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史,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然而,这些发展成就并未改变日本因地理因素而面临的资源缺乏和土地紧张的现状。因此,日本在近代一直奉行极端的对外扩张政策,面积广袤、物产丰饶的中华大地便是日本的重要入侵目标之一。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侵华日军旧照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三省进行非法入侵。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奉行消极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大部均主动撤入关内,日本只付出极小的代价便占领东三省全境,并在此基础上扶持废帝溥仪重新登基,建立所谓的“满洲国”政权。尽管军队已经撤走,但民众并不愿成为亡国奴,此后小规模的抵抗行动从未停止。事实上,在如今的辽宁省辖境内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抗战时期从来没有沦陷。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这个地方叫做石明信沟。很多读者或许会感到好奇,为何此地能够逃脱日本鬼子的魔爪呢?说起来,这还与当地一位名叫王老凿的抗日人物有关。王老凿,本名王文福,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于辽宁石明信沟韩杖子村的富农家庭。王文福自幼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几乎百发百中,因其为人倔强,所以得到了“王老凿”的诨名,在当地方言中,“凿”即“倔”。民国初期土匪横行,王文福被村民公推为“会首”(即村长),村中大小事务都由他管理。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民国时期土匪剧照

“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日本人入侵,58岁的王老凿遂组织民间力量反抗,此后又公开反对伪“满洲国”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一来二去,王文福自然就成了日本方面要重点“肃清”的对象。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6月,日军对石明信沟发起攻击,以王文福区区几十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阻挡的。因此在付出一定牺牲之后,王文福带领逃出生天的六个手下来到事先安排家小藏身的地方隐蔽起来,等待日军撤走后就返回重建家园。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由于敌我实力悬殊,王文福便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斗争方式,那就是从不主动攻击日军和伪军,但是绝不接受其统治,日伪当局的政策和法律到了石明信沟通通无效。若是日军和伪军前来讨伐,人数少就正面猛打,人数多久撤回山林,待其撤军后再卷土重来。另一方面,由于石明信沟地形险要复杂,难以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日军要想深入作战就只能化整为零,所以此后的军事行动规模都不算太大。王文福便带领手下和村民,借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与日军展开游击作战,打得日军苦不堪言。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被击毙的日军士兵(剧照)

日军眼见攻打和围剿无效,便开始许以高官厚禄,想要通过这一方式将其招安,然而王老凿却斩钉截铁地表示拒绝。就这样,在王文福的领导之下,当地民众与日伪统治者顽强奋战14年,使石明信沟成为东北三省沦陷后唯一未被日本方面统治过的地方。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石明信沟仍然牢牢掌握在王文福手中,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如今,这片面积达110平方公里的地方因见证过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历史,成为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备受世人敬仰。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中国地”从未沦陷,日军士兵提起就头疼

▲王老凿影视形象

不过在历史上,王文福也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尽管在抗日的立场上,王文福坚定地站在了中国这一边,但在抗战胜利之后,他却最终站在了国民党一边,成为了盘踞一方的土匪,给解放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最终,他的势力被解放军剿灭,他本人也成为俘虏,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当然,意识到王文福曾经身为抗日英雄的身份,上级并没有将之处以极刑,而是关押了起来,直到1951年病逝。现在看来,在他活跃的十几年里,他既是人民的英雄,也是人民的敌人;他坚持抗日十余载,却在最后的一步选错了方向,这无疑是十分可惜的。

参考资料:

《伪满“中国地”首领王文福的复杂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