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推荐语:在1950年的那场沙场上,在叛匪头子里有一道奔驰不屈的身影,身披长袍,跟我方主力军抵死抗衡,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他们纷纷逃避到台湾。

这场震撼全国的西北保卫战中,叛匪的主力正是当年与我方拼死相搏的死敌,马家军。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一.二连部队遭埋伏

马家军是在民国时期驻守在宁夏青海等地方军阀的命名,"马家军"起源于清末,由"西北三马"而成名。在当时北洋军阀时期,马家军都只服从于中央,维护当地权利和管制。

彭德怀于1949年击溃了马家军,"西北三马"就此分崩离析,这马洪斌,马步芳和马鸿逵纷纷退离到台湾地区,大家都认为马家军在此战后就消失匿迹,

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他们竟然会紧接着出现在第二年所发生的西北保卫战上。

我方的二连长赵富贵是有多年抗战经验的老兵,曾经在西北上过许多战场,积累了作战经验还立下了大功。同年赵富贵连长在派人送胡青山离开的时候,一不留神被叛匪们给逮了个正着,让胡青山落在了叛匪手中,给击晕,绑了起来。他醒后,奋力挣脱绳子,准备翻墙逃走的时候又被叛匪们抓着了,叛匪们朝着胡青山开了一枪,正中后脑勺,当场丧命。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对于这件事,二连部队也是到了现场之后才了解了情况。

可为时已晚,二连部队中了叛匪的埋伏,那些个叛匪们在暗处使用手榴弹,将二连部队包围,还没,等二连干部们反应过来,就瞬间被炸开了锅,二连部队死伤惨重。

二.叛匪主力——马家军

我方在发现二连部队失联以后,立刻派出部队赶往支援,到了伊吾,跟叛匪们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日,可我方却没捞到好处,依旧伤亡惨重,最后归队的人数寥寥无几。我方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白白损失了大量兵力。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这连续两场巨大的损失和消耗,让我放二连部队孤立无助,想要向主力军请求支援,却相隔数百里远,根本就无法及时赶到现场。于是二连干部们决定先鼓励士兵们打起精神,说我们暂且等等,等咱们主力军得了空,一定会来支援我们。

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主力军真的有得空的机会吗?首先看新疆疆土面积有多大?占全国总面积的1/6,再者,北方只有只有一个军,那处的损伤也不小。

残酷的战场,根本就不给他们等待的机会。于是他们开始做好防御战的准备。在40天以内,3月29日到5月7日,叛匪们的突袭就有七次,偷袭、潜伏骚扰等数不胜数。最惨烈的交锋在3月30日到4月16日。

叛匪集聚了700多人大肆进攻,这700多人中还夹杂着不少少数民族。叛军的主力就是曾经的骑兵五军部队主力,马家军。

三.炸成一锅粥

当时与叛匪们抗衡的二连部队兵力本就损耗惨重,这就使得这场防御战打得尤为困难,

连负责炊事的成员都要被派下去参与战斗。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从战斗打响起到3月30日,叛匪们竭力占领了南北山重要根据地,我方二排排长周克俭听取士兵们的建议,决定采取从正面、侧后方进攻的方法,派两名机枪佯装在前方正面发起攻击。

我方派出了一名身手矫健的士兵,康息灰,他不费吹灰之力攀附在崖顶,将携带的手榴弹往叛匪窝里扔,叛匪们被炸开了一锅粥,还未来得及反抗,又受到我方潜伏的两个班以及炮班的扫射。

就这样,我方顺利将北山占领,并将北山主峰取名为胜利峰。

同年4月5日,叛匪们坚持不懈发起第二次进攻。我方胡青山在此次战斗中,身披黑色披风,手里举着一挺机枪,带着机动部队冲锋陷阵,毕竟是历经沙场的老战士,这样的豪迈壮气,鼓舞了一大批将士,顿时士气大涨,把叛军们的士气压了下去。最后叛匪们强攻不成,就想着多次偷袭骚扰我方阵营,叛匪们常常堵住咱们的水源,害的战士们没水喝,常常翻山越岭,抬水回来。胡青山看在眼里,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让战士们日夜辛劳自己挖了一条小道,将水引到了阵营,解决将士们无水可饮的燃眉之急。

1950年,爆发震动西北大叛乱,叛匪主力正是当年红军死敌马家军

叛匪们于4月16日又发起了一次进攻,这次叛匪们似乎十分自信,我方救援部队在经过白杨沟时遭到叛匪的突袭,我方没反应过来,就被叛匪们一端,伤亡过半。经过这一战,叛匪们似乎更起了劲儿,对着我方阵营一阵猛击,自以为将我方部队打的措手不及,正幸灾乐祸,

却没想到我方二连部队藏在暗处,来了一阵猛烈的炮轰,炸得叛匪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人仰马翻。

小结:战争本就是残酷的,战士们为了换取祖国人民安乐和宁的日子,一次次冲锋陷阵,对着对面冰冷的枪口毫无畏惧地一阵厮杀。

这些抗战士兵们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他们这辈子所吃的苦是无法用任何事物比较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