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吴国和越国是春秋末期才登上历史舞台的诸侯国,这两个国家同处“蛮夷之地”,地域上相邻近,经过多年的积蓄和发展,吴国实力持续上涨,扩张之心也逐渐显露。另外,因为吴国的建立者与西周天子有亲戚关系,越国则是夏朝的后裔,两种不同文化体系间的较量也使得两个国家长期处于相互攻伐,势不两立的状态。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吴国曾先后四次出兵攻伐越国,公元前544年的第一次进攻使得吴国国君余祭战死沙场,随后公元前510年吴国再次出动,这一次攻占了越国许多城池。但吴王阖闾不满足于此,公元前496年他又组织了对越国的第三次进攻,结果不仅大败,而且令其本人在战场上身受重伤而亡。在临死前他把儿子夫差拉到床前,嘱咐他一定要励精图治,为父报仇。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夫差上位后,谨遵父训,加紧练兵终于于两年后即公元前494年,发动了对越国的第四次进攻,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说一雪前耻,不仅打得越国惨败,还逼的勾践想自杀。不过,勾践最终被谋臣文仲说服而放弃自杀,他决定暂时隐忍等待时机东山再起,随后佯装成心服口服的样子并带着妻儿及大臣范蠡到吴国放牛放羊伺候了吴主。三年后,夫差彻底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备,遂将其放回国内。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然而,这次决定无异于放虎归山,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即发愤图强,准备复仇,“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是源于他的事迹。越国举国上下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国家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最终,于公元前475年的反攻中大败吴国,逼得夫差羞愧自杀。但勾践觉得杀掉夫差还不解气,他曾试图捣毁阖闾的陵墓,然而却因为该墓破坏难度太大没有得逞。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那么,阖闾的墓到底在哪呢?为何说破坏难度很大呢?其实阖闾的墓堪称史上最难挖的墓了,史载历史上很多人刚找到墓口就望而却步了。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吴王阖闾死后葬于虎丘。虎丘,很多人都不陌生,如今是位于苏州市西北角的5A级风景旅游区,有着“吴中第一山”的美誉。民间传说阖闾葬后三日,在其墓上出现一白虎,因此而得名“虎丘”,还有一说其陵墓的形状像一只虎,所以叫“虎丘”。去过虎丘的人,一定对其中一个地点印象深刻,那就是剑池,据说阖闾就葬在这剑池下头。剑池这个名字也很有来历,史料记载说是因为池中陵墓陪葬了三千把宝剑,这其中包括闻名于世的鱼肠剑和扁诸剑。

史上最难挖古墓,只找到墓口就令人望而却步,内藏有3000支宝剑

因为名剑作陪,历经千年的阖闾墓也因此成为了古代诸多封建王朝统治者最想挖掘开的陵墓,相传秦始皇和东汉末年的孙权都曾打过它的主意。不过遗憾的是,他们都还没找到墓口就无功而返。那么,阖闾真的有那么神秘吗?打开它的难度就那么高吗?后来终于有了答案。1955年,当剑池的水曾被抽干,人们在池壁东侧发现了一段刻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铭文,大概意思是,虽然找到了墓门,但却未进入墓中。相较于这次重大发现,十多年以后的1978年10月,剑池水再次被抽干后的重大发现更令人们惊喜,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洞穴北段底部的石板,因为石板没有被移动的迹象,专家推测古墓可能至今还保存完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