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00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一讲共勉篇

《论语》是可以学来用的,用以提升自身修养,用以提高自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能力。

把“共勉”放在第一讲,“勉”是勉励的“勉”,“共勉”就是大家一起努力。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一起来实践《论语》。

【共勉】【学习】【层次】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而知之,也不是说生下来就知道,天生就会。那样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生而知之,是相对于学而知之而言的。就是说,我不用学,想想就会。人的学识达到了一定高度,一通百通,并非需要事事都要学了才会。

哪是什么天赋,无非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没学过就会,好像是生而知之一样。其实各门类知识的底层规律是相通的,超越了对流层,在平流层里可以融会贯通。

生而知之,是天生聪明,不用学就会,为第一等。

学而知之,是通过后天学习才会,就是说想学,主动学,也能学会,这是第二等。

困而后学,是碰到麻烦,绕不过去,被动地学,也能学会,这是第三等。

困而不学,是碰到麻烦,不知道去学,麻烦就成了拦路虎,这是第四等。

第一等上智,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孔子不承认自己是一等。

第二、三等大体相当于中人,不管主动学还是被动学,总要学了才懂才会才能解决麻烦。孔子认为自己是第二等,即属于求知若渴、勤勉努力、拼命学习,并能持之以恒的一类。

第四等是下愚,不可施教,没法改造,只能让他们继续睁眼瞎下去吧。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上知,即上智,是生而知之,绝顶聪明。

生而知之,也不是说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是相对于学而知之的一种说法。就是说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技能,他不用去学,不必非得学了才能知道,而是想一想,推导一下就可以知道。大道相通,一通百通。

下愚是困而不学,绝顶愚蠢。

介于二者之间,是所谓中人。

上智和下愚都是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属于中人,而中人是性相近、习相远的。

上智和下愚是性相远,后天教化也无法改变(本性)的。

【共勉】【学习】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认为,诵《诗》是为了从政,如果做不到通达,不会灵活运用,在外交场合不能独立应对,死记硬背,即使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有什么用呢?

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了端正自己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学问而学是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纯粹的学习,纯粹的爱好。

为人,或是为了谋生、进阶,或是为了炫耀,就是把学习复杂化了。

孔子的古之是指上古,三代时候。孔子的今之是指他生活的春秋。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认为,人和人在本性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习染不同,而渐渐地相差很远了。

性和生字有关,是生而具有的东西。生而具有,人曰潜质、天赋。

程子曰:“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极少数的“上智”和“下愚”不在讨论范围内。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言,指下面的六句话。

六蔽,六种不学之弊。蔽,通“弊”,指毛病。

居,坐,你别走,坐这儿听我说。

愚,受人愚弄。

绞,说话尖刻。

喜好仁德而不辅以学习,其弊是愚蠢,容易受人愚弄。“愚忠”“愚孝”“愚仁”,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歪嘴和尚把经都给念歪了。不学不真知仁,不知真仁。

喜好琢磨却不辅以学习,其弊是散漫,好像什么都懂却都不扎实;自以为是,小格局下的小聪而已。

喜好诚信却不辅以学习,其弊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不知大信、小信之别,信之贼也!

喜好耿直却不辅以学习,其弊是尖刻刺人;不会说话,不会委婉地说,一味地直来直去。

喜好勇猛却不辅以学习,其弊是引发动乱;

喜好刚强却不辅以学习,其弊是狂妄自大。

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的品德,喜好这些品德是对的,方向是对的,但光有喜好还不行,还必须辅之以学习。不学习则容易走极端,失之偏面。

但是,学什么呢?学习文化知识吗?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学礼(规矩)吧。

【共勉】【交友】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道,通“导”,开导、引导的意思。

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主张:对朋友要“忠”,诚心为他着想,好言相劝,善意地引导,如果他不听那就算了。适可而止,不要自讨没趣。

对“友”与对“亲”与对“君”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对“友”,合则是朋友,不合则可以断交。听得进去,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听不进去,道不同便不再为谋。

朱子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

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就中庸之行,知进退,懂分寸。

“狂”是行为偏激过分、锐意进取,左派。

“狷”,juan,4声。洁身自好,畏手畏脚,很多事不敢去做,右派。

孔子说,如果不能和中庸之士结交,退而求其次,也得找那种狂者和狷者交往。狂是过,狷是不及,过犹不及,都不是良选。但是这两种人也有优点,狂者积极进取,狷者坚守原则。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就是有益,划算;损,就是吃亏,不划算。孔子交朋友是很“务实”的。

跟正直的、诚实的、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于己有益,有收获;跟谄媚奉承的人、虚伪奸诈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于己有损,早晚要吃亏。

直,正直的人。

谅,虽然属于小信用,虽然有些顽固,但好歹也是说了算的。

多闻,见多识广、人情练达的人。

便辟,pian2声,bi4声,虚伪奸诈,谄媚事上,工于拍马逢迎的人。

善柔,表面恭顺,口是心非,笑里藏刀。

便佞,花言巧语,夸夸其谈,巧舌如簧的人。

“善柔”和“便佞”,加在一起,也就是巧言令色。

《论语》中,孔子的论述,主要关于“交友”的,也就以上这三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