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2021年11月28日,25岁的独立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留下最后一条长文,“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

数亿网友的关注,没能改变他跳海结束短暂一生的决定。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在长文的开头,鹿道森略带局促地列举了自己身上的多重标签。

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农村、山区孩子、没有一个愉快的童年……

他的这封遗书揭开了中国数亿家庭的隐疾,让全网陷入无尽的悲伤。

他的童年、悲伤、痛苦……我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鹿道森在各种亲戚家借住过,那些寄人篱下的日子,他过得别扭、不自在,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

即便亲戚人挺好的,他还是会下意识地让自己更懂事、听话、勤劳、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他期望回自己家跟父母住的那天早些到来,那样他便可以无拘无束地做最真实的、快乐的自己。

那些恐惧、不安、患得患失的情绪都可以在父母的安抚之下消失不见。

农村父母因生活所迫而外出打工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它却给年少时就被迫离开父母身边的鹿道森带来了严重的分离创伤。

在《影响你生命的12原型》一书里,介绍了“孤儿”这一原型:在幼小尚无保护自己的能力时,便缺乏父母照顾、保护、珍爱,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威胁、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而鹿道森不愉快的童年注定了他具备典型的孤儿特质。

与父母的情感联结长时间中断,再加上无法从父母身上获得稳定而敏感的反馈,以致孩子时期的鹿道森无法与人建立最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

这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甚至难以理解的事。

活下去都已经拼尽全力的他们,只顾得上让孩子吃饱穿暖,没有余力去思考不幸福的童年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也是许多女性常说的缺乏安全感、缺爱的问题源头。

这样的创伤性分离会让像鹿道森这样的孩子形成“他一定会抛弃我”的核心信念,同时也会形成“我是不好的”或“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这样的自我感觉。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后来,鹿道森期望已久的“回到父母身边”实现了。

但赤裸裸的现实击碎了他的美好想象,他不仅要承受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还要承载父母婚姻破裂的痛苦。

控制欲太强的母亲,对儿子抱有高期待、高要求。

她将鹿道森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人,在长年累月的影响之下,鹿道森也执着于追求成功。

甚至,鹿道森内心深处感觉“不优秀不配活着”。

如果他优秀、成功,便是父母向外炫耀的勋章;如果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按照既定的人生道路走,让父母在其他人面前很没面子,他就会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高压逼迫之下,痛苦、绝望、窒息感也就接踵而来。

我们按部就班地努力读书学习,选热门专业,拼命工作赚钱养家、结婚生子……

这些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的生活吗?

还是听父母、老师、朋友、同事念叨得多了,我们便信以为真。

想想看,小时候的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也是最为原始、本真的自己。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亲身感受到父亲的不负责任,再加上母亲总是在鹿道森耳边叨叨父亲的坏话,或许她只是想舒缓自己的情绪,或许也是在寻找同盟。

在父亲更靠不住的情况下,鹿道森只能依靠母亲生存下去,于是他本能地站在了母亲这一边。

但判断能力还很一般的孩子无法做到雁过不留痕。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打着给孩子一个完整家庭的旗号,鹿道森的父母争吵不休,互相煎熬着,就是不离婚。

感受不到爱,只有无尽的争吵与抱怨的家庭,带给鹿道森的只有无穷无尽的伤害。

他从来没感受过爱,又如何懂得爱人呢?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无论是鹿道森,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在寻找那个会对自己喊“我爱你”的人。

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也有类似的一幕,一名男子站在顶楼痛苦、绝望地喊“没有人爱我”。

在周围人“快跳”的起哄声中,刘大志和他的小伙伴们大喊“我爱你”,一直喊到那名男子放弃自杀的念头为止。

我们不懒,不缺对美好生活奋斗的精神、动力,从不害怕困难险阻。

但我们害怕感受不到爱与支持。

很多下定决心自杀的人就像鹿道森在长文中写的那段话一样——没有爱,没有钱,没有生活的动力,没有未来。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只有工作赚钱、传宗接代,更应该有奔头的生活模样。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即便身无分文,鹿道森也不敢跟家里人说。

不是因为怕父母担心,而是他们只会说“不要乱花钱”,鹿道森深刻地认知到——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当父母反复念叨“家里穷”、“家里没钱”的时候,每多花一分钱内心都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

但是,凭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花自己辛苦赚的钱?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脚踏实地工作赚钱的普通人,无法一夜暴富,无法成为富一代,甚至只是挣扎在温饱的水平线上。

当身为普通人如鹿道森,如我们,渴望回应父母的高期待,变相地为父母而活时,压力、焦虑也就应运而生。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我们都和鹿道森有过相似的经历。

小的时候,总是被父母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8点起床,父母会说那些6点起床的人多勤奋呀;成绩第三名,父母会说向第一二名的同学学习;扫地拖地,会被嫌弃做得不够好……

比来比去的唯一感觉就——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废物。

一离职就电话连环扣催赶紧找份新工作;追求自己的梦想,被频繁逼问“赚钱吗”;想花时间去自我提升,被叨叨耽误结婚生子……

人生的每一步流程都被父母安排得妥妥当当,作为孩子的我们只需要服从。

我们总以为小时候不得不听父母的话是因为我们还太小,懂得太少,经济不独立。

长大后才发现,父母习惯了不肯放手,习惯了以大家长的身份管制孩子的思想、人生。

但我们是有自己思想、追求的独立个体啊!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鹿道森也曾试图去改变些什么,试图让父母理解自己,试图与父母达成和解。

他做到了理解父母的不易,但父母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不肯稍微理解一下孩子。

讨厌他们的控制欲,讨厌语言的暴力,讨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伤害你的事,甚至是讨厌父母。

我们都不免产生这种心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让我们觉得这样是很不孝的行为。

一方面深感自己的不孝,产生愧疚感;另一方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感到痛苦绝望。

即便父母有再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也养育孩子长大成人了,这就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我们永远是“你没资格这样跟你母亲/父亲说话”的孩子。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面对漫漫人生,25岁的鹿道森还找不清楚方向,但他被无形的压力逼迫着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向前奔跑。

他也曾想停下脚步,好好思索思索……

显然,绝大多数父母不认可这种做法。

他们总是挥着小皮鞭,催孩子趁年轻多去拼搏、努力,能挣多少钱是多少,恨不得孩子一天24小时都在挣钱。

他们不认为“996”、“007”有什么问题,钱多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至于孩子说累、辛苦、怕死,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懒惰的借口。

但我们的真实感觉就是好累、好累,为什么就不能停下脚步,稍微歇息一下?

因为我们又一次对父母产生了愧疚心理。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常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这正是鹿道森与数亿中国家庭里的孩子遭遇的问题。

父母的逼迫、不理解、不支持,这才是孩子感到痛苦绝望的来源。

鹿道森说“我好累,我不想再逃了”。

他就像现实版的“黑天鹅”一样,只能通过绞杀自己,以生命为代价,用死亡的方式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活出自我。

而无数中国家庭的孩子,还在努力疗愈自己,还在逃……

现实版“黑天鹅”,他用死亡和原生家庭彻底分离,给家长敲响警钟

作为孩子的我们,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疗愈童年带来的创伤,成为独立又自由的真实的自己。

但获得独立自由遭遇的最大困难是,中国式父母何时才愿意对孩子放手?

希望鹿道森的长篇遗书与死亡能给每一位父母敲响一记警钟,真的该反思一下了。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爱自己的孩子,愿孩子们都能遇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能放手的爱!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