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云长,是我国古代人物关羽的字,他与刘备、张飞在桃园义结金兰,成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去世之后,被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清代时“关公”还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夫子齐名。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有一份《北支那方面敌情要图》,上面标注了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外,还标注了“冀东军区李云长”,可是在我八路军序列中,并没有李云长的名字,那么这个“李云长”是谁呢?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在当时的冀东地区,有一曲民谣是这样唱的:“李云长,大忠良,骑红马,挎大枪,打日本,捉豺狼。”这是当地人民把这位抗日英雄故事传奇成了和古代的英雄人物关云长一样,而日军也稀里糊涂,把他的名字写了“李云长”,而他的真实姓名叫“李运昌”。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李运昌是河北唐山乐亭人,1908年出生,原名李芳歧,1925年经李大钊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从事农军工作,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广东惠潮梅农工救党军第二团党代表等职,参与领导了普宁农民起义,失败后回到北方家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北乐亭县委书记、滦(县)乐(亭)中心县委书记,领导恢复当地党的组织。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运昌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在此期间他领导了冀东武装起义。整个冀东武装起义,从1938年7月6日港北起义和7月7日岩口起义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暴风骤雨,首先在以滦县、昌黎、乐亭、迁安、遵化、丰润、玉田、蓟县、平谷、三河地区和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山地和平原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周围各县人民参加起义,如卢龙、抚宁、密云、通县、顺义、香河、宝坻、宁河、武清、兴隆、青龙县等,总计21个县参加暴动,抗联系统组建了有7万多人全副武装的47个总队,国民党和其他抗日军还有3万多人。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冀东武装起义震惊了中外,他们打掉了在冀东的日伪政权,占领了大部分乡镇,李运昌成了冀东地区的传奇人物,有如民谣所传诵的那样:“李云长,大忠良,骑红马,挎大枪,打日本,捉豺狼。”

对于冀东抗日联军的蓬勃兴起,引起日伪军的极大恐慌,进入10月,华北日军从武汉一带调来一个旅团,准备和部署在长城沿线的关东军、伪满军共有十几万兵力,围剿整个冀东的抗日联军和八路军。向遵化、玉田、兴隆地区形成大包围的态势。伪满军队在通过喜峰口一线向我军进击。唐山等地的日军也将出动。敌人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向前推进,企图聚歼我八路军和抗日联军主力于遵化地区。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由于当时的地方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把冀东形势看得过于严重,高估了敌人的力量,忽视了自己的有利条件,决定把队伍西撤至平西,李运昌尽管极力反对西撤,但在九间房村的会议上否决了他的提议,结果这近5万人的抗日联军在西撤过程中,连遭敌人袭击,部队成批地散去,到达平西根据地的只有千余人。

1939年,面对困难的李运昌,在迁安县柳沟峪召开了抗联干部会议,决定恢复地方工作,收拢部队,利用“青纱帐”的时机发展游击战争,各县的小武装建立起来,他在原八路军留下的三个小支队很快发展到1000人的基础上,到年底又集中1400多人,重新建起3个总队,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司令员,冀东军分区司令员,冀热边特委书记兼冀热行署主任等职。

日军地图上的“冀东军区李云长”是谁?

这位被日军称为“李云长”的八路军司令员,到解放战争后转入地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交通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党组书记,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专职),国务院司法部第一副部长等职,2008年去世,享年10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