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推薦語:在1950年的那場沙場上,在叛匪頭子裡有一道奔馳不屈的身影,身披長袍,跟我方主力軍抵死抗衡,在彭德懷的指揮下,他們紛紛逃避到台灣。

這場震撼全國的西北保衛戰中,叛匪的主力正是當年與我方拼死相搏的死敵,馬家軍。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一.二連部隊遭埋伏

馬家軍是在民國時期駐守在甯夏青海等地方軍閥的命名,"馬家軍"起源于清末,由"西北三馬"而成名。在當時北洋軍閥時期,馬家軍都隻服從于中央,維護當地權利和管制。

彭德懷于1949年擊潰了馬家軍,"西北三馬"就此分崩離析,這馬洪斌,馬步芳和馬鴻逵紛紛退離到台灣地區,大家都認為馬家軍在此戰後就消失匿迹,

可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們竟然會緊接着出現在第二年所發生的西北保衛戰上。

我方的二連長趙富貴是有多年抗戰經驗的老兵,曾經在西北上過許多戰場,積累了作戰經驗還立下了大功。同年趙富貴連長在派人送胡青山離開的時候,一不留神被叛匪們給逮了個正着,讓胡青山落在了叛匪手中,給擊暈,綁了起來。他醒後,奮力掙脫繩子,準備翻牆逃走的時候又被叛匪們抓着了,叛匪們朝着胡青山開了一槍,正中後腦勺,當場喪命。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對于這件事,二連部隊也是到了現場之後才了解了情況。

可為時已晚,二連部隊中了叛匪的埋伏,那些個叛匪們在暗處使用手榴彈,将二連部隊包圍,還沒,等二連幹部們反應過來,就瞬間被炸開了鍋,二連部隊死傷慘重。

二.叛匪主力——馬家軍

我方在發現二連部隊失聯以後,立刻派出部隊趕往支援,到了伊吾,跟叛匪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日,可我方卻沒撈到好處,依舊傷亡慘重,最後歸隊的人數寥寥無幾。我方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白白損失了大量兵力。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這連續兩場巨大的損失和消耗,讓我放二連部隊孤立無助,想要向主力軍請求支援,卻相隔數百裡遠,根本就無法及時趕到現場。于是二連幹部們決定先鼓勵士兵們打起精神,說我們暫且等等,等咱們主力軍得了空,一定會來支援我們。

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主力軍真的有得空的機會嗎?首先看新疆疆土面積有多大?占全國總面積的1/6,再者,北方隻有隻有一個軍,那處的損傷也不小。

殘酷的戰場,根本就不給他們等待的機會。于是他們開始做好防禦戰的準備。在40天以内,3月29日到5月7日,叛匪們的突襲就有七次,偷襲、潛伏騷擾等數不勝數。最慘烈的交鋒在3月30日到4月16日。

叛匪集聚了700多人大肆進攻,這700多人中還夾雜着不少少數民族。叛軍的主力就是曾經的騎兵五軍部隊主力,馬家軍。

三.炸成一鍋粥

當時與叛匪們抗衡的二連部隊兵力本就損耗慘重,這就使得這場防禦戰打得尤為困難,

連負責炊事的成員都要被派下去參與戰鬥。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從戰鬥打響起到3月30日,叛匪們竭力占領了南北山重要根據地,我方二排排長周克儉聽取士兵們的建議,決定采取從正面、側後方進攻的方法,派兩名機槍佯裝在前方正面發起攻擊。

我方派出了一名身手矯健的士兵,康息灰,他不費吹灰之力攀附在崖頂,将攜帶的手榴彈往叛匪窩裡扔,叛匪們被炸開了一鍋粥,還未來得及反抗,又受到我方潛伏的兩個班以及炮班的掃射。

就這樣,我方順利将北山占領,并将北山主峰取名為勝利峰。

同年4月5日,叛匪們堅持不懈發起第二次進攻。我方胡青山在此次戰鬥中,身披黑色披風,手裡舉着一挺機槍,帶着機動部隊沖鋒陷陣,畢竟是曆經沙場的老戰士,這樣的豪邁壯氣,鼓舞了一大批将士,頓時士氣大漲,把叛軍們的士氣壓了下去。最後叛匪們強攻不成,就想着多次偷襲騷擾我方陣營,叛匪們常常堵住咱們的水源,害的戰士們沒水喝,常常翻山越嶺,擡水回來。胡青山看在眼裡,覺得這樣不是長久之計,于是讓戰士們日夜辛勞自己挖了一條小道,将水引到了陣營,解決将士們無水可飲的燃眉之急。

1950年,爆發震動西北大叛亂,叛匪主力正是當年紅軍死敵馬家軍

叛匪們于4月16日又發起了一次進攻,這次叛匪們似乎十分自信,我方救援部隊在經過白楊溝時遭到叛匪的突襲,我方沒反應過來,就被叛匪們一端,傷亡過半。經過這一戰,叛匪們似乎更起了勁兒,對着我方陣營一陣猛擊,自以為将我方部隊打的措手不及,正幸災樂禍,

卻沒想到我方二連部隊藏在暗處,來了一陣猛烈的炮轟,炸得叛匪們像熱鍋上的螞蟻,人仰馬翻。

小結:戰争本就是殘酷的,戰士們為了換取祖國人民安樂和甯的日子,一次次沖鋒陷陣,對着對面冰冷的槍口毫無畏懼地一陣厮殺。

這些抗戰士兵們值得我們尊重和愛護,他們這輩子所吃的苦是無法用任何事物比較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