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文 | 燕归来

图片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所有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是难渡

人这辈子,活在三界内,存在五行中,无法轻易跳脱世外,做个不理世事的身外客。

我们这一生,都在落落红尘里,能做的唯有过好这一生。

曾国藩曾言:人生在世,无法逃避三件事,一时自欺,二是欺人,三是被人欺。

面对这三件事,我们当应做到:敢直面、莫欺人、善良有锋芒。

01

不自欺,直面自我

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那如何做到“自身硬”呢?

曾国藩告诉我们,关键是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用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

唯有先认识自我,看清自身的毛病,才能做到不自欺。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曾国藩六岁启蒙,二十四岁中举,连着参加了三次会试才考中赐同进士。

做官之后,他的本性更加暴露,喜热闹,私欲重,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样的性格和处事,让他在官场上屡屡碰壁,遭到同僚排挤。

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位清明的老师——唐鉴。

唐鉴告诫他:“检摄于外,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

意思就是,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单单要在才华上拔尖,更应在认清自我,修好自身的德行,拔除骨子里的私欲,人生才能走上坡路。

人生在世,总有几次走下坡的时候。路遇崎岖,想逃避的人总有无数个借口,而想解决的人唯有一条直面的途径。

直面自我,不去逃避,从内心里承认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只有当我们真心实意想要去改变它,它才会给予我们正能量的回音。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02

莫欺人,因果常在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曾说:“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深以为然,人活于世,冥冥之中因果常在。

莫欺人,欺人者,早晚被人欺。

曾国藩中年得势,他的家族也随之一跃成为名门大家。门庭一大,家族里是非就多。

一日,曾国藩接到叔叔来信,说家宅重新,需要往外扩一道墙。但邻居不同意,两家争执不下。

叔叔想请曾国藩出面,让邻居屈服。

曾国藩看完,只回了叔叔一句话:“我所看到的世家大族,有礼让风气的,没有不兴盛的;有傲慢习气,多数落败。”

叔叔看完,只觉汗颜。立马喝令家人,拆墙重建。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古时有一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同样修墙,历史却惊人的相似。

人生在世,想要保全太平身,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不仗势欺人。

正如曾国藩所言:君子豫让,小人愈狂。

懂得天地之中,自有因果在。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果,所有的好运,其实都是你自己结下的善缘。

03

不被欺,良善有度

早在1946年,胡适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对同学们说:我送诸君八个字,这是与朱子同时的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说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如他所说,善良者总需知道何谓善,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良,那么善良很难光明的延续。

曾国藩:人生在世,只做三件事

曾国藩十分爱惜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亲人。即便是在千里之外,他也常常写信关怀,遇上族人蒙难,他也会慷慨相助。

但有一次,他的表兄找他借钱,曾国藩却断然拒绝,还写信呵责表兄,并且说不再与他来往。

儿子们问他,平日里,父亲一向慷慨,甚至不求回报,为什么这次却无情拒绝。

曾国藩说,表兄借钱,为还赌债。但他本人,从来不思悔改,依旧沉迷赌博,无可救药。面对这样的亲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往来。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不是一股脑儿的帮忙,不是迁就,应该是睿智的,是适度的。

人生在世,我们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但是这颗心,要用在正道上,帮助值得人,远离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人。

作者:燕归来,执笔人。专注传统文化,体悟国学智慧。用心灵谱写文字,用态度讲述人生。笔耕不辍,衷于初心。笔下遇知己,文中识故人。转载联系了凡四训(lfsx188)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