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打完针有糖糖吃呦」、「等等打完针可以看10分钟的电视」 每一次带孩子去打针,都得要连哄带骗,但到诊间后,面对针头插入皮肤的恐惧,却仍难以消除,孩子不仅会大哭,有时更会奋力挣扎,因此让孩子不害怕打针,对父母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
对此,一名外国的游戏治疗师Judi Parson在《The conversation》指出,比起父母那些「威逼利诱」、「苦口婆心」,让孩子不畏惧针头的最好方法,其实是「越晚告知越好」!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时候到了自然知道」!

孩子的年龄不同,告知的时间也不同!
至于晚告知的晚,究竟多晚呢?治疗师表示,这取决与孩子的岁段,若孩子年龄在5岁以下,当天告知即可;5~6岁提早一、两天告知;7岁则是一个礼拜前告知。治疗师更强调,孩子在童年如果拥有良好的打针经历,将会大幅度提高长大后接种疫苗的意愿,因此,降低打针的负面感受,就显得相当重要。
如果孩子在打针时出现踢腿、尖叫等拒绝行为,她也建议父母可考虑延后接种计画,以免孩子出现「针头恐惧症」。4~6岁的孩子约有19%会有针头恐惧症,10~11岁下降至11%,成年人则是3.5%~10%。若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度严重的针头恐惧症,也可以寻求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