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只要出门,

我总有一个习惯,

就是要看看天气。

不知道,

你是否和我一样呢?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天气对于一个出门的人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想要跨出IT构建的习惯,同样也需要看看天气。

之前,企业IT往往是晴空蓝天,万里无云。

从今天开始,企业IT的天空将:晴转多云。为什么呢?

前些天,我看到一组数据显示:81%的企业已意识到使用同一云厂商将可能会带来的危险性,开始实施多云策略。平均每家企业接入了2.7个公有云,并在测试1.7个云,多云环境已成为企业IT的首选策略。

早先来看,企业IT的架构还是比较单纯的,如初恋小姐姐的嘴唇一样纯。

大家熟知的构建方式大部分是基于服务器、存储、网络或安全设备,通过组网,形成一个私有的数据中心。毕竟对于任何服务器厂商来说,早已中了英特尔的x86的“剧毒”,这个“剧毒”到目前为止是没有解药的。

除了老当益壮的十八摸,大小机还在银行、税务、保险等金融领域疯狂地跑着,能够跑着大小机的企业用户数量可谓是越来越少。

这个问题不要单方面地认为当初“去IOE”带来了的结果,来自全球的服务器发展趋势也照样如此。在对比x86服务器和十八摸的大机小机来看,前者发起的复制战争,已经将后者拉向了绝望的边缘。

不在绝望中爆发,就会在绝望中灭亡。

还好,十八摸在几年前选择了后者。开始了迈向云与智慧战略的泥潭,痛苦挣扎着。就连每次的云业务收入统计,也不得不将相关硬件部分默默加入进来。

这是十八摸的小把戏,不足挂齿,值得肯定和褒奖的是十八摸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积累了不少黑科技,可惜的是少了慧眼识马的伯乐。就这样埋没下去,偶然也会出现新机,出现改善这个行业,或者给这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大杀器”。

比如现在牛逼哄哄的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领导者VMware,当初创始团队成员不就是来自十八摸研究院的几个大咖么?业内也有说是来自当初与十八摸合作的某个项目组成员。

哪个版本的传说更接近真实,都无所谓了,因为事实让世界已经变了。

因为服务器虚拟化的兴起,慢慢地将x86推向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将会成为全球服务器领域发展的王者。

也因为服务器虚拟化的兴起,正好也加快了企业用户的数据中心虚拟化进程,进而快步实现了一个有一个的私有云。

但是,历史上,总会有那么几个或一些不甘心的家伙干出点儿好事来。

在亚马逊这个全球电商大佬的发展轨迹上,发现了一个秘密,就如当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重要。Amazon Web Services (AWS) 的出现,让全球企业用户的CIO\CTO眼前豁然开朗。

特别是做运维的码农,一看到了这朵云,就眉开眼笑了。

借助自生态的强大,AWS的云服务走向了一个越来越完善的阶段。既然可以把这样的一个技术服务当成一个全新的业务来发展,还会看到大把大把的美刀进到贝索斯的腰包。

对于一个可以创办全球数一数二的Amazon(亚马逊)的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还是具备独一无二让世人惊呆了的帅气。

我确认过他的眼神,绝对很有杀伤力。不信,你瞅瞅看,只要你能坚持8秒钟。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于是乎,AWS不仅在美国本土不断攻城略地,同时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实现了全球的业务覆盖。这确实也是美国本土的国际化企业用户的刚需啊。总不至于让福特集团在全球各地都去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吧,并且还需要一大帮不太听话的技术运维人员隔三差五地盯着数据中心的状况。

好吧,想拓展更大的全球市场,跟着AWS混迹天涯就足够了。真的么?非也。

世界在任何时候都是处于乱战的状态,在云计算的公有云领域依然如此。

既生瑜何生亮,AWS的诞生发展不仅刺激了IBM这个IT领域的老大哥,也刺激了那个软件领域的大软哥。

很快,IBM从自身的转型需要和看到AWS带来的云市场契机,也开始了自己的公有云业务。不过,到目前来看,还是不彻底的IBM  Cloud,发展得糊里又糊涂。好在摸哥有着百年功力,以后就慢慢努力慢慢熬呗,看看能熬死了谁,那么摸哥就多胜了一筹。

幸好摸哥云不是一塌糊涂,这样也让软哥更有信心去追赶AWS。

微软的Azure之所以这两年开始牛叉哄哄起来了,不是因为Azure牛叉,而是因为软哥本身牛叉呀。

软哥Azure之所以很快就牛叉起来,细数一下:

一是覆盖全球的54个区域的服务,最北到达了挪威的东部区;

二是微软在Office 365、Dynamics 365,还有商业智能服务 Power BI上确实有着自己的软哥特色;

三是软哥玩着玩着公有云就开始耍赖了,自从Azure Stack出来以后,就开始叫嚣自己天下第一,混合云的唯我独尊了。

耍赖没有什么不好,只要玩得开,公有云怎么玩都可以。

唯我独尊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用户都认,怎么卖都是卖,换成了美刀都是同样一张帅气的老脸。

如他:▼ ▼ ▼

绝对不可能这样:因为业务变化迭代,卖了云服务之后,就可以 换成一张性感的漂亮脸蛋。

如她:▼ ▼ ▼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就在软哥为阿祖儿(Azure)打得火热的同时,谷歌当然早就坐不住了。要不然,你看看这个来自Gartner的图片,一下子就让公有云的前三中塞进去了一个叫Google Cloud的家伙,这可是一个老家伙。

2018年版全球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魔力象限,Gartner把Google Cloud放在了领导者的重要位置,虽然与AWS之间还差好几个阿祖儿,但是地位还是有了的。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你看看2017年的同样的一个魔力象限,Google Cloud这个老家伙却被打压在了右下方,默默地承受着生存之重。

从今日起,企业IT晴转多云

天下纷争,从古至今,不外乎就是抢钱抢地盘,然后再抢人,不是么?

抢钱,有了真本事就可以卖卖卖,大把帅气的老头儿就可以哗哗哗地进腰包。

抢地盘,这是必须要有的了,站稳脚跟必然得有地盘,没得地盘就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没有帅气老头儿的青睐。

抢人,也是必须的了。一切以人为本,公有云的技术开发人才看似遍地都有,但真正可以拿得出手代码的码农并不会灿烂如星河。一个开发带头人,就如北极星一样,可以组建一个了不起的星云围着你转悠,转悠着转悠着就会玩出不少让用户心花怒放的新花样。

一说到抢钱抢地再抢人,有一个中国的武林高手就更坐不住了。

你们听说过的武林高手,杨过、乔峰、张三丰、东方不败……都不错,但是,我觉得风清扬还是最牛掰。

一是,与东方不败比武,轻松平手,但我略感风清扬应是未能使出全能。

二是,风清扬看到天下武林将出大乱的时候,还可以培养令狐冲来收拾一下。

自身强大很重要,更重要的可以培养出强大的接班人,这才是最强大的。

金庸武侠里面的风清扬做到了,而今阿里巴巴的马爸爸也做到了。

两个风清扬,似乎有着同样的命运与情结。

可见,当初风清扬找到了孙权,担当走向AWS一样叱咤风云的阿里云总裁,原因很简单,因为孙权不懂武功。

不懂武功好啊,上天造人都是公平的,让你缺失一样东西,自然会用另外一样好东西给你一个大大滴补偿。

孙权的胆识和谋略,让阿里云妥妥地走到了今天。133.9亿元的2018财年收入,亮瞎了多少在云上玩得嗨起来的人的眼睛。

现在,就连刚刚开放没有几年的菊花云都已经锁定了这目标,百亿不过关,怎能才算完?

孙权的真实名字叫胡晓明,这个人真的很牛掰,让飞天成就了许多的美好。

过往就不多谈了,大家可以找度娘、谷歌、Bing搜搜看,或许还有更多美丽的发现。

既然马爸爸让阿里云飞天入地了,BAT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少了谁!

魏蜀吴在没有发展到第一批骨灰级玩家都玩死了的时候,也就还到不了一个“三马食槽”的梦境变成现实,让三国归晋真正发生的时候才是大一统的开始。

因此,如下:

度娘云(百度云)出来了,亮个相就回家宅起来,没有错。

企鹅云(腾讯云)开始扩张了,偶尔宕机出点小问题,没有错。

但是,当马爸爸似乎要赶超贝索斯,将阿里云送向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的时候,AWS也在飞速地膨胀,成为了亚马逊公司利润最高的部门。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些迅速膨胀的云,不止AWS一个,一样也不断出事儿,各种事儿。

比如被雷劈了,被挖断了网线,被码农敲错了键……这一切,让全球的公有云用户开始越来越担忧了:万一哪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办呢?

人类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也是一种智慧生物,很快就发明了一个更加智慧的新词,叫:多云。

好吧,既然你这个云挂了,那么那个云可能就不会挂,何不将自己不同的应用放在不同的云上,按照自己的业务转型和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将公有云与私有云分开来搞,然后还可以将数据走在一起。

多云这样的想法其实已经很久了,只是现在的人们才更为重视多云,都是公有云太不小心了。

多云,就是多条路。让用户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可以多条走向成功的路,没什么不好的,是不是?

当然了,多云对于任何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有挑战,也没什么不好,有挑战,才更有乐趣,是不是?

多云之下,自然也少不了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的各色人等。

多云之下,多一个菊花云也不算多,菊花朵朵开,多云也朵朵来,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五朵。

曾经有高人预言:这个世界上最后只会存在五朵云,其中有一朵必将是带花的云。

不过,听说菊花云,有清火明目作用,不仅便于用户分辨云上云下的价值,还对偶尔遭遇麻烦引起上火起到舒缓清火的作用。呵呵。

在这样的多云语境下,看似可以照顾到任何一个企业级IT厂商、任何一个公有云厂商,但是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并非真的都可以在多云之下获得美丽的呵护。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在的这个世界已经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

一个是来自互联网的云,从互联网、电商等发展到云领域。

一个是来自企业IT的云,从之前做企业级IT及相关领域发展到云领域。

虽然都活在了多云的天空之下,但双方的角力却从来没有松懈过,也没有停止过。

问题就来了:10年后到底谁会更牛逼呢?

现在来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合状态,是对他们当前最佳的解释。十年以后,谁能活着,谁就会更牛逼。

不过,源自互联网的云更强调公有云对于企业级用户领域的渗透,不断蚕食瓜分曾经是企业级IT厂商的自留地。蚕食的同时,也不断拉着一些傻傻的企业级IT厂商来垫背,此之谓生态合作。本质上,就是要在公有云这张大网之下,网住更多的IT公司,然后让这些公司都成为云的配套厂商。

毕竟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传统的业务不可能几年内全部丢掉,基于传统架构之上的应用,依然需要以前那样持续跑下去。

全新的转型当然会带来业务和应用的更新,公有云自然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

就怕的是公有云厂商对于企业级IT应用的把控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企业IT主导者。

到那个时候,任何一个企业级IT厂商都不得不成为云的配套厂商。

与其在云计算的洪流中淹没自己,倒不如现在就多学会几样泳姿。

阿明预言:只是依靠吃老本的企业级IT厂商,5年内将苟延残喘,10年内将不复存在。

大家可以看到无数企业级IT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云战略,有的发布了自己的公有云,有的开始强力推多云,有的早就联合公有云互通有无了,有的融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扩张自己的未来话语权。

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是我始料未及的。快也是好事儿,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传统IT厂商学得更乖点儿。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大家都成了弄潮儿,至于那些在大潮中不断挣扎、快要淹死的角色,他们的未来如何,我是看不清楚的了。

一旦公有云厂商完全掌握了企业用户行业的安全与规则,甚至影响改变行业生态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企业级IT厂商就真的可能无立锥之地了。

倘若加之“上无片云遮身”,那就肯定死翘翘。

因此,现在的企业级IT厂商拼命也要拉着一片云当作自己的“遮羞布”,或扯着几片云来裹着自己的身子,也就容易理解了。

也因此,之前公有云厂商一致喊话混合云,而今没想到,其声势却被企业级IT厂商一致呐喊助威的多云所覆盖。对于公有云、企业级IT厂商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各位亲可以想想看。

因此的因此,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也必须是这样的,未来的3-5年必将是一个多云的世界。

那么,5年后呢?会不会出现多云转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