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康熙朝晚年,康熙的众位皇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史称“九子夺嫡”。最终,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登上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这场关于皇位的争夺,不是仅仅是皇子之间能力与权谋的角逐,同时以众位皇子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势力之间的争斗,更是增加了这场夺位大战的激烈的程度,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官吏,纷纷卷入其中。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在这其中,也就此形成了两个势力最为庞大且矛盾最为尖锐的政治势力集团,即“太子党”集团以及“八爷党”集团。

“太子党”集团的目的自然是扶保太子胤礽登基,支持胤礽的皇子是自小同胤礽相伴长大的三阿哥胤祉(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康熙安排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抚养胤礽)。太子党的主要成员包括了,康熙朝前中期的权臣索额图及其党羽,以及凌普、托合齐、齐世武、耿额等人。当然,这些人也因为胤礽的原因开罪了康熙,几乎都是以被康熙残忍处死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可见康熙对他们的愤恨。

“八爷党”集团的形成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期间,扶保大阿哥胤褆,这一阶段的成员基本都是明珠系的党羽,例如余国柱、佛伦等人。而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就是在大阿哥倒台后,确立了八阿哥胤禩的核心地位,并且权力扶保胤禩。

而这一时期的“八爷党”,可谓是势力空前强大;皇子中包括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皇室宗亲中安亲王岳乐家族作为胤禩的福晋的娘家,支持的力度相当大;朝臣之中,包括康熙的亲舅舅兼老丈人的佟国维、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旭等一众朝中的权臣,都是八爷党的成员。而后来八阿哥胤禩因为“两废皇太子”期间的表现为康熙所厌恶,又因为遭人构陷发生了“毙鹰事件”,使得最终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八爷党”的成员也改为拥立被康熙委以“大将军王”之位的十四阿哥胤禵。

“八爷党”的成员由于是雍正皇帝夺位过程中的政敌,能得善终者可谓是寥寥无几,包括八阿哥本人在内的众多皇子和朝臣,在雍正登基后都遭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和折磨,即便如阿灵阿、纳兰揆叙这种已经去世的官员,也遭到了雍正羞辱。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而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雍正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在这期间,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四爷党”,亦或者说支持、扶保雍正的人太少了,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和隆科多,其他人更多的时候是在雍正登基前后才开始成为雍正集团的人,而这些人最终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十三爷胤祥,雍正最为“铁杆”的支持者。

这么说是毫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雍正与胤祥的关系,不仅是在康熙的皇子中,就是放眼整个清朝历史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都可以堪称“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

早在“一废皇太子”时期,胤祥为了掩护雍正,主动承担了所有的政治后果,进而被康熙圈禁一年,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自己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彻底退出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

而在雍正登基后,马上重用胤祥,封为和硕怡亲王,委以总理大臣的重臣,特别是在将其他几位总理大臣八阿哥胤禩、隆科多、马齐等相继排除在核心权力层之外以后,胤祥更是成为了国家当之无愧的“二把手”。

然而,胤祥却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雍正,在革除痹症、充盈国库、军需后勤等方面,给予了雍正巨大的支持,却依然谦虚谨慎,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再拒绝雍正的特殊封赏,从而赢得雍正的信任与器重。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雍正八年(1730年),年仅四十四岁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说他是积劳成疾,疲累而终。雍正遵照胤祥的遗愿将其安葬在了涞水,同时为其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数倍于亲王陵寝规格的庞大陵园,雍正更是在此亲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仪式,大放悲声。

雍正还为胤祥上谥号为“贤”,配享太庙,并将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亲书赠予胤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将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纵观清朝历史,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与此同时,雍正还安排胤祥年仅8岁的第五子弘晓袭承了和硕怡亲王的爵位,并特别留下圣旨: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此先雍正计划另赏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兑现,他将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为宁郡王。

可以说胤祥家族在雍正、乾隆两朝是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年羹尧、隆科多则是因为他们的居功自傲、目无君主,只能落得一个惨淡的结局。

年羹尧和隆科多能够成为雍正的“四爷党”成员,实际上,都是康熙无意之间给“安排”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将雍正册封为雍亲王的同时,还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下以及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全部划给了雍正。而此时的年羹尧全家正是在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所以从此时起,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弟年希尧,都成为雍正的藩邸旧人。与此同时,康熙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让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侧福晋,更加让雍正和年家的关系紧密了起来。

至于隆科多,康熙皇帝先是安排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了雍正,后来又安排他的另一位姐姐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抚养了雍正的儿子弘历,并且是常年与雍正配合工作,就此将二人联系在了一起。

就这样,在康熙的安排下,雍正可以说在无意间,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也正是这二人对于雍正的登基和皇位的稳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隆科多是当时的九门提督,并且是康熙去世时守在他身边的众人中,唯一不是康熙皇子的人,并且在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封闭九门,京城戒严长达七天,直至雍正顺利登基。所以不管是雍正的登基是“无诏夺位”、“矫诏篡位”还是“遵照即位”,隆科多无疑都是最关键的角色。

年羹尧则是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很好的牵制限制了雍正的夺位劲敌十四阿哥胤祥,随后又在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以很小的代价,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全歼了叛军,帮助雍正稳定了皇位。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一位被雍正尊称为“隆科多舅舅”,一位被雍正成为“恩人”,两个人却以相同的方式踏上了“作死”道路。

首先是首先是居功自高,目无君主,长期炫耀自己的功劳以及雍正对于他们的敬重。

其次是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隆科夺和年羹尧利用雍正皇帝对于他们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以及地方官员的“年选”,二人以此广结党羽,弄得朝堂之上以及地方官场上是乌烟瘴气。

再次就是贪污腐败,网罗财富。此时的隆科多和年羹尧已经是非常贪婪,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引得雍正对于二人的极大不满。

最终,忍无可忍的雍正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先拿年羹尧开刀,在给年羹尧定下九十二条大罪的同时,将年羹尧赐死。随后在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正在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宗人府上疏弹劾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马上对隆科多采取了行动,直接在谈判地将隆科多锁拿回京,并给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圈禁在畅春园内,雍正六年(1728年),经过一年的圈禁,隆科多死于畅春园。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至于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他们更多的表现集中在雍正登基之后,可以称得上是“新四爷党”。

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在“九子夺嫡”期间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一方面他们年龄尚小,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出身并不高贵,所以实力也非常的有限。

然而,在雍正登基后,其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对雍正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进而遭到雍正打击和迫害的同时,也为两位皇子的上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特别是在雍正清算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处理隆科多,以及后来检举揭发三阿哥胤祉的过程中,这两位皇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器重。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十六阿哥胤禄,遵照康熙的安排,顺利过继给了老庄亲王博果铎,并袭承了和硕庄亲王的爵位世袭,在雍正去世的时候,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托孤重任。乾隆登基后,对他也是礼遇有加,后来因为“弘晳逆案”,才被罢免。不过最终还是以善终收场。

十七阿哥胤礼,可以说是雍正除了胤祥外,最器重的兄弟,不仅封为了果亲王,同样委以了辅政托孤的重任。只不过胤礼在乾隆登基后仅三年就去世了,而乾隆皇帝也将自己的弟弟,雍正皇帝的最小的儿子弘曕过继给了胤礼,袭承了果亲王的爵位,也算是对果亲王贡献的肯定以及对他的尊重。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除了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包括张廷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等雍正朝时期的著名官吏,实际上也都是在雍正登基之后成为雍正的肱骨大臣和重要心腹委以培养和重用,在“九子夺嫡”期间并不能算作是雍正的党派和成员。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