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说明:

本作品网络传播权、复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等相关权力(不包括文字出版权)由本人“理工男读历史”授权河北烟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家使用。

每月发文约10篇,先行转为音频发布在qq音乐平台,之后图文内容在烟雨文化及本人微信公众号同步发送。

河北烟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作品音频链接:

唐末五代朱温之类的野心家是时代主角,但也不乏一些连配角也不愿当、甘心成为背景道具的人,在尝试争霸天下后,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材料,于是转而依附强者,用自己的名声和财富支持强者,以换取自身与家族的平安。

张全义是其中典型,后梁时期担任河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甚至传说中用自己的妻女侍奉朱温这个大恶魔;后唐时期又甘心舍财保家,对于后唐新贵宦官伶官们的贪婪索取百依百顺,如此在后唐帝国也混的风生水起,连李存勖的张皇后都认了张全义当干爹。不过,他最后走了一步错棋,极力推荐的李嗣源成了反贼,为此张全义忧虑恐惧而死。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五代时期,洛阳早已没了当年的繁盛)

年轻时,张全义改换门庭,背叛首领、盟友的事情发生了不少。

最早张全义是山东农村一个最底层的小吏,多少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后来加入了黄巢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竟然幸运的活了下来,并成为黄巢大齐帝国正部级高级行政官员;黄巢兵败后,张全义投靠了大唐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从基层做起屡立战功,也逐渐成了河阳体系内的高级官员;不过诸葛爽死后,张全义和同事李罕之背叛了诸葛爽的儿子,又趁着河阳周边地区空虚,李罕之占了河阳,张全义占了洛阳,算是有了自己的基业。

在洛阳时期,张全义发挥了农民出身的特长,安抚百姓、招抚流民、劝耕务农、编练士卒,把屡经战乱破坏的洛阳及周边十八县治理的相当不错,随着人口增长、生产恢复,短短五年,洛阳地区恢复到了五六万户、二三十万人口,竟然成了唐末五代乱世中少有的一片净土,张全义也非常受洛阳百姓的爱戴。

不过在河阳的李罕之可不是张全义这种种田流将领,他属于劫掠流,四处征战,并不断向洛阳索要粮食物资,张全义苦不堪言。本来之前二人背叛诸葛爽儿子的时候就结成了同盟,并结义为兄弟,“

刻臂为盟,相得欢甚

”。但在利益冲突时,什么兄弟、父子、君臣都是假的,张全义趁着李罕之出兵攻打其他地区河阳空虚之时,派兵偷袭了河阳地区,撵走了李罕之。

这个李罕之随后北上投奔了李克用,李克用也觉得河阳地区很重要,就派兵攻打,把张全义围困在河阳城中。张全义一看单靠自己守不住河阳了,向朱温求救,当时朱温正在河北与魏博镇作战,派了一支偏师就撵走了李克用的军队。

随后,胜利者们开始瓜分战利品,河阳归了朱温,张全义仍然只有洛阳,但张全义感激朱温救援之恩,从此成了朱温的同盟势力,实际上就是附庸。张全义经过这次尝试,也知道自己和真正的强者之间有多大差距,从此没了任何想法和野心,一门心思就在洛阳种田。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之后三十年间,发生了无数大小事件,包括朱温夺取唐昭宗、迁大唐都城于洛阳、杀唐昭宗册立新皇、朱温篡唐建梁,乃至朱温被儿子杀死,后梁两次皇位更替,最后后梁帝国覆灭。

朱温时期,张全义一直在经受着多疑、猜忌的朱温的考验,朱温要判断这个曾经在大齐帝国、大唐帝国一直与自己官位差不多的前同僚是不是能安心成为自己的忠实手下,最后的结论是可以信任,此人已经没了野心和荣誉感,不可能在背后捅自己一刀。于是,朱温放心大胆的把张全义放在洛阳负责河南地区经济事务,当然,朱温也有后手,张全义手头没有兵马,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多严重。

这段时间,张全义“

悉心尽力,倾竭财资助之

”,相当于朱温提供军事保护,张全义用粮食物资兵员民夫作为回报。后梁帝国时期,张全义又负担起了大梁帝国皇室成员包括朱温等人的全部开销,好在朱温及两个儿子都不是乱花钱的人,张全义以河南地区之力还供应的起。

其间,朱温曾经四次想对张全义下毒手,但张全义表现的太好了,不但每月定期向朱温进献铠甲马匹等军需品,其他方面更是曲意逢迎。张全义治下河南地区的财富是朱温的,张全义自己的家财也是朱温的,这种情况下,朱温估计也会不好意思下手,张全义因此平安渡过朱温年代。

张全义的夫人也是个会拉关系的,这种高级官员夫人有资格出入大梁城皇宫,有时张全义不好说的话让他夫人去说。当时朱温和张全义都已年过六十,张全义夫人估计年轻也年轻不到哪里去,一番话又是诉苦又表忠心,朱温也不是不明道理的人,最后笑着来了一句,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个老太太别废话了。之后,朱温还让自己儿子娶了张全义的女儿,双方结成姻亲关系,也算是让张全义安心。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双方有了这种关系,就有朱温和张全义家女子不清不楚的流言,并在北宋时被写到了史书当中。《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后梁乾化元年(911年),“

帝避暑于张宗奭第,乱其妇女殆遍

”,当时张全义被朱温改名为张宗奭

[shì]

。《新五代史》也有类似记载,“

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

”。

不过,流传下来四部关于后梁帝国史书中的其余两部,《五代史阙文》中提到过这个事情,标明“

世传

”,意思是传说有这个事情,书的作者经过分析也认为有,但只是以备注形式予以说明;《旧五代史》只提到朱温去过张全义的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相当于2.5比1,古代史学家意见也不统一。

考虑到当时朱温已经年满六十,又是久病在身,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可信度不高,即使朱温有这个心思,也未必有这个能力,而且什么样的女人朱温都能得到,没必要把事情做得这么肮脏。

另外,由于朱温在史书上是一个反面人物,有关人品、道德、性格方面多少会有些夸大、黑化的描述,与真实历史必定有差距,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此事有疑问的原因之一。对于描绘朱温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这种极端行为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轻易予以采纳,包括《资治通鉴》中记载朱温与自己诸多儿媳不清不楚,我个人也是同样看法。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张全义唯一一次想要在后梁帝国染指军权,已经是后梁末帝朱友贞后期。当时梁晋争霸后梁处于被动局面,李存勖大军已经进入河南地区,局面随时可能会崩溃。而朱友贞任命的帝国军主帅段凝是个不会打仗的幸进小人,张全义实在忍不住了,主动请求率军出战。

当时张全义已经年近七十,又是长期不参与军队事务,估计是觉得段凝这人确实不靠谱才会主动请缨,但仍然被朱友贞拒绝,随后李存勖兵进大梁城,后梁帝国灭亡。

在后唐帝国李存勖时期,张全义表现非常到位,亲自到大梁城拜见李存勖,并以罪臣身份请罪。李存勖也要在后梁降臣中树立几个典型,不但抚慰张全义,还让人扶着这个老头到大殿中饮宴,并把自己的几个儿子介绍给张全义,就是辈分有些混乱,“

兄事之

”。张全义应该和李克用同辈,比李存勖年长三十岁,比李存勖的儿子们要大出去五十岁,也不知道这个兄弟关系怎么论。

这段时间张全义表现仍然非常好,先是鼓动李存勖举办祭天大典,之前后梁末帝朱友贞准备在洛阳搞一次,被李存勖兵进河南给搅了,但全套家伙事儿都在,也都是张全义准备的,这时都献给了李存勖。

包括张全义掌控的河南地区,原本专门负担大梁帝国皇室开销,后唐帝国没这个规矩统一收归国有。张全义对前来接收的后唐新贵们百依百顺,任由他们巧取豪夺,就是花钱免灾。于是,李存勖身边不少亲信伶官、宦官说张全义的好话,这些小人也不是白拿钱的,收到好处说几句好话的觉悟还是有的。

估计是说张全义好话的人比较多,李存勖的刘皇后也有了其他想法,她是个没爹的孤儿,想认张全义为干爹,给自己找个有声望的家族互相支持。李存勖稀里糊涂就答应了,三番两次让张全义接受,张全义毕竟年纪大懂得的事情多,知道这是违背君臣上下尊卑的出格行为,但在李存勖逼迫下勉强接受,从此张全义和张皇后往来密切,张全义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宫中依仗。

张全义也算是对得起朱温,实际上也是帮了李存勖一个忙。当时李存勖准备发掘毁坏朱温的陵墓,被张全义劝阻,留了朱温全尸。此举貌似冲动,可能会惹怒李存勖,不过实际上是表现出对皇权的一种尊重,李存勖身为新任皇帝,自然也能琢磨明白这个道理,尊重朱温就是尊重自己,更是拉近了李存勖与张全义之间的关系。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

建议提多了就会考虑不周到,最后关头,张全义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当时河北魏博镇兵变,李存勖委派亲信将领前去平叛,却迟迟没能取得进展。张全义仗着自己资格老,又想给军中第一人李嗣源卖个好,就在李存勖面前极力鼓吹让李嗣源率军平叛,李存勖本来不想让李嗣源这个军中功勋将领再次掌握重兵,但也勉强答应。

随后,李嗣源去了河北就被叛军裹挟,率领叛军杀向洛阳。张全义推荐人推荐错了,自然是大为惶恐,担心李存勖会因此灭了自己全家,“

忧惧不食

”,也不知道是吃不下饭还是主动绝食,几天之后死在洛阳自己家中,时年七十五岁。

实际上当时李存勖内外交困已经是外焦里嫩,根本没心思考虑是谁推荐的李嗣源,之后不久就身死洛阳兴教门,张全义要是勇敢一点儿装几天糊涂,没准还能再多活几年。

李嗣源继位后,给了张全义一个很不错的“忠肃”的谥号,唐末少有的忠臣王处存,明代名臣于谦、王翱都是这个谥号。与这几人相比,张全义身后评价略微有些高,相当于是李嗣源酬谢张全义举荐并意外使自己成为皇帝的功劳。

张全义死后,他的儿子在后唐帝国一直身居高位,在后晋时期卷入一起叛乱。石敬瑭本来要杀他家满门,考虑到张全义再造洛阳的功绩只杀了一系,留下了张全义大部分后人,这也算是张全义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福泽。

五代名人录:传说中妻女侍奉朱温的张全义,一步走错被李存勖吓死

张全义在唐末乱世中挣扎出一条性命,四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勤恳种田的正面人物,不管谁当皇帝都用得着他,不管谁当皇帝他都积极效忠,虽然没能推动历史发展,但至少没有成为延缓天下一统的负面人物,这就相当不错了。至于张全义先附梁再降唐也无可厚非,洛阳位于中原腹心之地,而非浙江、福建、岭南之类边陲之地可以闭门种田,不真心实意投靠一方就会成为各方的共同敌人,唯一下场就是第一个被灭掉。

张全义一生与隋末传奇人物虬髯客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境界、能力都差了一层。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物,少几个不知所谓的野心家,五代乱世可能还会少祸害中原几年,其治下百姓也能过几天好日子。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