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职场人DNA里的跳槽基因就开始疯狂涌动。
漫长的总结PPT、压力山大的绩效考评、惨淡的年终奖,都给职场人的跳槽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没有年终奖我该跳槽吗?” “怎样跳槽才能加薪?” “跳槽是裸辞好还是骑驴找马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扫描全能王做了一期关于职场人跳槽的问卷调查,最终,有1240位职场人分享了他们的跳槽经历。
本期【职场答案研究所】推出《当代职场人跳槽报告》,用真实的数据来解读当代职场人跳槽背后的种种真相。

对于当代的职场人来说,跳槽已经成为寻求职场晋升的常规手段。
在本次调查中,近60%的职场人都表示曾经跳过槽,剩余40%未跳过槽的职场人称:很想跳,只是担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在我们的调查中,95后平均跳槽3.1次,90后平均跳槽4.5次,而80后和70后相对更加稳定,平均跳槽均不超过3次。
对90后来说,工作干得开心最重要,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跳,换工作就像换衣服一样频繁。
相比之下,80后和70后更加追求稳定,这一点也可以从不同年龄段职场人的跳槽方式中看出来:
95后更随意,通常是先裸辞,再慢慢找;
90后则是疯狂撒简历,找到新东家就提离职;
80后通常比较佛系,只有看到合适机会才会跳槽。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90后也与前辈们有很大区别。
95后第一份工作平均9个月就离职;
90后是1.59年;
80后则是2.43年;
70后上升到6.13年。
在老一辈眼中,工作≈朝九晚五+五险一金,一个工位一杯茶,一干就是一辈子。
而在90后看来,工作和公司只是一个跳板。
“我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而不是给老板打工,攒够了经验就可以跳槽了。”
职场中流传着一句话 “要想薪资涨得快,就得跳槽跳得勤”,82%的职场人都表示:跳槽是因为没“钱途”。
在跳槽原因这一栏,很多职场人简明扼要地写到“钱少、无法晋升”;
有的人是因为 “工作太忙,身体垮了”;
还有的人提到——“直接领导没有能力,只会甩锅”、“酒局太多”、“私营企业,没有社保”,更有人只留下4个字:“干得不爽!
一个程序员朋友在我们的问卷中分享了自己的跳槽经历。
“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5年,算核心部门的核心员工,但工资水平一直处于行业中下等。 这几年我一直心怀希望,等待公司良心发现给我们涨工资,可是迟迟都等不来消息,现在真的觉得坚持不住了。
很多人想必都有同样的感受:内部晋升和涨薪难于上青天,还时常出现薪资被刚进来的年轻人倒挂的现象。
看不到升职渠道,就看不到未来的样子,职场人要想薪资涨的快,跳槽无疑是最好的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在本次职场跳槽报告中,就有61%的职场人称期望通过跳槽能够涨薪30%。
然而,现实并不像职场人期望的那样顺利,今年想要跳槽显得尤为艰难。
根据我们的调查,71%的职场人上一次跳槽的薪资涨幅都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13%的职场人被迫选择了降薪跳槽。
一位教培行业的职场人告诉我们:
“自从公司倒闭之后,我找了3个多月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只能降薪将近70%,才勉强入职了一家传统企业 。
不仅新东家难找,老东家也不一定能呆的下去。
“因公司倒闭/优化/裁员而被迫跳槽” 成为职场人跳槽的第三大原因,而这一现象,在一线城市尤为普遍。
寒冬下,大公司也不再有「金钟罩」,各家公司都在偷偷裁减人员、撤销业务线,很多职场人因此被迫加入跳槽大军。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今年跳槽的职场人都是步履艰辛,为了一份offer不得不步步妥协。
少有职场人因为想要涨薪而冒险跳槽,大家纷纷选择求稳。
“工作稳不稳定” 成为职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钱能不能给够” 暂且往后放放,对于涨薪的期待也随之降低,62%职场人可以接受跳槽不涨薪,不涨薪不要紧,有offer最重要!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很多朋友都写下了自己的跳槽经历,简单言语中却充满着焦灼和无力感。
@南京,活动策划,95后
3年跳槽4次,最长的一份做了9个月,最短的一份只做了2天。最近又裸辞了,发现再找工作好艰难,频繁跳槽现在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济南,全职备考,95后
跳槽0次,因为从来没上过班。毕业后一直在家全职备考,心里很焦虑,好在父母算支持,希望今年能上岸。
@上海,产品经理,85后
说好的年终奖,老板一句话就没了。而立之年压力山大,想辞职跳槽都不敢,每天一睡醒想的就是钱,以后怎么办,焦虑。
@成都,电商,95后
老板拖欠工资3个多月,一边跳槽找下家一边跟公司扯皮,一切都太难了。
@深圳,市场,80后
开年就遇上了一波裁员,面试了几十家公司都没找到,已经将期望薪资降到比两年前还低,希望明年能找到吧。
2019 年,职场人聊天会问「你怎么还在这家公司?」
2020 年,职场人的问候语是「你们公司还在吗?」
2021 年,职场人见面时已经变成了「你还能呆在这家公司吗?」
疫情之后,职场人就像是被放在了一个无限向下的滑滑梯上,人人都想跳,却又都不敢跳,因为跳出了这个坑却不一定能找到下一个坑。
所以,此时的你,保住工作或许就等于变相的“涨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