抗战时期,杨成武将军在敌后作战多年,对付日军很有自己的经验。1940年的一件事情,让他得到了聂帅极高的评价,从此深受其器重。杨将军在此战中表现得智勇双全,冷静地带着200人的队伍从上万日军的包围圈中安全撤离,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杨成武所部在华北敌后作战,却遇到了狼牙山一带日军的围堵。在接触之后,杨成武发现敌人来增援的部队竟然在10000人以上,于是他立即决定部队离开此地,以免遭受大的损失。为了保障大部队撤离,需要有一部分部队留下和敌人周旋,以争取时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杨成武居然只用一个连的人负责这样的艰巨任务,并且他本人和师干部机关也跟在这个小部队的后面突围,这无疑是非常冒险的,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杨成武为何这样决定呢?
原来杨成武的决定是有依据的,他分析了战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想到了这个冒险却可能收获奇效的打法。而且留下的这个担负阻击任务的连,并非普通的连队,杨成武安排的是自己全师战斗力最强的警卫连。他要求警卫连趁着敌人阵脚不稳,200多战士分成三个小队,自上而下,由山顶向敌人发起有力冲击。由于山里有大雾,敌人在低地,听到漫山遍野的喊杀声,一时无法分辨八路军有多少兵力。面对从山顶蜂拥而下的我军战士,一向以训练有素著称的日军有些慌乱,很多人被击杀在混乱的队伍中。警卫连成功的打出一条通道,进入山沟,暂时把日军甩在身后不远处。
但是日军毕竟作战经验丰富,经过了初期的混战后,马上意思到我军枪声的密集程度较低,不是大股部队。稳定下来后的日军从左右两侧借助人数优势开始向我军警卫连及师部合围。日军人数众多,是我军的几十倍,此时前后都有日军,杨成武根据形势的变化,立即做了新的部署。把现有兵力兵分两路,一部向北侧的九连山前进,另一部则作为疑兵,先向九连山相反方向突击,吸引敌人火力,确保师部有足够的时间上山,在成功突围后,折回九连山,与师部汇合。
日军果然如杨成武所料,全部被突出山沟的第二部分战士吸引过去。师部得以从容转移向九连山,而因为山间大雾弥漫,敌军辎重过多,追击速度又不如我军的突围小队,因此急行军三十余里甩脱敌人后,第二小队成功的在第二天中午到达了九连山,实现了全员突围!聂帅事后评价杨成武的突围行动,“临危不乱,部署得力,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