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高重故事、江湖之远重人物,《雪中悍刀行》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共冶一炉,体验双螺旋叙事快感。
近日,正在中央电视台八套电视剧频道热播的《雪中悍刀行》引爆了网络共鸣——与主人公徐凤年一同于第一集便登场,且一直伴随其身边的马夫老黄袒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原来他是曾经在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剑客剑九黄。随后,老黄与徐凤年诀别,毅然踏上了去和宿敌王仙芝决战的道路。因为老黄此去大概率十死无生,所以诀别场面极为悲壮,令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这一典型段落,让我们看到了《雪中悍刀行》的一大创新,那就是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通过主人公徐凤年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断延伸推进的双螺旋。
以往的国产剧要么偏重历史讲述,要么偏重江湖描绘,即便是“侠之大者”的金庸先生,也只是用历史来为江湖侠客们提供背景和舞台,很少有作品能在故事和人物层面上将庙堂与江湖完全拧在一起,同步推进。《雪中悍刀行》里的庙堂和江湖不仅各自立体丰满千姿百态,而且经常互为因果互相推动。
原著小说处处可见作者烽火戏诸侯试图描述世间百态的尝试和努力,改编电视剧很好地延续了这样一种笔触。作为功高盖主的北椋王的世子,徐凤年不可避免地身处庙堂之高,不得不面对最复杂最狠毒最凶险的家国争斗。同时,徐凤年的侠义本性又令其心向江湖之远,不断与个性鲜明的江湖人士相识相知,见证着一段段最浪漫最璀璨最豪情的恩怨传奇。
庙堂之高重故事、江湖之远重人物,编剧王倦的改编更加突出了这两大优势,并通过梳理与提炼、归纳,将其结合得更加紧密。《雪中悍刀行》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共冶一炉,是国产电视剧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成功典范。
身处庙堂之高
解一层揭一层铺一层
谋略角力是本剧第一个被观众感知到的元素。剧集开篇的第一个情节点,便是正在游历中的徐凤年和老黄,偶遇了正在追杀徐凤年的伪装成马匪的楚国人。随后的几集里,虽然登场了诸多人物,也介绍了很多组人物关系和世界观,但戏剧矛盾始终是有人在暗中谋划并对徐凤年接连实施了三次刺杀。徐凤年这位主人公在这几集里所做的,正是一边装纨绔,一边分析拆解这刺杀背后的阴谋。
刺杀阴谋的真相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显然是被编剧精心设计过的。首先,徐凤年通过一系列的钓鱼、诱导、恐吓、审讯三次刺杀的相关人物,自己分析出了一个真相,并将其告诉了自己的师父。其实,这个真相已经非常出人意料了。连续三次刺杀,目的却与刺杀目标几乎无关,而是在远方的权力斗争。这相当于是拿主人公当棋子啊。
其次,在师父告诫徐凤年并未完全看清这盘棋后,徐骁那边就坦白了自己在这个局中也参与了一把。最后,在徐凤年解开一层,徐骁揭开一层后,编剧立即又铺上去一层。观众看懂了刺杀的布局真相,却并未看到所谓的布局人赵衡。这个局告一段落的原因不在于被破解,而是徐骁父子暂不追究了。
徐骁看重的不是赵衡这一个局,而是离阳如何看北椋。在原本就够复杂的借刀杀人之上又加了两层,这离阳内部互相算计的水,一下就深不可测了。正如剧中所言“千里因果无迹可寻”,这么深的水,徐凤年自然是避无可避的。
和很多王室宗亲总存在兄弟不睦不同,《雪中悍刀行》里的徐凤年在北椋内的地位是受到老爸“庇护”的。也就是说,徐凤年至少在北椋势力范围内是无需忧虑的。这反而带来了一个反套路的戏剧矛盾。
徐骁为了让徐凤年顺利接任北凉王费尽心机,而徐凤年却因为反感父亲的这种心机而抵触执掌北椋。徐骁经历丰富,能够狠心舍小保大。现阶段的徐凤年显然还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徐凤年从不愿意执掌北椋到愿意执掌北椋的这个转变,必将成为全剧的一个核心。显然,只有继续经历庙堂之高的风雨历练,徐凤年才有足够的推动力去转变。
心向江湖之远
宿命抗争与使命必达
《雪中悍刀行》在书粉心中有很多已经封神的人物。熟读原著的人会将人物的高光时刻牢记于心,也容易不自觉地用其定义整个角色。可能正因如此,本剧的选角达到了史诗级的众口难调。我们可以理解书粉期望的“神化”,更可以理解电视剧主创所希望的“人化”。
用细节描述来要求角色造型,或者用人物在小说后期的高光表现来要求初登场状态,都会变成苛责。因为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有一定的规律,既要注重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又要在一季内保证季内的完整性。
本剧虽然没有保留小说里的所有人物,但在电视剧领域里,已经算是人物比较多的了。即便如此,本剧还是通过铺垫、谈话、闪回等手段,让众多角色能够活在自己的故事里,而不仅仅是主角徐凤年人生中的过客或工具人。
以刚刚感动了观众的老黄为例。人物造型上并没有保留原著里最扎眼的特征——缺门牙,却突出了与其人生经历关联度更高的剑匣。剑匣作为一个道具,前前后后多次出现在他与徐凤年同框的画面中。尤其是徐凤年从湖中捞起了被老黄丢掉的剑匣。
他并不知道这个木头盒子里装了什么,只是察觉到老黄很重视它,于是就为其捞起。这么一个极小的片段,为其后诀别的悲壮埋下浓重的伏笔。通过剑匣和其它一系列的交谈类信息,老黄深埋十几年的宿命被很好地勾勒出来。
另外一个已经被出色地塑造起来的人物是张天爱饰演的南宫仆射。按理说她的个人故事还没有展开,与徐凤年的交集也比较浅。可是这个角色身上的使命感已经被立起来了。高冷的她似乎做什么决定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进听潮亭,研究武学,成为天下第一。这个状态特别江湖化,与离阳那些长袖善舞的角色完全不同。
不仅使命明确而且使命必达,让本剧的众多角色登场后大都能带着一股决绝的气场。可以想象,尚未登场的书中名角李淳罡、王仙芝、洪洗象、邓太阿等人,应该也会采用类似的塑造方法,重点挖掘其身上的宿命与使命,在他们迎来原著名场面之前做足铺垫。
双基因的徐凤年
双螺旋的新快感
能把家国争斗的惊险恢弘与江湖恩怨的浪漫爽快紧密地拧在一起,自然是多亏了徐凤年这个主人公别具一格的特性。如上所述,他的身份使他对家国争斗避无可避,可他的心性里却有着江湖人侠义的一面。
虽然目前徐凤年还不会武功,观众却已经能看出他和江湖里的人非常投缘。他的一些举动,比如往湖里给湖底老魁扔烧鸡、为老黄捞剑匣、原谅青鸟隐瞒自己死士的身份、痛快地答应让南宫仆射进听潮亭等等,都是让江湖人颇有好感的侠义之举。
最立徐凤年这个角色的一个细节,是他听到青鸟说已经有两位死士为他而死的时候,他非常震惊和心痛。张若昀把这个表情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既能让观众察觉到,又不刻意夸大,有一种藏不住才流露出来的自然感。再加上之前徐凤年和姜泥边走边聊时曾表示,徐家欠牺牲老兵们一个太平盛世。整部剧的立意,已经被彻底点明了。
由此可以看出,庙堂是徐凤年的生理基因,江湖是徐凤年的心理基因。两条基因组成双螺旋,推动徐凤年,也推动整部《雪中悍刀行》。
目前的剧情还在铺徐凤年习武的动机。届时,徐凤年势必正式踏足江湖,并利用多方势力,渡过一个个新的难关,在江湖和庙堂两个领域翻起惊涛骇浪。
没有铺垫的高光时刻会变成自嗨,只有给足铺垫的高光时刻,才能让人沉浸其中。《雪中悍刀行》所创新出的双螺旋,在做铺垫这件事上显出巨大的优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剧情走家国段落的时候,不经意的小细节里便已经在给江湖人物的登场做铺垫;同时可以看到江湖人物的帅气出手,也经常和家国争斗的节点重合,左右着家国的气运走向。
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推进,大大增加了剧集的可看性。看个连续剧还得多留心前边伏笔与后边高光的呼应,《雪中悍刀行》带来的这份新鲜体验,相当于是银幕与荧屏间的破壁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曾评价《雪中悍刀行》:“丰富了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形态”。得原著借鉴再造的创作理念之延续,电视剧版《雪中悍刀行》同样丰富了庙堂题材与江湖题材之间的关联形态,让个人与家国、私心与道义、厚重与浪漫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为国产玄幻、武侠、古装、战争等多个相关类型影视剧的创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