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1955年9月,我軍對一批将領進行了授銜,評出了十大元帥、十大将軍和上将55人。被授予上将軍銜的人中,有不少是原國民黨的起義投誠人員。但是大家驚奇地發現,在這些人中,像傅作義和程潛這樣的原國民黨重量級人物并沒有得到授銜,而程潛過去的部下,陳明仁卻當上了上将。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其實這是因為,傅作義和程潛的“身份特殊”,而授銜的名額十分有限。于是上面決定,對于在地方任職的,以及不在軍中的人員,暫時不予授銜。

一、傅作義戰功彪炳

傅作義是國民黨陸軍将領中的作戰好手,他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以涿州之戰揚名,該戰役作為近代城市攻防戰範例,被載入軍事史冊。三十年代抗戰爆發,傅作義擔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帶領手下将士,舍身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在軍官動員大會上,呼籲愛國軍人,守土有責。他曾經說出,“嶽武穆38歲壯烈,我已過38歲,為抗日而死,無怨無悔”的名言。

在長城抗戰中,傅作義帶軍出師山海關,血戰守城,一共擊斃日軍246名。1935年4月因為抗擊日軍有功,國民黨嘉獎提升他為陸軍二級上将,獲得國民黨寶鼎勳章。随後五年間,傅作義和部下帶着必死的決心繼續頑強抗戰。1937年,太原告急,閻錫山為儲存實力,暗中将主力部隊調往臨汾。傅作義毅然扛下防守重責,帶着兩個旅的人馬,駐守孤城。随後,日軍以數十架飛機、數百門大炮掩護,瘋狂攻城,太原岌岌可危。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眼看随時有殉國的可能,傅作義給在榮河的老家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隻要一息尚存,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為國捐軀,義無反顧。”并以孟子名篇激勵自己,“舍身取義”,告慰親族。随後傅作義成功從太原突圍,掩護了衛立煌、孫連仲部安全撤離,立下大功。1937年12月,傅作義因功擢升國民黨陸軍上将,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

1939年底,日軍侵犯長沙,傅作義長途奔襲標頭,半個月殲滅敵人兩個團及援軍三百人,炸毀坦克汽車共計六十餘輛。第二年春天,日軍叫嚣着要報複傅作義,召集三萬餘人馬,汽車千輛,侵占五原。傅作義帶兵奇襲五原,血戰兩晝夜,擊斃日本水川一夫中将,大橋少佐等300日軍,并且把桑原特務機關連根拔起,同時殲滅了兩個僞軍師。

連續作戰大捷,轟動了全國,各黨派報刊紛紛發文表彰。傅作義是以被國民黨授予“國光勳章”,而這個級别的“勳章”在之前隻有蔣介石一個人得過。後來在解放戰争中,傅作義 主動棄城投降,保護了古都北京,不受戰火的損毀。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由于1955年授銜帶有褒獎的性質,是把原有的将領全部提升了一個級别來授銜。傅作義原是上将,假如提升到元帥,就會讓到十大元帥的名額吃緊。再加上當時他主動要求擔任水利部的部長,已經不是軍職,是以就沒有授銜給他。

二、程潛的“輩分 ”高

程潛是同盟會的元老之一,他出生于1882年,16歲中秀才,22歲就加入了同盟會。論革命的資曆,比蔣介石還要老一些。二十年代初,程潛和蔣介石同為孫中山身邊的親信,相當于左膀右臂的地位。隻是後來蔣介石走“夫人路線”,奪得了軍權,占了程潛的上風。

北伐戰争期間,蔣介石下野,并瘋狂制造了屠殺事件。程潛任第六軍軍長,接到武漢政府的秘令,逮捕蔣介石。程潛不相信蔣介石會分裂國民革命軍,以“事關重大“為由,拒絕執行逮捕計劃,并且試圖勸說武漢政府與蔣介石和好。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當時程潛隻是指令手下防守南京,沒想到他手下的賀耀祖、楊傑均人早已投向蔣介石,結果導緻南京失守。程潛發現之後,想要把第十九師調往武漢,結果差一點被蔣介石除掉。從此,二人結仇。之後蔣介石複職,閻錫山、李宗仁等人都持歡迎态度,隻有程潛一人堅決反對,并說:反蔣是我一貫的主張,不因私人關系和個人利害有所變更。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部下都欲送禮祝賀。程潛公開在批示中寫道:蔣宋結婚無恥,别人送禮,也是無恥,我們要送禮,更是無恥之尤。蔣介石惱怒之餘想打壓程潛,于是提拔李宗仁來制衡他,引發了更大的不滿。随後,李宗仁因故扣押了程潛,蔣介石喜出望外,趁機安排手下打散了程潛的第六軍。程潛被解除監視後,回家當了一名“寓公”。直到“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第二次通電下野,他才東山再起。

在抗日戰争初期,程潛擔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抗戰全面爆發之後,程潛采取了擁護我黨的态度。蔣介石一直在找機會想動程潛,但是由于他的資格太老,蔣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隻有頻繁調動他擔任虛職。1948年,蔣介石因内戰失利,導緻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第三次宣布下野。此時國民黨進行“代總統”的競選,程潛也在候選人之列。他在國民黨軍政界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将領授上将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然而程潛本人心裡一直很清楚,他是不可能當上“代總統”的,他也不想當這個“代總統”。于是把選票投給了一直排擠他的桂系李宗仁。自己卻在1949年8月,與手下的陳明仁一起,在長沙起義投誠。程潛投誠之前,已經是國民黨一級上将。因為他是跟随孫中山一路走過來的元老,底下人都稱他為“頌公”。此時再授予他“上将軍銜”,顯然不合适。

結語

1955授銜的目的是為了進行褒獎,是以給所有被授銜的人都提了一個軍銜等級。傅作義與程潛二人身份地位特殊,在解放前已經是上将,不可能再授上将銜,那樣會讓他們和自己從前的手下變成同一個級别,相當于變相降級。假如授他們元帥銜,會讓現有的元帥名額吃緊,也不妥當。另外,解放之後,傅作義和程潛二人都已經不擔任軍職,是以也就不授軍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