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影视剧中,很多地下党,共产党间谍活跃在敌人后方,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获得消息,便于我方取得胜利,他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生活,对亲人朋友隐瞒身份,甚至关键时刻牺牲自己保全他人。

有时候笔者曾想,那些每天所表现出来都不是真正自己本来样子的人物,真的存在么?真的有人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每天都忍受着不知明日阳光几何的绝望般的生活么?答案是肯定的,那些为抗战做着大贡献,却不能留下姓名的人,真的存在。70多年前,有一位冒死给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我们来看一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乱世而不求明哲保身

如题所说的这位青年,便是叶文津,1916年出生在广东东莞,可以说中国革新衰败又遭侵略动荡的岁月伴随着叶文津的成长,从出生到成人,没有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却见证了国家的日益衰败,有志青年怎忍于此,见祖国受外敌侵害,如不有所作为,爱国之心何堪?

从小就勤奋好学的叶文津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在那里他认识很多学识渊博同学、志同道合的同志。一群怀揣火热之心的年轻人相聚在大学校园,顺其自然的碰撞出了炽热而坚毅的爱国之情。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国人的冷漠和愚昧,旁观一般的心态,才是国家沦丧的重要原因,要惊醒这头沉睡的巨狮,需要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学识,也应该更加了解敌人的想法和文化。大学毕业后,叶文津决定远赴日本学习。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国家的领土靠手握钢枪的战士守护,而国家的强大和抗战的胜利,还需要更多民众的精神振奋和积极投身于战斗。日本留学期间,他通过通过姚潜修介绍,与夏衍秘密会面,这次见面改变了叶文津一生的命运,他开始参与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夏衍则是他的上级领导。

1937年抗战爆发,他在上海组织了“留日学生救亡会”,为国人加油打气,用文字抨击日本的种种罪行。

1938年4月,他接受党组织的委派,深入敌后游击区采访,历时一年半,他游走在各个区域的游击战点,整理过后在报上发表《华北五省敌后纵走记》的长篇连载纪实通讯。宣传游击战中很多抗日英雄事迹,为振奋抗日热情起到很大积极鼓励作用。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隐姓埋名,潜敌后方

前几年电视热播的谍战剧《潜伏》,里面睿智寂静的地下工作者让人印象深刻,间谍这个词听之并无褒义,却是战乱时期伟大的角色。他们不能用自己真正的名字,不能表露自己真正的情绪,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死去都不能光明正大受人祭拜,甚至永远顶着汉奸卖国的罪名而无法正名。

叶文津在中国抗战关键时刻,接受了这样的任务。1941年9月,他重返上海,化名叶德铭,利用记者,主编等特殊身份,开展地下工作,配合其他党内同志掩护和营救共产党工作者。

报纸作为当时主流的宣传媒体,各方人士都尤为重视报纸上文章刊登的精神舆论导向,化名叶德铭期间以记者和主编身份,多次宣扬共产党抗战救国的爱国思想。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后通过报社的特殊地位,向驻上海的日本领事馆借来五千元,表面上与日方虚与委蛇,实际上得来的钱财早已提供给共产党军队。

游走在各界人士间的叶德铭,有着惊人的情商和交际能力,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是见地独到的新闻记者,可以是浪迹声乐场的架势十足的公子哥,也可以是与汪伪政府颇合得来的识时务的“同道中人”。他的突出表现被汪伪政府所看重,将他调到了上海公用局事务科,在那里他同样混得风声水起,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赤胆忠心,蒙冤入狱二十载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叶德铭将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与日本人合作走私军火,表面上为日本人赚得财富,实际枪支都被送到共产党的军队。通过这种“暗度陈仓”的方法,统计下来给我党共输送了二十多根金条,五十多吨物资。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抗战胜利后更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和手段,给共产党运送了几卡车的弹药。日本海军撤退时将日本军需库的全部物资都留给了叶德铭,军需库中有四百多支枪械,超过三十万吨的粮食,炸药更是多达五百多箱。按照换算,这些军需物资的价值超过一万两黄金。

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过去,全国解放,独立自由的美好生活即将到来,可是叶德铭却并没有享受到胜利带来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不久,叶文津出任香港裕华行总经理,多年的商政经验,使他能够充分地利用商人资金,为内地运输引进大批紧缺物资。可惜好景不长,1955年,他由于地下工作时被上级牵连,被定为内奸,入狱长达20年。

70多年前,那个冒死为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1980年2月叶文津终于沉冤得雪,出狱后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好景不长,叶先生于同年6月便病逝。

中国解放奋斗半生的英雄,如此结局最后的境遇,不禁令我们扼腕叹息。历史的演变没有对错,一生的境遇也是有悲有喜,我们弥补不了二十年的自由岁月,却可以铭记他为国家奋斗的一笔笔一幕幕。

小结:

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故事太多太多,时代如何变迁,传承的爱国之情感永不会磨灭,叶文津在最无望的时候也不言放弃,坚毅地表露着无论何种境遇,我都一心向着祖国的伟大情怀。有坚定爱国之心的人都格外的强大,他们的毅力可以影响一代人,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抉择,就如当年他奋不顾身的投身于抗战事业,以我力护国家之完整,虽微而不放弃!

70多年前,冒死给新四军送去1万两黄金的叶文津,一生为国,一心向党,虽已离世,最后结局令人感叹的同时,也必将永忆其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