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队伍中人才辈出。许多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一路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升级为团长、连长甚至是将军。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位小小的勤务员,在许世友的提携引导下一路成长。最后,竟然一跃成为了许世友顶头上司。他就是陈海松,许世友曾经的勤务员。

众所周知,在官场或者是政界,最忌讳的就是越级。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就是因为被上级所忌惮,所以一直得不到出头的机会。甚至还有一些人因为满腹壮志难酬,不得不郁郁而终。但是,这样的说法在共产党队伍中,却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满心爱国情怀,陈海松16岁开始投身革命

1914年,陈海松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宣化店,一个叫做陈洼村的小地方。因为贫困,一家人只能靠着种田维持生计。年幼时,母亲因无钱治病离开人世。

这样痛苦的经历让陈海松感到不甘,他不甘心一辈子如蝼蚁一般活着。他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改变自己的命运。

直到他16岁这年,革命春风吹到了他的家乡。当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之后,年仅十六岁的陈海松在党的号召下,加入了儿童团。因为他年少英勇,再加上为人十分机灵,很快便被大家推举担任团长。从此以后,陈海松便带领一群儿童,积极地执行各种任务。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眼看陈海松对革命工作越来越上心,他的父亲却开始担忧起来。他担心孩子以后为了参加革命追随红军而去,也担心孩子最终因为战争丢了性命。

于是,陈海松的父亲便想出一个主意。赶紧为儿子订下一门亲事,以此来拴住他,让他永远留在家乡。只不过他没想到,此刻的陈海松,只想追随红军队伍去前线参加革命战斗,根本无心父亲安排的婚事。

因此,当红军队伍路过陈家洼时,他立刻扔掉了手中的锄头,选择跟随红军离去。自此,他便开始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进了部队后没多久,陈海松就因为聪明机灵被分配到了许世友的身边做勤务兵。对于这位响当当的红军猛将,陈海松多少是听说过一些的。也因此,他十分珍惜能跟在许世友将军身边的这个机会。

刚到许世友兵团的那段时间,陈海松一直表现十分优秀。平时十分勤快不说,做事情也很有条理,一点不像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

也正因为他的这番表现,让产生了惜才之心。他觉得,陈海松是一个当兵打仗的好苗子。只要好好培养,必然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为此,不管去哪儿,许世友总会将陈海松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而许世友的看重陈海松也看在眼里,他内心十分感激。也因为这份感激,每当遇到上前线打仗的时刻,他都会表现得格外英勇。

他希望用自己的表现来向许世友将军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错,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自参军以来,陈海松一直表现得非常勇猛。不光在战场上英勇无敌,遇到出谋划策的事情,他也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凭借着这份努力,陈海松一路从勤务员到战斗连排长。等到1931年春天,陈海松因战斗受伤,不得不留在地方老乡家暂作休养。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

在这之前,陈海松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成就。但是,年纪轻轻的他并不知道,这次伤愈归队,竟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

当他回归部队后,便立刻被调往市政治部担任宣传队长。没过多久,就又被调往三营担任政委。

后来因为团政委被张国焘诬陷,陈海松莫名其妙抓捕入狱,成为了张国焘肃反运动中,又一个被拉下马的革命将领。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后来还是在余天云以及徐向前的担保援助下,陈海松才得以脱离虎口。但是,因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他的清白,政治部并不同意将他的党籍恢复。

这场变故,让陈海松从团政委再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虽然历经了革命事业的大起大落,但是陈海松对于革命的热情却从来没有冷却过。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再次一步步从普通战士到连宣传队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团政治部宣传队长。再到后来,他凭借自己的杰出表现被组织选中,调往机枪连担任指导员。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因为记忆力好,所以陈海松到任没多久,便记住了所有战士的名字。也因为他的这份细心,顺利赢得了不少战士们的好感。

虽说陈海松在担任连指导员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他讲课生动形象,思维条理清晰,所以很多战士都喜欢听他讲课。

就连臭脾气的机枪连连长,也很愿意与他共事。趁着这个机会,陈海松向这位连长学习了不少关于打枪射击的技巧。这为他以后再次奔赴前线杀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再次相见,陈成为许的顶头上司

1933年,组织将陈海松派往25师师部担任师政委。此时,许世友正好担任的25师的师长以及副军长。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新政委,许世友一直十分好奇。即便是别人告诉他,新政委的名字叫陈海松时,许世友也没有想起这是何人。

当两人终于见面时,许世友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

他拍着陈海松的肩膀,亲切说道:“这不就是当年和我一起的那个勤务兵嘛!我真的是没看错人,照你这个速度,很快就要成为我的领导了。”许世友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一番玩笑话竟然很快成为了现实。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1933年10月,蒋介石命令部下刘湘为“剿匪司令”,指派他清剿四川境内的红军。面对蒋介石等人的来势汹汹,陈海松与许世友积极应战,但因为敌军人数众多,许世友不得不与陈海松商议改变作战方式。

他们没有采取硬碰硬的直接对战,而是选用了更巧妙的速战、巧战和麻雀战与敌人周旋。巧妙的战术再加上陈海松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最终,他们以极小的代价获取了非常可观的战斗成果。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赞扬一下陈海松在战役中的表现。在战役发生时,陈海松先是号召全体指战员英勇对敌,后来更是身先士卒地冲到了战斗的第一线。因为他的这番举动,成功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也加速了战斗的取胜。

经过这场战斗后,战士们最终顺利地保卫了根据地,打碎了蒋介石“三个月清剿根据地”的妄想。因为在战斗中表现优秀,陈海松被破格提拔为红九军政委。

年仅20岁的陈海松,真的成为了许世友的顶头上司!这一点不光是许世友,就连陈海松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4年时间,他竟然从许的勤务兵转而成为了许的顶头上司。

他本是许世友的勤务兵,4年后许当副军长,他成许的顶头上司

1936年10月,红三十军与五军、九军所组织的2万多战士组成西路军,一路向河西走廊进军。他们应上级命令,准备执行打通新疆的任务。

只不过他们并没料到,此时敌人已经集结了10多万兵力,准备向他们发起围剿。连番苦战过后,整个队伍伤亡惨重。

为了尽可能保住革命力量,当众人在梨园堡一带遭遇围剿时,陈海松毫不犹豫地选择率领红九军掩护主力部队撤离。也正是在这场战役中,陈海松身中八弹壮烈牺牲。

此时的他不过才23岁,这让人们怎么能不心痛,怎么不惋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