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虚极子按:对清真寺正门的重视恰恰是波斯人为伊斯兰教引入的新观念,也使之成为伊朗宗教信仰的象征符号。

当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军队涌入波斯时,被眼前的伊万建筑的极致美感征服了,他们纷纷用这一样式建造清真寺,并将伊万结构加以放大缩小、排列组合多种改造,幻化出“凉亭式清真寺”。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法] 帕斯卡尔·科斯特《伊朗伊斯法罕的伊玛目清真寺》,1839-1841年

进入伊万的正式门户被称为“皮施塔克”(pishtaq),它是一面突起的前墙立面,通常用琉璃、书法和几何图案严加装饰,屋顶做穹窿形,最高处用砖石砌成矢状大拱,其尺寸及跨度均远远超过大门两侧的伊万尖拱,奠定了自身在整个建筑中的主体地位。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玛目清真寺的皮施塔克

后世的清真寺还会在皮施塔克正门两端对称地竖起两根圆柱形宣礼塔,装饰着绿松石及青金石颜色的琉璃贴面,拼出千变万化的花纹图案,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正门的特殊性。对清真寺正门的重视恰恰是波斯人为伊斯兰教引入的新观念,也使之成为伊朗宗教信仰的象征符号。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斯法罕的伊玛目清真寺

位于伊玛目广场上的伊玛目清真寺,亦名沙阿清真寺,始建于1611年,是萨法维王朝时期(1501-1736年)的建筑杰作,更是波斯式建筑的典范。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法] 帕斯卡尔·科斯特《伊玛目广场》,1839-1841年

▲ 今日之伊玛目广场

从19世纪法国建筑师科斯特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伊玛目清真寺最南面那个(也是最大的那个)伊万上的两根宣礼塔周身用琉璃贴砖拼出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卐字不到头”的图案,这是普遍流行于上古印度、波斯、希腊、埃及和小亚细亚的雅利安符咒,象征着太阳或火焰,有吉祥的寓意,被后世很多宗教所沿用,如祆教、佛教、以及波斯化了的伊斯兰教。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玛目清真寺宣礼塔上的琉璃砖拼出卐字不到头的图案,皮施塔克则装饰成缠枝莲纹

画中皮施塔克正门的琉璃砖花纹则与中国明代景泰蓝上的缠枝莲纹如出一辙,显示出掐丝珐琅的波斯渊源。这门工艺刚传入元朝时,曾被称为“大食窑”,这里的大食正是中国人对包括波斯在内的阿拉伯帝国的总称。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明晚期 掐丝珐琅缠枝莲出戟大花觚

观复博物馆藏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玛目清真寺的北向皮施塔克上用琉璃装饰着一圈书法

我们看到在伊玛目清真寺的皮史塔克拱顶内部用砖砌出来许多状如蜂巢或钟乳石的突角拱,它们最初是用于支撑方形墙体和穹顶角隅之间的一种过渡结构,在拜占庭、西班牙和马格里布的建筑中常有使用,伊朗人则将它发展到极致,并赋予了它一种术语名称——钟乳石檐口(Muqarnas)。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玛目清真寺的钟乳石檐口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的钟乳石檐口

这种容易引发密恐的装饰结构如同帷幕低垂,所以后人也把它称为“挂落”,而实际上它可能仿效的正是帐篷内帷幕的样子。

《与艺术沾边·831》蜂巢钟乳

▲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壁画描绘了现实生活里的室内挂落

西班牙和北非地区的伊斯兰建筑里挂落的形式较为简单,远不如伊朗挂落那般玲珑剔透,这足以显示出波斯装饰传统对“内秀”的重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