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了第一次亞非會議。這也是第三世界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列強的幹涉下舉行的會議,會後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确立和平共處10項原則。
二戰後,亞洲,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新獨立的國家,要求發展多邊關系。1955年,亞洲國家會議在新德裡召開,會議支援中印兩國倡導的“和平共處5項原則”。而西方國家,積極挑撥亞非會議,并制造事端進行幹擾。
1955年4月,當中方代表租借的印度航空,克什米爾公主号飛機,從香港起飛前往印度尼西亞時,被特務用炸彈破壞,墜落在海上。周恩來因為繞道緬甸,躲過一劫。4月18日,亞非會議沖破重重阻撓,在萬隆舉行。會議主要議程是:經濟,文化,人權和自決權,宗主國問題。但是,會議也有不和諧聲音,對社會主義,對中國不友好的言論也時有出現。對此,周恩來總理決定将原來發言稿發給各個代表團,然後臨時起草一個補充發言。這就是著名的“求同存異”演說,獲得各國普遍贊賞和支援。
在大會後,各個代表進入專項會議,開始了實質階段。在這個階段,政治議題争論激烈,為此,中國代表團做出大量努力。開展了廣泛的,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動。關于雙重國籍,關于中美關系問題,中方代表團進行了廣泛磋商和和平喊話。在和平共處10項原則基礎上,萬隆會議圓滿閉幕。這次會議,沉重打擊新老殖民者。為20世紀60年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