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星、OPPO带头杀价,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起飞

三星、OPPO带头杀价,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起飞

市场饱和、创新乏力,智能手机市场没什么好期待的。围绕智能手机市场的这些负面看法,或将在不久之后被折叠机玩家改写。

尤其是在苹果坐稳高端冠军,且尚未切入折叠手机市场之际,折叠手机确实有迹象成为国产安卓厂商抢占高端市场的一张门票。

三星、OPPO带头杀价,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起飞

12 月 15 日,OPPO 正式发布旗下首款量产的折叠屏手机 OPPO Find N,起售价定在 7699 元,以推动折叠手机“从尝鲜到常用”。为实现其“折叠屏手机的大众化”愿景,三星在 8 月份带来首部 1000 元美元以下的折叠手机—— Galaxy Z Flip3。

OPPO 折叠机的定价策略,显然是在接棒三星,助力折叠手机走出小众市场。与此同时,OPPO 在折叠机概念落地第三年发布首款折叠机,被视作是对的时间。此前三星和华为已凭借折叠机获利,眼下新品发布迎来又一小高峰,连同准备得更为充分的供应链,都在为这一市场释放利好消息。

三星带头杀价

三星当前稳居全球折叠手机冠军宝座。研究机构 DSCC 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三星在全球折叠市场的市占率高达 87%。

今年 8 月,三星发布其第三折叠手机 Galaxy Z Fold3 和 Z Flip3,售价分别为 179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1.2万元)和 999.99 美元( 6460 元)。Flip3 作为首款一千美元以下的折叠手机,呼应三星手机部负责人卢泰文的“折叠屏手机的大众化”主张。

Galaxy Z Fold3 和 Z Flip3 在市场引发强烈反响。10 月 6 日,三星宣布,两款手机的的合计销量在上市后1个多月便突破 100万部。有机构预测,三星折叠屏手机全年销量可能会达到900 万台。

与之对比的是前两年惨淡的销量。三星的第一代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 于 2019 年推出,全球仅售出 50 万台。去年推出的第二代可折叠设备Galaxy Z Fold2 和 Galaxy Z Flip,全球销量约为 150 万部。

三星当前对折叠手机寄予厚望,市场很快传出扩产动态。8 月底有业内消息称,三星旗下的面板制造商三星显示,将把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年产能从 1700 万部提高至 2500 万部,包括 1000 万台 Z Fold 和 1500 万台 Z Flip。

不容忽视的还有在国内市场扮演领头羊的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 COO何刚表示,截至 2021 年第三季,华为折叠手机中国区出货量年增 200%,并取得中国区折叠手机出货量第一的成绩。

近日更有消息传出,MateX 推出至今,华为折叠屏项目总出货量约为 200万台。今年上半年,华为折叠屏手机的硬件利润已接近 100 亿人民币。

此前唱衰智能手机市场和折叠机形态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三星和华为正在用利润和进一步投入,给市场传递信心,且各自以独特优势催熟这一市场。

产品成熟度和价格,是折叠手机渗透率的两大看点。耐用性方面,产品迭代到如今,已较少听到产品问题,价格成为重要观察点。三星带头杀价,Flip3 让行业看到杀手级产品的希望。相比拥有一条龙生产线的三星,华为需要推动供应链成熟,这也将有助于产品价格下探。

研究机构乐观看待折叠手机市场。 Strategy Analytics 认为,今年折叠市场规模约650万部门。全球销量将于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达到 1300 万部和 3700 万部,到2025年销量有望破亿。TrendForce 集邦咨询预期,折叠手机渗透率在 2022 年将突破 1%,2024 年挑战 4%,这一数值在 2020 年为仅为 0.15%。

三星、OPPO带头杀价,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起飞

窗口期打开,折叠新品再迎小高峰

在 12 月 15 日的折叠手机发布会上,OPPO 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希望能推动折叠屏手机真正从尝鲜到常用。整体来看,OPPO 借助产品和定价两个维度实现这一目标。

OPPO Find N 搭载高通骁龙 888 移动平台并采用内折的形式。外屏使用 5.49 英寸,18:9 比列 OLED 屏幕,内屏则是一块 7.1英寸, 8.4:9 比例,三星 E5 材质,支持 120Hz 高刷和 LTPO 自适应刷新率,盖板为 UTG 超薄柔性玻璃。据介绍,内屏由三星显示生产,外屏则由京东方供应。

刘作虎表示,OPPO 突破性地解决了折痕、耐用性等折叠屏行业难题。借助自研铰链,OPPO Find N 实现了无缝隐痕的折叠效果和 50° 到 120° 内可的自由悬停的全新交互体验。

价格方面,OPPO 推出售价 7699 元的 8GB + 256GB 版本和售价 8999 元的 12GB + 512 GB 版本。刘作虎指出:选取这个定价是希望降低折叠屏的使用门槛。供应链成后也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研发经历四年六个版本,OPPO 首款折叠手机量产产品推出的时间,适逢市场进入新阶段。在三星、华为和摩托罗拉的力挺下,折叠手机概念自 2019 年落地。 2020 年,三星、华为均对产品进行更新。进入 2021 年,折叠手机价格开始接近高端旗舰,消费者接受度提升。

Oppo 之外,华为小米正迭代折叠手机,荣耀和 vivo 作为新玩家入局。最确切的消息来自华为,华为在近日宣布,P50 Pocket折叠屏旗舰手机将于12 月 23日发布。有消息显示,华为新款折叠机售价亲民,出货量大幅成长,并与 Galaxy Z Flip3 正面对决。

根据爆料信息,荣耀最近在欧洲申请了两款新机型的名称,分别为: “Magic Fold” 和 “Magic Wing”。这两款新机型可能分别对应上下折叠款和左右折叠款。还有爆料消息称,荣耀左右折叠的新机代号是“Magic X”,其造型可能类似于华为Mate X2。vivo方面,市场传闻其将在第四季度或者 2022 年一季度推出一款折叠屏新机。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此前重点观察华为和三星在这领域的交流,三星的之前发布初代折叠机被解读为对抗华为。国际风云变幻,等到三星发布第三代折叠机,被认为是抗衡无芯片供应困扰的小米们的动作。

三星、OPPO带头杀价,折叠手机市场渗透率起飞

折叠机供应链的机遇与悬念

折叠手机产品形态进一步走入市场,也将帮助相关零部件厂商站上风口。根据中信证券梳理,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中主要工艺变化方向,涉及可折叠 AMOLED 柔性屏、转轴、盖板、偏光片、OCA 胶、FPC 等。

目前来看,AMOLED 柔性屏、盖板环节机会较为明朗,且与终端厂商有着密切互动。

可折叠 AMOLED 柔性屏带来最大成本增量。韩媒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可折叠手机面板的价格为150~250美元,比一般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价格(80美元)更高。且与非折叠手机相比,折叠屏手机的手机面积增加 50% 以上。在这一领域,大陆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等均有所布局。

AMOLED 柔性屏迎来明确市场机遇的背景下,也正迎来本土化。华为 MateXs、Mate X 柔性折叠屏均为京东方独家供应,被视作携手搭肩本土供应链的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此前布局驱动 IC,预计也将出货给京东方,意味着更深层次的供应链储备。

跟随半导体周期,OLED DDI 缺货已久。近期产业链人士表示,2022 年 OLED DDI 很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拖累手机的整体出货,甚至可能调整 2022 年 OLED 面板的导入计划。

取代 CPI 膜的盖板玻璃也是较为突出的环节。OPPO 的首款折叠机即采用 UGC,据称可以使屏幕具有极佳的弯折性能和防摔抗穿刺能力,接下来发布新品vivo等玩家也会选用 UTG。本土 UTG 亦有表现空间,有消息称,明年上市的一款华为折叠屏手机将会首次搭载本土厂商凯盛科技的 UTG 产品。

结语

三星已停更 Note 手机线,希望 Z 系列可以达到与 Note 系列相当的销售成绩。除了进行产能扩充,三星还将折叠机的营销费用增至 Note 系列的两倍。三星更表示,芯片供应优先满足折叠机,足见其对折叠手机的重视程度。

就行业整体而言,折叠手机若要进一步推升市占率,除了产品形态继续进化、价格下探,市场也在关注杀手级应用何时出现。未来的放量节点也要考量苹果公司步调。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认为,首款苹果折叠屏手机将于2023 年问世,苹果准备将其首款折叠屏 iPhone 的出货量提高到 2000 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晶圆代工产能持续紧缺,已经在过去一年影响 5G 手机市场的竞争态势。若手机厂商自今年年底进入折叠手机竞技场,仍需关注如何充分获取零部件及成本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