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英雄,虽然分属于不同战场,但却说过同样一句话:"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这点功劳,又算得上什么呢?"
所以很多特等功臣、一等功臣、战争结束之后,到了和平岁月便隐姓埋名,只对家人说自己打过仗,却并没有谈起过多少功劳。

因此有数不清的老英雄,在战场上气壮山河,尸山血海当中摔打几十遭;然而到了和平年代,却被历史的尘埃掩盖,被世人所遗忘,峥嵘铁血的岁月,犹如是一艘战船,在光阴当中沉没。
按照他们的想法,自己的贡献当真是不值一提;可是到了现代社会,每一位老英雄都堪称国宝,都是活着的教科书和历史书。
我们近些年一直在提倡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些活着的老战士,才是爱国主义教育当中的最好榜样,而且没有之一!
时间来到2011年3月的24日,在河南灵宝的某养老院,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去世了。
儿女收拾父亲的遗物,清理破衣服、破棉被、破蚊帐等等老废品,在院子里摆了许多。
小孙子因为顽皮,结果打开了一本大字典,里面夹着一张破纸,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黄,软趴趴的仿佛风一吹就会碎裂。
打开一看,小孙子稚嫩的声音说:"特等功臣……卢文焕?这是是俺爷的吧?"
老人的儿女过来一看,发现这是一张奖状,而且是开国上将陈再道亲自颁发,时间是在六十多年之前。
儿女直到此时,才知道老父亲卢文焕,居然荣获过特等功臣的称号,以前只听说父亲打过土匪,跟土匪头子肉搏,但老人家从不提起立功的事情,更没有提起开国上将颁奖的事情。
子女都说,父亲离开尘世的时候,没有留下金钱财物方面的遗产,虽然只剩下这张奖状,但我们会当做传家宝。
随着奖状的公开,灵宝政府注意到了此事,查证县组织部的资料之后,这才揭开了60年前的,那一场剿匪血战!
时间推回到1907年,也就是清朝末年,有一户李姓的富农,收养了一位继子,也就是干儿子,也取了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叫李贤娃、后改名李占彪、后来又改名李子奎。
这便是豫西匪王李子奎的出身!
再加上河南当地习武成风,甚至一个村都能有两个门派,什么南村长拳、北村摔跤,东边镇上的大武家,西边县城的什么什么流派;掌法倒是没有,可拳法有很多。
年轻小伙子们,尤其是到了农闲时间,同龄人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打架;好勇斗狠的,比摔跤比拳法;性格内向的,在晒粮场对着磨盘发力。
或者说,河南六七千年的历史当中,年轻人都是这样度过的,认为习武才是正门,考个武举人武状元,卖身皇家博取功名。
(各种武术流派,遍布村村落落)
即使是到了冬天,也能参军打仗去塞外,靠着敌人的脑袋,换取军饷填补家用。
李子奎在周围十几个村,拜了五六位师父,属于是上午在师父家干活,下午在师父家练武,他也算是博取百家之长,很快就在同龄人当中声名鹊起。
然而清朝覆灭,卖身皇家这门生意算是黄了,而军校也才刚刚开始萌芽。
传闻是军校没有普及,所以李子奎投身无门;实际上他考察过武备学堂,实在是无法忍受各种条令,于是到了15岁那年,选择落草为寇。
李子奎靠着一身好武艺,先后拜了两位大哥,开始做打家劫舍、烧杀掳掠的营生,三天两头就去地主家蹭饭吃。
(土匪骑马,图片来源于影视作品)
关于土匪多猖獗,这样说吧,在河南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区,每一个村子周围都有"护村河"挖得也不宽也不深,虽然挡不住人,但是可以挡住土匪的马,防止大量的粮食被土匪运走。
护村河的桥梁可移动,一到晚上就会拆除,河道一般都有两三米宽,刚好是一匹马的长度。
总之匪患严重,据统计有四十多万土匪武装,没有被统计到的也有二三十万,这才逼得村村挖河。
李子奎落草为寇之后,感觉抢劫地主不过瘾,这到何年何月才能发财?于是做起了土匪的副业,在县城开办赌场,在周边倒卖大烟,他的商业头脑还挺不错,没几年就混成了臭名昭著的大恶霸。
(图片来源网络,选自影视作品)
到了1930年,时代大背景是国共分裂,也就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到此时的李子奎,早就是称霸一方的武装势力,而国民党正值用人之际,所以招安了李子奎,任命土匪来担任保安团的少校营长,去剿灭所谓的"共匪"。
这下陕州当地可乱套了,共产党是出了名的团结农民和工人,而李子奎是出了名的抢劫村庄和商队。
以前李子奎是非法劫道,现在则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的保安团,借着打击共产党的名义,这样一来当地百姓还能有好日子过吗?李子奎为祸一方惹得天怒人怨。
时间来到1947年,国民党已经日薄西山,谁都看得出蒋介石大势已去;然而李子奎开始害怕了,怕农民、怕共党、怕清算、于是以他微弱的实力,妄图改变现状,疯狂杀害我灵宝解放区的农民干部,尤其针对土改工作队。
共计杀害共产党的政工人员六百多人,这便是丧尽天良的灵宝惨案,李子奎因为这一血腥动作,所以被胡宗南大加赞赏
当时的国民党上将胡宗南,也就是号称天子门生的那一位,正在被我解放军重重包围,陷入了苦战当中。
胡宗南得知此事之后,认为解放军后方失火,所以在报纸上大肆赞扬李子奎,说什么"剿匪有功",令人感到荒诞的是,李子奎才是真正的土匪。
胡宗南任命李子奎,为灵宝县保安团的总指挥,又命令各国民党残部,向李子奎靠拢,原先的悍匪居然成了称霸一方的军阀势力。
1949年6月初,我解放军开始清剿土匪,李子奎率部逃往朱阳山,并且被国民党任命为"暂编第3纵队司令",继续做打家劫舍的老本行。
当地群众不堪其乱,三万难民离开朱阳山,尤其是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请求解放军出剿,希望尽快解决李子奎这个大土匪,好让群众回家。
一系列的剿匪行动随即展开,围绕着"洛阳"和"陕州"两个匪患严重的地方,当做是重点清剿地带。
到了同年的7月初,河南省成立了陕洛剿匪指挥部,上级领导下达死命令,务必在半年之内,解决河南的匪患。
当时全国参与剿匪的部队约有一百多万,而在河南这边负责进攻朱阳山的,便是我解放军第155师的两个团,联合地方的民兵,加起来一共五千人,对李子奎联合清剿。
(剿匪胜利纪念章)
李子奎负隅顽抗,率领国民党残部七千人,反而还主动出击,当天晚上带着他的匪众,来到解放军驻地的外围。
有人问:"蹚将,该怎么打?"
李子奎面色凶狠的说:"按照之前的安排,照死里打!咱们人多他们人少,这他娘的谁怕谁?"
在土匪当中,他们有称之为蹚将,当地将其称之为响马,后世将其称之为土匪。
可突然之间,解放军拉开了照明弹,早就得到情报的解放军部队,一直埋伏在四面八方,机枪开始疯狂地宣泄火力,迫击炮震碎了寂静的村夜。
李子奎所部,同解放军五千人展开激战,整整打了一个昼夜,被歼灭了五百多人,被俘虏的就更多了。
土匪来打正规军,实属是李子奎这悍匪自不量力,总把某些国民党将军的战术,当做自家的作战纲领。
殊不知,我解放军跟国民党,从反围剿打到现在,中间经历抗日战争的反摩擦,早就对敌人的手段知根知底,小伎俩罢了。
这一战,李子奎被彻底击败,面对解放军的雷霆攻势,属于是毫无还手之力,当地群众燃放鞭炮,纷纷庆祝解放军剿匪成功。
当然啦,也有很多的农家姑娘,在这里找到了爱情,嫁给打走土匪的大英雄。
解放军一路追击,又歼灭1730位负隅顽抗的悍匪,总之连续大捷,瓦解了当地的土匪武装。
但是,剿匪在群众眼中已经成功,但是155师却知道,土匪头子李子奎,已经逃往别处,要尽快追击,避免放虎归山。
不得不说,李子奎很狡猾,剿匪部队曾两次围捕未果。
解放军将尖刀班派了出去,连续追击数个月,在1949年12月7日,得到当地群众的重要情报,说是李子奎躲在"函谷关镇马家寨村"的一户地主家中,那位地主名叫建治安、
军分区意识到战机稍纵即逝,立刻调派尖刀班的12位精锐战士,去缉拿李子奎,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能不能完成军区领导的命令,就看这一战了!
这12位精兵,其中就包括卢文焕,并从中抽调包括卢文焕在内的12名精干战士组成突击队。
前文说过,李子奎自幼习武,有一身的好武功;可卢文焕也是河南人,谁不是南村北村打出来的好手?
河南尚武成风,在北方来说属于是民风最彪悍的地区,这12个人当中,有九位战士是河南本地人,都是自幼习武的高手。
经过整整一整天的急行军,走得都是小路近路,终于在凌晨时分,赶到了马家寨,12个人包围了那位地主的房子,从窗户和门口同时突进,闯入了屋中。
掌灯之后,老地主建治安,四十岁左右的年纪,被吓得脸色蜡黄瑟瑟发抖,从被窝里爬了出来,赶紧跪在了解放军战士的面前,第一句话就是:"别杀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是响马。"
带队的班长,是一位政工出身的好手,笑着说:"我还没有问呢……你就把土匪的事情自己说了?"
从表情就能看出,建治安肯定知道李子奎的下落,否则也不会惊慌失措,宛若惊弓之鸟。
"我……"建治安无言以对,意识到今晚在劫难逃。
我们的班长问:"建治安,你的老婆是不是姓李?"
"不!我不是!"床铺上的那位女子,急忙否认自己的姓氏,目光中透露出一抹惊骇。这位被窝里躲着的女人,正是建治安的妻子
我们的班长又问了:"根据我得到的情报,李子奎的妹妹,早年嫁你为妻;所以你呢,是李子奎的妹夫。"
"别杀我,别杀我,我什么都说……"建治安被当场吓得哭了出来,跪在地上一直磕头。
于是建治安挑着灯,带12位战士,来到了村外的一处窑厂,曾经这里几百年都盛产砖瓦。
这个窑厂出来的建筑材料,建设了附近的七八个村子,可以说历史悠久。窑厂一共有两个出口,按照建治安的说法,窑厂当中还有暗洞。
窑厂的两个出口,分别通往野外方向,和马家寨的方向,一代悍匪李子奎,如今就躲在窑厂当中。
班长立刻命令六个人,分别守住窑厂的两边洞口,防止悍匪李子奎出逃,并且嘱咐说:"尽量抓活的,不到万不得已,可千万别开枪。"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究竟选谁进入窑洞呢?去把那悍匪赶出来,而且去的人不能多,否则动静大了,就会打草惊蛇爆发枪战。
这时候,其实并不是人人害怕,而是剩下的五位战士,人人请战进入窑洞,都想抢下这个头功。
班长的目光望向了卢文焕,说道:"小卢子,我看你最合适,敢不敢干他一仗?"
"嘿嘿,谢谢班长。"
卢文焕当场就笑了,而另外的四位战士脸色难看,目光中露出浓浓的羡慕。
其实吧,都是年轻的战士,大家谁也不服谁!而这种现象,在那时候的部队当中,是很正常很正常的,班长把这个任务交给卢文焕,那肯定有班长的考量。
要知道那悍匪李子奎,为祸乡里几十年,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而且枪法了得。而今天来的这12位战士当中,估计班长认为,卢文焕能与之匹敌。
结果四位战士瞪着眼,就看着卢文焕进了窑洞,心里面不服气是肯定的,奈何要听从班长的安排。
按照之前的计划,建治安挑灯走在前面,装作是为了给李子奎送饭;卢文焕拿着枪躲在后面,悄悄接近暗洞当中的李子奎,计划着该如何将其擒获。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啊可是,计划倒是好计划,万万没想到建治安不中用,导致卢文焕陷入危机……
且说正式进洞之后,建治安左右两只手当中,提着灯笼和饭菜,结果还没有走十步呢,就浑身颤抖的说:"子奎啊,你可千万不能开枪啊!你要一开枪,我一家人就活不成了。"
这可把后面的卢文焕给气够呛!明明是要搞突然袭击,结果你这一句话,连傻子都听得出,解放军的战士来了。
但是卢文焕气归气,却也拿建治安无可奈何,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只能悄悄跟在后面。
卢文焕意识到,黑漆漆的山洞当中,那臭名昭著、血债累累的悍匪李子奎,肯定早就做好了准备。
原先的计划,是敌人在明我在暗,可因为建治安不争气,好么,变成了敌人在暗我在明,以至于卢文焕的任务,危险系数直线升高。
卢文焕警惕万分,透过建治安那微弱的油灯,突然看到前面的阴暗处,闪过了一条黑影,虽然光线很差,但那肯定是个人!
"不许动!"卢文焕扑了上去,突击队专用的短枪,顶在了李子奎的肚皮上,只需要扣动扳机,对方便会毙命。
可是李子奎的手枪,也指向了卢文焕的脑袋,他拿着的是小八音手枪,满脸狰狞的说:"哼哼!拉你个垫背的,老子出来混一辈子,杀过的共产党海了去,多你一个不算多!反正老子都是要死的人了!"
这里顺便科普科普小八音,这款手枪非常有名,曾经一战爆发的萨拉
这也是诱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中,据传使用的手枪,就是这种小八音。
其正式型号为比利时M1900式,采用7.65mm手枪弹,进口到中国之后,是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的正规佩枪,而且维持了很长的一段时期,之所以叫小八音,是因为弹匣当中的子弹有7发。
而弹膛当中,也有一发子弹,总共可以打八枪,所以称之为小八音。
(李子奎用的就是此类手枪,是灵宝惨案当中抢来的)
这时候,卢文焕义正言辞的说了:"你如果敢开枪,我也肯定会开枪,我的革命到头了,而你肯定也会跟着完蛋!咱俩谁怕谁?"
李子奎到了此时,已经有些癫狂,骂道:"他娘的,老子杀人的时候,你还在喝奶呢!来来来,你开枪你开枪,你倒是快开枪!老子肚皮炸了肠子跑,可你也走不掉!"
然而卢文焕想到班长的嘱咐,尽量尽量抓活口,因为现在的剿匪战线,急切需要一位匪首的俘虏。而且抓了活口之后,才算是立下大功劳。
所以卢文焕就说了:"不得不提醒你,我共产党解放军的部队,只要投降配合调查的,肯定都会宽大处理,你如果想活命的话,就立刻跟我出去投降!"
这时,旁边的建治安,哭哭啼啼的说:"子奎呀,赶紧投降吧,现在共产党,跟以前的国军不一样,真的不会杀你。"
(卢文焕为数不多的照片)
到了这紧要关头,悍匪心生一计策,他把手枪丢在了地上,随后退了两步,想着卢文焕去捡枪的时候,自己再靠着武力,突然搏杀卢文焕。
可是卢文焕是打过仗的,一眼就看出了匪首李子奎的阴招,当即扔了自己的短枪,一个飞身就扑了上去。
当然了,河南武者搏杀武者,远远没有电影当中的那些花架子花套路,真正的二人比武,实则是李卢文焕扑上去之后,抓住了李子奎的衣领。
卢文焕怒喝一声:"李占彪!李子奎!不管你叫什么,今天你可跑不掉了!"
"去你丫的!"当时的李子奎大骂一声,随即就跟卢文焕扭打在一起,相互之间薅头发、击裆部、咽喉、心脏等等等要害部位。
这是在拿命相搏,最终可能是卢文焕年轻几岁,也可能是卢文焕老家的武功传承,胜过李子奎老家的武功传承。
总之吧,二人都是灵宝县的老乡,属于是南县打北县,最终卢文焕大获全胜,靠着拳脚功夫,硬是拿下了李子奎。
卢文焕擒住李子奎的胳膊,往外走的时候,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着说:"嘿嘿嘿,李子奎,都把你吹得就跟花儿似的,说你多厉害多厉害,小时候跟谁学的五把抄?还不如场里的老臊五。"
当然了,这是一句河南方言,笔者查过许多许多资料之后,才知道"场里"的意思,乃是晒粮场;至于老什么五,意思就是公羊,而且是专门配种的那种血统纯正的公羊。
(擒获土匪)
而其他的战士,在窑洞出口严阵以待,却没有等到李子奎逃出来,子弹上膛之后,却等来的是卢文焕押送李子奎。
前文说过,有四位士兵不服气,而今看到卢文焕大获全胜之后,就更加不服气了,冲上去捆了李子奎。
就此,一代匪首落网,而且因为他在山洞当中,拳脚上激烈反抗卢文焕,所以根本就不算投降,所以根本就不会宽大处理,反抗是死罪!
河南日报第二天,刊登文章标题是《李子奎落网,捷报传出,全区欢腾》
李子奎经过各方公正的审判之后,收集所犯的罪行,1950年2月枪决,而之前被李子奎祸害过的老百姓,锣鼓喧天大放鞭炮,很多人都把卢文焕当成了英雄。
1950年3月3日,我解放军的河南军区,在开国上将陈再道的主持下,举办"第一届功模大会"而陈再道本人,亲自签署特能功臣的奖状,亲自颁发给战士卢文焕。
时光荏苒,卢文焕九十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一位功臣离开了这个曾经战斗过的世界,而他的遗物除了"特等功臣"的奖状之外,再无其他多余。
当地政府领导,给予卢文焕的评价是:伟大又平凡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