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均有讲解!
查看更多初中、高中知识,跟我聊哦,每天更新!
高中课程的19个实验可以分为:
(1)显微镜观察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索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经验证的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实验:14日、18日。
实验1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需要P26)
1、原则、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表皮细胞(无色)(不能使用紫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干扰)
(2)慢速冲洗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NaCl溶液(生理盐水):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2)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着色剂进入细胞;b.将DNA与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3)甲基绿热解红染料:混合使用,需要随时使用。
实验室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需要P18)
1、实验原理及程序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白色或浅色,还原糖含量高。
不要使用绿叶、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干扰;】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识别,并进行必要的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果不加热,则会出现无砖红色降水。
(3)非还原糖(如蔗糖)和纤丝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淡蓝色(Cu(OH)2色)。
(4)只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50%的酒精效果-洗掉漂浮的颜色。
(5)Filin试剂:需要混合添加,现已上市;
实验III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需要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后高。
放大倍率:指"长度"的放大倍数。
透镜与放大倍率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离幻灯片越近,放大倍率越大。
3、高折镜与低折镜比较
实验四 线粒体和叶绿素的观察(所需P47)
1、实验原理
(1)叶绿素体呈绿色,不需要染色,生产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在生产观察后需要用Kenna Green(单一线粒体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
2、实验材料
(1)用蕨类植物或菠菜叶观察绿叶的绿色身体;
(2)观察线粒体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加载应始终处于水态。
(2)选择新鲜、黑藻叶:由于叶片薄小,叶绿体清澈,可直接产生小叶;
实验 V 通过模拟实验探索膜渗透率(需要P60)
1. 穿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和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选择透水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浓度有差异:指物质的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1)水分子的运动方向:可以双向移动,但整体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2)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液体表面有h的差,S1溶液的浓度仍大于S2溶液的浓度。
(3)如果S1是10%蔗糖溶液,S2是10%葡萄糖溶液(如果不能穿透半透膜),则水分子通过漏斗送入烧杯中,以减少漏斗表面。
实验6 观察植物细胞质量壁的分离和回收(需要P61)
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可渗透体系
2、工艺流程
3、发生质量壁分离的条件
活植物细胞,气泡大,浓度低
4、质量壁分离分析的原因
外部原因:外部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内部原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比原生质层柔韧性差;
性能:气泡越来越大,细胞液的颜色从浅变暗,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5、特别提醒
(1)必须选择具有大液体气泡和颜色的植物细胞,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2)如果使用50%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则可能发生质量壁分离但无法恢复,因为细胞水分过脱水而死亡。
(3)如果尿素、KNO3等溶液会出现自动回收现象。
实验7探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需P78)
1.酶的效率——比较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
(1)实验过程分析
(2)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必须用新鲜的肝脏进行,新鲜细胞中的有机物如过氧化氢酶可能会被细菌灭活。
2、酶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探讨的论点可以是不同的反应物或不同的酶类型;
3、探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由于过氧化氢酶被热捕获分解,因此过氧化氢不能用作底物。
(2)由于Ferrin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因此应用碘液检测因变量。
4. 探讨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淀粉酶不能用作探索pH实验的底物?
答: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分解,这对于判断淀粉酶非常重要
会不会干扰淀粉水解?因此,它不能被使用。
叶绿素色素的实验提取和分离(所需P97)
1、提取颜料的原理
颜料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具有aquid能力的乙醇。
2、颜料分离原理
各种颜色通过层析成像溶液在滤纸上以不同的方式扩散,从而分离颜料。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物质的作用
阿奎德乙醇:溶解和提取颜料;
断层扫描:分离颜料;
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中和液体气泡破裂时释放的有机酸,防止色素分子的破坏。
4、分离结果
从上到下过滤的音符是"胡黄ab"。颜料带的宽度和窄度与颜料含量有关。
实验9探索酵母如何呼吸(必修P91)
1、原理
有氧条件:C6H12O6-6O2-6H2O6→二氧化碳-12H2O能源
厌氧条件:C6H12O6 → 2C2H5OH 加 2CO2 加少量能量
2、测试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或使溴香草酚蓝水溶液从蓝色变为绿色再变为黄色。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钾重铬酸盐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10 观察细胞丝(需要P115)
1、材质
洋葱根尖(或洋葱、大蒜)
2、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薄膜的制作过程:解离(解离液)→冲洗(清水洗涤3min)→染色(龙胆汁紫或醋酸品红色)→生产
3、观察
(1)首先,在低折镜下找到根尖子区域细胞:细胞是方形的,排列得很紧密,有些细胞正在分裂。
(2)在高折镜下观察:间植期的细胞数量最大。
4、注意问题
(1)为什么只能使用每个根的尖端?什么时候是生根的最佳时间?为什么?答:因为根尖亚区的细胞可以有丝状分裂,从10 a.m到2 p.m.,因为细胞分裂此时是活跃的。
(2)消融和压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按下时添加另一张幻灯片?
答:脱离和压爆的目的是将细胞彼此分开,并添加载玻片以防止盖玻片被压碎。
(3)盐酸在解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量。
(4)为什么要冲洗?
答:洗去盐酸很容易染色。
(5)为什么我必须找到一个子区域?这些次区域有哪些特点?
答:因为只有分支区域中的细胞才能在根尖分裂细胞;
该子区域的特征是:细胞是方形的,排列得很紧密。
(5)观察到的细胞可以从中间阶段变为晚期吗?
答:不,因为细胞在观察时是死的,只停留一段时间。
(6)洋葱表皮细胞能看到染色体吗?为什么?
答:不,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再分裂了。
(8)如果在观察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出生区没有发现细胞,在分裂期没有发现细胞,染色液太稀薄,染色时间太短等。
实验十一 细胞大小与物料传递的关系(要求P110)
仿真探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含有酚类物质,它们与NaOH相遇并且是紫红色的,显示了该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
2、结论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加而减小。
NaOH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率随着琼脂块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十二 通过减法观察细胞分裂(需要2 P21)
1、方法步骤
高八度观测→观察→图
2、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细胞是第一除法减法还是第二除法减法?
答:减法的第一次分裂将出现同源染色体缔合、探针形成、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位、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动到细胞两极的现象分别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
(2)与减法二分法相比,中间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最后一个时期呢?
答:在减法的第一分工中间,两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细胞极末端的染色体由一组细胞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量是间行性染色体数量的一半, 每条染色体由两个染色的单体组成;最后一个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的单体。
实验十二 低温诱导双染色体(强制性2 P88)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亚细胞,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
2、方法步骤
(1)当洋葱长出约1cm的不确定根时,将其置于冰箱的低温室(4°C)中诱导培养36h。
(2)取根尖约0.5-1cm,在Kano液体中浸泡0.5-1h,固定细胞的形状,用95%酒精冲洗2次。
(3)薄膜生产:脱水→漂洗→染色→生产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量发生变化的细胞。
3、讨论
秋季水仙花和低温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导致染色体翻倍?
答:秋天的水仙花和低温可以诱导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其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动到细胞极,并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
实验十七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必修II P91)
1、要求
接受调查的组足够大,可以选择组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如红绿失明、白化病、高近视等。
2、计算公式
实验十五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根枝中的作用(必填iii P51)
1、常用生长激素类似物
α乙酸(NAA),2,4-D,苯乙酸(IPA),丁酸(IBA)
2、方法
浸入法:要求溶液的浓度低,最好在阴凉和空气湿度高的地方。
染色方法:将嵌件的底座置于较高浓度的液体中(约5s),深约1.5厘米即可。
3、实验前
首先,设计了一组浓度梯度的大实验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详细的实验。
4、控制不相关的变量
如果加工时间应相同,尽量使用植物材料以达到相同条件。
实验十六 模拟尿糖检测
1、抽样
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
菲林试剂(水浴加热)
3、结果
砖红色降水发生在试管中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不是砖红色降水是正常人的尿液。
实验17 探索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需要三个P68)
(1)酵母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其生长与培养物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
(2)血细胞计数板用于直接在显微镜下计数。
由于无法区分活细菌和死菌,因此统计结果会很高。
(1)如何计算酵母?
取样试验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用吸管吸收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使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走,将酵母菌全部下沉到计数室底部,数出酵母菌数在一个小方块中, 然后在此基础上,估计试管中酵母的总数。
(2)试管在吸收培养液计数前应轻轻振荡几次,以使酵母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如果一个小方块中的酵母太多而无法计数,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增加稀释倍数
实验18 土壤中动物群体丰富度的研究(需3 P75)
1、方法
采样器采样方法。
2、带捕虫器收集
利用小土畜的变黑、避湿、避高温特性。
3、统计方法的丰富性有两种
一种是计数方法,另一种是视觉估计方法。
实验 19 探索水族馆(或鱼缸)中社区的连续性(需要三个P68)
1、实验目的
探索生物群系的演替过程。
2、实验要求
(1)水族箱必须密封透明,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充足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2)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生物成分的量不宜过大,以免破坏食物链
生物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