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1955年9月,我军对一批将领进行了授衔,评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上将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中,有不少是原国民党的起义投诚人员。但是大家惊奇地发现,在这些人中,像傅作义和程潜这样的原国民党重量级人物并没有得到授衔,而程潜过去的部下,陈明仁却当上了上将。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其实这是因为,傅作义和程潜的“身份特殊”,而授衔的名额十分有限。于是上面决定,对于在地方任职的,以及不在军中的人员,暂时不予授衔。

一、傅作义战功彪炳

傅作义是国民党陆军将领中的作战好手,他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以涿州之战扬名,该战役作为近代城市攻防战范例,被载入军事史册。三十年代抗战爆发,傅作义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带领手下将士,舍身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在军官动员大会上,呼吁爱国军人,守土有责。他曾经说出,“岳武穆38岁壮烈,我已过38岁,为抗日而死,无怨无悔”的名言。

在长城抗战中,傅作义带军出师山海关,血战守城,一共击毙日军246名。1935年4月因为抗击日军有功,国民党嘉奖提升他为陆军二级上将,获得国民党宝鼎勋章。随后五年间,傅作义和部下带着必死的决心继续顽强抗战。1937年,太原告急,阎锡山为保存实力,暗中将主力部队调往临汾。傅作义毅然扛下防守重责,带着两个旅的人马,驻守孤城。随后,日军以数十架飞机、数百门大炮掩护,疯狂攻城,太原岌岌可危。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眼看随时有殉国的可能,傅作义给在荣河的老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并以孟子名篇激励自己,“舍身取义”,告慰亲族。随后傅作义成功从太原突围,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部安全撤离,立下大功。1937年12月,傅作义因功擢升国民党陆军上将,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

1939年底,日军侵犯长沙,傅作义长途奔袭包头,半个月歼灭敌人两个团及援军三百人,炸毁坦克汽车共计六十余辆。第二年春天,日军叫嚣着要报复傅作义,召集三万余人马,汽车千辆,侵占五原。傅作义带兵奇袭五原,血战两昼夜,击毙日本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300日军,并且把桑原特务机关连根拔起,同时歼灭了两个伪军师。

连续作战大捷,轰动了全国,各党派报刊纷纷发文表彰。傅作义因此被国民党授予“国光勋章”,而这个级别的“勋章”在之前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得过。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 主动弃城投降,保护了古都北京,不受战火的损毁。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由于1955年授衔带有褒奖的性质,是把原有的将领全部提升了一个级别来授衔。傅作义原是上将,假如提升到元帅,就会让到十大元帅的名额吃紧。再加上当时他主动要求担任水利部的部长,已经不是军职,所以就没有授衔给他。

二、程潜的“辈分 ”高

程潜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他出生于1882年,16岁中秀才,22岁就加入了同盟会。论革命的资历,比蒋介石还要老一些。二十年代初,程潜和蒋介石同为孙中山身边的亲信,相当于左膀右臂的地位。只是后来蒋介石走“夫人路线”,夺得了军权,占了程潜的上风。

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下野,并疯狂制造了屠杀事件。程潜任第六军军长,接到武汉政府的秘令,逮捕蒋介石。程潜不相信蒋介石会分裂国民革命军,以“事关重大“为由,拒绝执行逮捕计划,并且试图劝说武汉政府与蒋介石和好。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当时程潜只是命令手下防守南京,没想到他手下的贺耀祖、杨杰均人早已投向蒋介石,结果导致南京失守。程潜发现之后,想要把第十九师调往武汉,结果差一点被蒋介石除掉。从此,二人结仇。之后蒋介石复职,阎锡山、李宗仁等人都持欢迎态度,只有程潜一人坚决反对,并说:反蒋是我一贯的主张,不因私人关系和个人利害有所变更。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部下都欲送礼祝贺。程潜公开在批示中写道:蒋宋结婚无耻,别人送礼,也是无耻,我们要送礼,更是无耻之尤。蒋介石恼怒之余想打压程潜,于是提拔李宗仁来制衡他,引发了更大的不满。随后,李宗仁因故扣押了程潜,蒋介石喜出望外,趁机安排手下打散了程潜的第六军。程潜被解除监视后,回家当了一名“寓公”。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他才东山再起。

在抗日战争初期,程潜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程潜采取了拥护我党的态度。蒋介石一直在找机会想动程潜,但是由于他的资格太老,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有频繁调动他担任虚职。1948年,蒋介石因内战失利,导致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第三次宣布下野。此时国民党进行“代总统”的竞选,程潜也在候选人之列。他在国民党军政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55年授衔时,3名国军将领授上将军衔,为何傅作义、程潜未被授衔

然而程潜本人心里一直很清楚,他是不可能当上“代总统”的,他也不想当这个“代总统”。于是把选票投给了一直排挤他的桂系李宗仁。自己却在1949年8月,与手下的陈明仁一起,在长沙起义投诚。程潜投诚之前,已经是国民党一级上将。因为他是跟随孙中山一路走过来的元老,底下人都称他为“颂公”。此时再授予他“上将军衔”,显然不合适。

结语

1955授衔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褒奖,因此给所有被授衔的人都提了一个军衔等级。傅作义与程潜二人身份地位特殊,在解放前已经是上将,不可能再授上将衔,那样会让他们和自己从前的手下变成同一个级别,相当于变相降级。假如授他们元帅衔,会让现有的元帅名额吃紧,也不妥当。另外,解放之后,傅作义和程潜二人都已经不担任军职,所以也就不授军衔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