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儒林外史》:那个老年中举的范进,我们误解了他这么多年

有这么一个人, 被称为“高考的钉子户”,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了也不去上学,复读了十二年只为考上清华,他就是唐尚珺。在《儒林外史》里面也有这么一个人,赶考了二十年,直到五十多岁才中了举人,结果因为欣喜若狂差点疯了。这个人就是范进。

01

话说范进在中举之前,中过一次秀才。有了秀才这一功名,丈人胡屠夫才拿了点大肠和一瓶酒来道贺,道贺前还不忘损他一顿,说你这个“现世宝”,不知道倒了什么霉怎么就把女儿嫁给了你?这么多年不知道连累了多少,现在终于中了个相公,算你有出息。

《儒林外史》:那个老年中举的范进,我们误解了他这么多年

歇了会又开始教训范进,你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得有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以后你得对你父亲我礼貌点,像外面那些种庄稼的,挑粪的,要是跟他们拱手作揖,那就是失了体统。范进点点头连忙附和。

后来范进又想参加乡试,于是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结果被痛批一顿,骂的他摸不进门。因为丈人看不起范进,觉得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范进不甘心,于是决定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因家中没有粮食,范进只能拿母鸡到市场去卖。结果没过几个时辰,就来了三个人骑着三匹马敲锣打鼓的闯进范进家里。说是中了!

范进回来以后不相信,亲眼看见喜报之后,欣喜过头便有点疯癫了,于是丈人胡屠夫扇了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范进清醒之后,也在嘴里念叨着:“噫!好!我中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利禄到达了癫狂的状态,现在真的高中了,自身才会过于兴奋,导致这样的状态。然而范进中举后,曾经做过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金又赠房,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也将他捧上了天。

《儒林外史》:那个老年中举的范进,我们误解了他这么多年

02

大多数人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就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这篇《范进中举》。那时我们还年轻,读到这样的故事,只知道嘲笑他傻,不无挖苦,不无讽刺。直到后来,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后,读过全本书,才发现书中的人物的无奈、心酸和悲凉,又何尝不是现实。

《菜根谭》有一句话:“人情反复,世事崎岖。”或许,每一个成年人,曾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身处低谷时,周围充满冷漠和残酷。哪怕你穷到吃不起饭,没人愿意舍三分情义;你被逼到走投无路,没人会给你一条路走。可当你身在高处时,周围全是善心和好意。毫无交集的人,可能与你攀亲逢缘;曾经形同陌路的人,可能与你结友成朋友。年少时,我们不懂人情的繁复和世态的炎凉如今明白,不过是人性,不必去较真,更不必去在意。看清是一种能力,看淡才是更大的智慧。

《儒林外史》:那个老年中举的范进,我们误解了他这么多年

03

郭德纲写过的一本个人传记,那本书的名字叫做《过得刚好》。在这本书里,郭德纲先生将这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仿佛看得十分淡然,也将那一种近乎残酷的事实真相摆在了人们面前,在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穷人的话,即便是站在十字路口要钢钩,可能都够不到亲人的一块肉,可如果你是一个富人的话,深山老林可能都会有你的亲戚。

这个时代常说,谈钱伤感情。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反映了真实的现实。郭德纲这句话看似十分冷漠无情,可也恰恰是这句话,揭示了人情两个字,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温度词汇,只有你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身边有一群朋友、亲人,当你落魄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亲戚朋友便也就散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时候糊涂一点才好。

《儒林外史》:那个老年中举的范进,我们误解了他这么多年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无论贫富,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直到成年后才发现,世俗上的尊重,大多靠身份和财富去换取。当你没钱时,不要去打扰任何人,也不要到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散步。即便人穷,心不能穷。即便别人看不起你,但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04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用讽刺的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也生动刻画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丑恶的事物。《儒林外史》里不止这一个故事,还有更多让人啼笑皆非闹剧,又是引人深思的现实。开始我们读《儒林外史》,读的是官场,是科举,是秀才们的故事。后来才发现,我们读的不过是眼皮子底下的人和事。

《儒林外史》这本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甚至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如果你想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想看看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围观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不妨翻开这本书,体会人生百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