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引言

电影《风声》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下班后的顾晓梦,身着修身的旗袍,来到舞厅,在闪烁的灯光中盘旋、欢笑。86岁的王庆莲没看过这部电影,可她却有着和顾晓梦相似的经历。王庆莲当时所在的地方,不是顾晓梦所在的汪伪特工部,而是更正统的国民党军统局,一个被美国人称为"民国最强大、最重要"的神秘组织。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军统,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就是人们常说的间谍。提起特务,大多是带有贬义的,但又令人好奇,女特务就更是如此。

王庆莲,中国大陆最后一名军统女译员,当年叱咤风云的军统特务现在已是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她的人生,回首过去,全是险境

家庭困难,参军谋生

1928年4月,王庆莲出生在浙江江山,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依靠母亲一人,四处打工的母亲无法照顾年幼的王庆莲,就将她交给了外婆照料。庆幸的是,王庆莲有一个好妈妈,在这样困难的家庭里,

依然坚持让她上学读书,而不是为了生活早早的嫁做人妇

。王庆莲上了六年的学,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家庭条件已经艰难到吃口饭都成问题的地步,小升初的王庆莲被迫辍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时期。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为了生存,母亲偷偷瞒着王庆莲给她报名了招兵考试,这是母亲能为王庆莲想到的最好的前途了。15岁的王庆莲由于长期吃不到一顿饱饭,身体瘦弱,干不了重活,虽然当兵有可能战卧沙场,但不当兵就会被饿死。

王庆莲的母亲没有想到的是,她为女儿报考的是军统局发布的考试。王庆莲凭借自己六年所学习的知识,顺利通过并被录取,王庆莲既高兴有担忧,终于不再为生计发愁,可当兵的危险又是她不敢想象的。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1943年6月,一辆军车载着20名少年,穿过枪林弹雨奔赴重庆,其中就有15岁的王庆莲,这辆车里就是军统局招收的新一批的译电员和复印员。

工作出色,成为女特务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王庆莲很能吃苦,工作十分努力,又因为勤奋好学很受喜欢,重要的是王庆莲的一口江山方言,不是江山人就听不懂江山话,就这样王庆莲又被调到军统局最机密的部门——译电科。

译电科的工作无聊,气氛严肃,年轻的姑娘活泼好动,爱美是人之本性,

王庆莲常常在下班后去舞厅跳舞,在哪里可以认识到很多朋友

,只是都不知道她们在哪工作,也不敢讲出去,被发现是要关禁闭的。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王庆莲后来回忆说,在军统局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日子

。虽然译电科的工作繁重无聊,但每天都有丰厚的报酬,这让原本食不果腹的王庆莲

心存感激,非常满足

可归根到底,王庆莲还只是个为了混口饭吃的普通百姓,在军统局待的时间久了,特殊的环境让她产生了无比压抑的情绪。

即便在这里生活优越,王庆莲依然选择放弃这一切浮华回到故乡

。1946年,王庆莲借口回乡探望母亲,离开了重庆,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死不了就活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国民党的特务转移到了台湾,而王庆莲选择留在大陆。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因为在军统的特殊工作经历,王庆莲在后来成为首要的镇压对象,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庆莲说那时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每天都是部分白昼的审问,她说,在军统局就是坐在办公室译电报的,没有武器也没有杀人,问不出来就要挨打,精神上的折磨让她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王庆莲曾经想过投水自杀,可被救了下来,

她对自己说,那么多人受到批斗,我不算什么,要好好活下去

王庆莲在农村改造了23年,她在改造中表现良好,80年代的时候得到了平反,王庆莲说,

我还是要感谢国家,把我改造的时间都算进了工作时间,我也有补贴和养老金的,感谢国家养了我31年

。退休后的31年里,王庆莲每天靠补贴也能有半包烟,吸烟是是她在改造的时候养成的习惯。

最后一名军统女特务,独居31年,下乡改造20多年,感恩我党

晚年温馨的生活让年迈的王庆莲非常享受,

如今的她看淡往事,积极乐观的生活,经过了这么多坎坷和波澜,迎来了人生新的篇章

。生活如品茶,需要静下心来,才能面对世事纷扰,王庆莲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值得学习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