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这也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列强的干涉下举行的会议,会后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立和平共处10项原则。
二战后,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新独立的国家,要求发展多边关系。1955年,亚洲国家会议在新德里召开,会议支持中印两国倡导的“和平共处5项原则”。而西方国家,积极挑拨亚非会议,并制造事端进行干扰。
1955年4月,当中方代表租借的印度航空,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从香港起飞前往印度尼西亚时,被特务用炸弹破坏,坠落在海上。周恩来因为绕道缅甸,躲过一劫。4月18日,亚非会议冲破重重阻挠,在万隆举行。会议主要议程是:经济,文化,人权和自决权,宗主国问题。但是,会议也有不和谐声音,对社会主义,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也时有出现。对此,周恩来总理决定将原来发言稿发给各个代表团,然后临时起草一个补充发言。这就是著名的“求同存异”演说,获得各国普遍赞赏和支持。
在大会后,各个代表进入专项会议,开始了实质阶段。在这个阶段,政治议题争论激烈,为此,中国代表团做出大量努力。开展了广泛的,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关于双重国籍,关于中美关系问题,中方代表团进行了广泛磋商和和平喊话。在和平共处10项原则基础上,万隆会议圆满闭幕。这次会议,沉重打击新老殖民者。为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