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鳌拜,最有意思的地方在这个“擒”字。古时皇帝平定权臣、宦官祸患时,一般用“诛”字来形容,如汉宣帝诛霍光、明武宗诛刘瑾、崇祯帝诛魏忠贤等等,唯独康熙与鳌拜用了一个“擒”字。

其实,为何用“擒”不用“修”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康熙在将鳌拜拿下以后,并没有将其诛杀,而是将他囚禁了起来,当然了,鳌拜也很快死在了牢狱之中,至于到底是不是康熙动的手,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没了鳌拜这个权臣,康熙大展拳脚的时机到了,真正属于康熙的时代正式被开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康熙与鳌拜间的“恩怨情仇”,与那群跟康熙一起将鳌拜擒拿的侍卫们的结局,又是否真的富贵同享。
康熙与鳌拜间的恩怨情仇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镶黄旗。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鳌拜精通骑射,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因其对皇太极忠心耿耿,且作战勇敢无人能敌,被皇太极赐号“巴图鲁”(勇士)。
保持在皇太极驾崩后,因反对多尔衮拥护皇太极血脉,所以在多尔衮掌权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差点命丧黄泉。不过也正因此,鳌拜在顺治皇帝亲政后得到了顺治的青睐,甚至在顺治临终前将,还将鳌拜提为顾命辅政四大臣之一,与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共同“辅佐”幼主康熙。
原本,顺治这样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四人可以相制约,等到康熙长大了,权力自然也就收回来了。但这四人好像各怀心思,首先是四大辅臣之首的索尼因为年老多病,畏事避祸,许多事都疏于过问;排在第二的苏克萨哈虽与鳌拜是姻亲,却因政见不合宛如仇敌,最终也被鳌拜设计铲除;排名第三的遏必隆则是无心与鳌拜争锋。一时之间鳌拜权倾朝野,党羽遍布。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康熙十四岁亲政时,鳌拜根本没有还权的打算,甚至可以说压根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而是继续专权弄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就如苏克萨哈就是被他处死的,而身为皇帝的康熙,明明知道苏克萨哈无罪,却想救又无能为力,可想而知,当时的康熙有多无助,对鳌拜又有多痛恨。
要知道彼时的康熙已经亲政,而鳌拜却处处干预,无疑这是对皇权挑衅,必须除掉。只是鳌拜党羽遍布朝野,康熙必须谨慎处理,不然就有可能酿成祸端。
少年康熙除鳌拜可是,想要除掉鳌拜又哪有那么容易呢?别的不说,侍卫内大臣等诸多军廷要职都由鳌拜兼领,康熙根本无兵可用,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打草惊蛇。另一方面,鳌拜在朝中犬牙众多,如果非要强行拿下鳌拜,必生事端,因此康熙决定先让鳌拜继续嚣张,当然了私底下已经开始密谋如何除了鳌拜,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一举将其拿下。
于是,康熙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与他们整日在宫中练习练习“布库”(即摔跤,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两两相角,以搏摔定胜负),来迷惑鳌拜。鳌拜这边呢看见康熙沉迷嬉乐,心里不免高兴起来,一个没有斗志且年少的皇帝是最讨权臣喜欢的。
只是,鳌拜不知道的是这群陪康熙练习布库的孩子们,是康熙准备用来“了结”他的“利刃”。
接着康熙将鳌拜的亲信调离京师派往各地,在偷偷的安排自己亲信将京师的卫戍权掌握住。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康熙怀着忐忑的心情召鳌拜入宫,成败在此一举。而鳌拜没有多想,毕竟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结果等鳌拜一入宫,康熙一声令下,他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间被他们摔倒在地并绑了起来,这时康熙才松了一口气,接着便是宣布鳌拜30大罪状,下狱议罪。
原本康熙是准备处死鳌拜的,最后顾念鳌拜一生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心生不忍,也就没有将其处死,而是判处终身监禁
这群少年的结局当初康熙到底选了多少位“上三旗”的少年陪自己练习“布库”,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五位“幸运儿”被选中,参与“擒拿”鳌拜。而他们也没有辜负众望,成功将鳌拜拿下,为康熙除去了心头之患。这五人分别是:爱新觉罗·赤哈、齐佳·明图珠、佟佳·扬古泰、黄昌顺以及魏宝全。当然了,这五人在后来都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与获得丰厚的回报。
爱新觉罗·赤哈,皇族子弟,擒鳌拜时年仅17,新擒鳌拜有功被康熙封为兵部郎中,没多久在京城卫戍部队中担任要职,33岁任湖南巡抚,可惜的是36岁就挂了,原本按照赤哈的升迁速度,未来当个封疆大吏是没有问题的。
齐佳·明图珠,擒鳌拜时年仅16,抓捕鳌拜之后,因擒鳌拜有功被康熙封为兵部郎中,几年后因其母在病重,向康熙请辞回家。康熙赏白银五万两白银,同时给了他终生领取巡抚标准俸禄的特权。后来他用康熙赏赐的五万两白银经商,还成为东北首富。
冬佳·扬古泰,擒鳌拜时年仅14,擒鳌拜后留在康熙身边任侍卫长。后来康熙调他任陕西巡抚,可能是为人老实干了几年后,回到康熙身边任职,于八十岁生日当天寿终正寝。
黄昌顺,擒鳌拜时15,因擒鳌拜有功被康熙封为刑部郎中,但是,因其不通人情事故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因为他与康熙的关系,并没有人敢动他,就这样他在刑部混了几年,后调到户部这个天下间最富的部门,据说还在户部大捞了一笔,但康熙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退休回乡当了员外活到七十三岁,善终。
魏宝全,擒鳌拜时年仅12岁,因其在擒鳌拜过程中表现英勇,被康熙留在御林军中。后吴三桂叛乱,魏宝全任监军。在三藩之乱平定后,任广东巡抚。可能是因为魏宝全经验不足,任巡抚时闹了不少笑话,如下属的老婆通奸,后主动请辞,康熙赏白银五万两,同时给予了终生以巡抚标准领取俸禄的特权。
至于其他参与擒鳌拜的人,康熙同样给予赏赐。另外对于他们,康熙也并没有因为鳌拜被擒便将他们就地解散,而是以他们为班底组建了“善扑营”。主要要负责宫禁的防卫;摔跤、射箭、马术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演练;迎外表演任务 。
结语:鳌拜忠心事主矢志不渝,在皇太极驾崩后后坚决拥立其子,甚至不惜与多尔衮兵戎相见,这才为福临争得皇位。又在多尔衮掌权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鳌拜仍百折不挠,绝不迎合多尔衮。就这点而言,鳌拜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对顺治也亦忠心耿耿,此为难得。而今天对鳌拜的印象却是骄横跋扈的不法奸臣,实则有误。康熙之所以擒鳌拜,是为皇权与臣权的矛盾所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