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柳州蜗牛粉、南宁老友粉常被称为"广西三大米粉"。桂林米粉不仅是当地的一种食物,很多人对桂林米粉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桂林除了米粉店,还有越来越多的蜗牛粉店、老朋友粉店。桂林市场这三种粉末的特点是什么,公众又是怎么看的?

价格比较
说起桂林米粉的价格,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廉价食品,五六元的价格可以吃肉。
日前,记者走访了桂林市一些米粉店、蜗牛粉店和老朋友粉店,观察到桂林米粉的价格是三粉中最便宜的。目前,二二卤素蔬菜粉的价格基本在5-5.5元左右,三鲜粉、牛粉等价格比较高,但两两种价格也在7元左右。即使是鸡蛋、腐烂的竹子和香肠等额外的零食,每份也要花2元左右。
在桐泉巷,一两个蜗牛粉的价格分别是7元、228元、329元。鸭爪、鸡爪、鸭蟒、鸭翅、肥肠等卤素的价格从两三到二十多不等。
随后,记者来到九港一位老朋友粉店,根据肉量,两位老朋友粉分为6、8、10元三价位,加上猪混、猪肉、牛肉、青菜等配菜约2-5元。
店铺环境竞争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桂林米粉线销售实体店约有4000家,其中连锁店300多家。记者发现,除了连锁店和一些知名桂林小米粉店店比较宽敞、干净之外,很多米粉店面也存在小店面,就餐环境不够好。
市民秦女士是"老桂林",吃米粉的时候她不在乎店里的环境是好是坏,主要看味道是否适合自己。
杨正秀是建安路一家米粉店的老板,这家店在桂林开了几家分店。她坦言,总的来说,螺丝粉店的装修确实比桂林米粉店好,大部分店铺都明亮、干净,还配备了空调。"主要是因为米粉价格低,利润微薄,很多商家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在装修上,他们都觉得自己在路上。
在她看来,顾客比过去更老练了,所以她也在新开的店铺里安装了空调,装修效果更好,希望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
配菜种类繁多
虽然桂林米粉、蜗牛粉和老朋友粉都有各种配菜和配料,但要结束餐桌上的粉,蜗牛粉的配料会显得更加丰富。
"每次吃蜗牛粉,我都觉得自己有一大碗腐烂的竹子、木耳丝、酸芽、空心蔬菜等等,如果加上鸭爪和蜗牛肉,看起来会很丰富。住在七星路的梁女士说,米粉的配菜相对较少,基本上只有牛肉、锅和泡菜。"虽然米粉可以自己加泡菜、辣椒等食材,但肉不一定是重,有的老板比较慷慨,肉粉比较多,有的店里可能只有两三块肉,感觉吃不饱。
目前,市场上以桂林米粉配菜为主,以锅烧、盐水牛肉、花生米或炒大豆为主,部分店铺也有盐水;
蜗牛粉的配菜包括腐竹、酸芽、木耳、花生、绿菜、紫苏等,不少店铺还提供皮鸭爪、鸡爪、猪肚、蜂窝肚、肥肠、鸭肚、莲田、牛肚等卤素味,品种较丰富。
除了猪肉、牛肉、五花肉、猪肝、肠等,还含有酸芽、豆荚、酸辣椒、大蒜、西红柿等。
不同的成分也会导致不同的味道。蜗牛粉的味道,老朋友粉主要是酸辣,相对来说,桂林米粉的味道不太重,这也造成了桂林观众的三粉不同。
类型和生产时间相匹配
桂林米粉、蜗牛粉、老朋友粉、桂林米粉是最多的种类。除盐水粉外,还有马肉粉、生汤粉、生菜粉、牛粉、白果鸭粉、辣粉、猪蹄粉等十几个品种。而桂林市面上的蜗牛粉和老朋友粉基本以汤粉为主,干蜗牛粉也是近两年前新品种的出现。
不仅各种桂林米粉也最方便,吃起来最省时。杨正秀告诉记者,与其他粉饼相比,桂林米粉餐率最高,从切肉到加盐水,到粉交给顾客手中,一碗粉品的时间约为15秒。
铜泉巷一家螺杆粉店老板陈百年介绍,从粉到客户,一碗蜗牛粉的生产时间大约是2分钟。
九港岭一家老朋友粉店的老板张先生说,老朋友粉的粉和配料现在需要煮熟,所以时间会比较长,大约3分钟。
文化遗产竞赛
在"广西三大米粉"中,桂林米粉文化历史传承无疑是最深刻的。
传说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兵统一岭南,在兴安修建了一条精神运河,北方不会接受水和土壤,吃大米不习惯,南方很难转移,所以尽量把米磨成粉或纸浆, 然后加工成后来的米粉。根据《中华民国半壁一碗粉》记载,桂林米粉最早被发现于明代的"太泉乡礼仪"。桂林米粉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承载着祖先的情感和智慧。
桂林米粉品牌的形成和繁荣是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老桂林市。抗日战争期间,大量外国文化名人和群众来到桂林,逐渐爱上了桂林米粉;桂林市米粉协会会长余慧月表示,桂林米粉在民国时期,此后,米粉也成为桂林最主流的食品之一。2010年,桂林市稻粉生产技能入选自治区第三批无残留代表性项目,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还可以看到桂林米粉的"身影"。白先勇的小说《花桥榕》、《于清轩》生动地描述了桂林的容镕米粉店和哈桑强马肉米粉店。梁玉生在《广陵剑》一段中也有对桂林马肉米粉的详细描述。
老朋友粉和蜗牛粉的历史比较短。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上数据显示,老朋友粉也被称为老朋友脸,据说在20世纪初,一群朋友在市中心每天去茶馆参加茶话会。有一天,其中一位朋友因心情沉重而卧床不起,然后受益于茶馆老板特别的老朋友的脸来缓解疼痛。这位朋友为了感谢朋友和茶馆老板创造了开胃菜的待遇,于是书中就给了"老朋友经常来"的牌匾,"老朋友的脸"从此起名。2008年,南宁老友粉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
从事蜗牛粉生意多年的陈百年告诉记者,他知道蜗牛粉是在1980年代左右出现的。2008年,柳州手工艺术品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唐伟云
桂林每日新闻新媒体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