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在很多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士兵攻城的场景。而在冷兵器战争时代,攻城并不是一件易事。古人对城市进行了全副武装,高大的城墙,厚重的墙体。城墙上的攻式,城墙下的护城河,一系列的设计让整座城变成易守难攻的堡垒。只要涉及到攻城战,不管兵力对比有多么悬殊,占优势的永远是防守一方。这也是为何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仅凭两个书童,一抚古琴的空城计,就吓退了疑心病发作的司马懿。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在各种史料和各种古装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攻城战中最易攻破的便是城门,为了攻下一座城墙,往往都会牺牲无数的将士,这也使得战争变得残酷。很多情况下采取的是强攻的方式,而强攻一般采取的是用云梯强行攀越城墙。虽然此法颇为被动,但军令如山,背后又是逃兵格杀勿论的督战部队,横竖都是死,也只能殊死一搏了。而这种强夺的攻城战,在冷兵器战争里反倒还不怎么常见。

古代由于技术的限制,城门多是木制的,这就让人产生个疑问,既然是木制的城门,为何不选择火攻呢?火攻便能轻松击破,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攀越城墙呢?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其实,这里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虽然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的,但想要攻破,却没那么容易。究其原因,一共有3点。

首先,古代城门虽然是木门,但这个木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点着。既然攻方能想到火攻,守方自然也会考虑到。而古代城门用的基本都是百年树龄以上的巨木,而且还是极不易燃的铁桦木或枣木、榆木等作为城门的主要材料,这种木材想要点着,没有半天功夫根本是行不通的。而就在你强行烧门之际,守城士兵的大刀早就砍了过来。此外,这些木制城门上一般还会裹上一层铁皮,打上硕大的铜钉。其目的也是为了防火,本来就不易燃的木头加上这些配件,基本上做到了万无一失。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其次,我们看到古代的城门,上面都会布满数个门钉。门钉最初的作用就是加固城门木头而存在的,因为建造城门的木材都比较庞大,一般的钉子无法直接将木头固定好,于是才有了门钉的出现。然而,门钉却还有其他的妙用。因为门钉都是由巨大的金属块制成,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散热能力,所以在面对火攻的时候,门钉除了可以阻止火苗的攀升外,还能通过自发的散热能力,给城门进行降温。在这种散热措施下,城门就不容易起火,想用火攻的计划也要落空了。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城门虽然看起来容易攻破,但也是最凶险的突破口。其就好比一个隘口,不论攻城的士兵有多少,城门就这么大点,一次也就只能涌进来固定的数量。

而且,攻城士兵对城门里的虚实和布列情况也是毫不知情。守城士兵只要随便埋伏,就可来个瓮中捉鳖,将涌入城门的攻城士兵扼杀在城门口。如此看来,用火攻破门反倒是攻城士兵死得最快的方式。史学家也断言,即便士兵们想用这种方法,也是万万不能用的。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攻城时为何不用火烧呢?史学家:他们想但不能

基于这3点原因,古代攻城士兵宁愿多花点工夫挖地道暗渡陈仓,也不会选择去城门和守军硬碰硬。一个古代城门的攻防就涉及到如此多的讲究,可见冷兵器战争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这么简单。而古人的智慧,从中也能窥见一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