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年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传说和珅临死之前,吟诗一首,这首诗被后人解读出了特别的涵义!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和珅画像

诗的前两句“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传说影射的是乾隆皇帝当年做宝亲王的时候,对其父雍正的王妃马佳氏产生了爱意,后来马佳氏因此被赐死,乾隆帝抱着马佳氏的遗体伤心不已,并咬破手指用鲜血在马佳氏脑门上印了一个血印,相约来世以此印记相认!后来等乾隆称帝之后,偶然遇到当时任职侍卫的和珅时,发现其脑门上也有一个赤色的印记,顿时感觉特别亲近,民间流传这个先天条件为和珅后来步步高升打下了基础!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马佳氏画像

遗诗的后两句“ 他年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引用的是古籍《国语·郑语》和司马迁《史记》中“夏桀龙漦”(lóng chí 古代传说中神龙的唾液)记载,据说,夏朝时期有二神龙停在了皇宫,当时的君主夏桀得龙漦随后珍藏在宝盒之中。至数百年后周朝,周厉王得到宝盒并打开观看,不慎将龙漦流出,化为玄鼋(xuán yuán)在宫中乱窜,最后钻入一名宫女肚子之中,宫女不久怀孕并诞下一女,起名褒姒。后来,周幽王为了讨得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骊山烽火台

和珅在诗中引用“水泛含龙”就是隐喻着自己死后,要转世变成和褒姒一样的女人,来祸乱大清朝!嘉庆帝听到这个诗后,并不在意,他认为这只是和珅临死前吟诗泄愤而已,诗是诅咒也好,回忆过去也罢,都会随着和珅的死去而消散!但是后来民间盛传,大清皇室真就出现了一个女子,弑夫杀子,垂帘听政,克扣军费修建颐和园,甚至在战败割地赔款后还要大兴土木,耗费多年修建自己陵墓,她就是慈禧太后!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清仁宗实录

不过,关于遗诗后两句,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据《清仁宗实录》记载,和珅死后,睢州大水漫溢,冲出大堤,为了抗汛,当时在睢口留下了十八丈宽的缺口,准备汛后将缺口“合龙”,但由于当年气温骤降,河道堆积了大量冰块,只得暂缓"合龙"。在当时,合龙是一件大事,照例要由京师大员送来藏香20支,隆重祭祀河神。于是就有人把和珅遗诗后两句“他年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搬了出来,合龙!而和珅又同河神谐音,于是就有人说和珅预言准确,他是睢河河神!这番言论一下在当地传开了,后来惊动了官府,由刑部上奏嘉庆皇帝,皇帝御批:“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然则睢工之神,其即和珅乎?”按照封建礼法制度,谁也不敢假传皇帝御批的,可见此事并非民间讹传。

巨贪和珅留诗“预言”洪灾,后人竟把和珅比作“河神”?

洪灾

当然,历史学者是不会尽信民间传说的,学者们给出了他们的解读:“乾隆六次南巡,目的之一就是巡阅河工,睢口工段上承骆马湖六塘河,下启淮河洪泽湖,关系到国家漕运与民生安危,和珅作为随跸重臣,自然知道睢工的重要性,临终前写下“他年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的遗诗,可能是在表明他心系山河,忠君爱国,并为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流芳后世......

不过,任由和珅费尽心机,洗脱自己,也无法掩盖他敛财的事实!其死后查抄的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三百余万两,当铺七十五间,银号四十二间,房产,古玩数不胜数,统计出查抄清单一百零九份,仅对其中的二十六份清单估价,已值两亿多两白银,而当时国库年收入仅为肆仟多万两,难怪后来民间流传“和珅扳倒,嘉庆吃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