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爱情是什么?爱情可以是刘兰芝对感情的忠贞不渝,如蒲苇一样韧如丝;也可以如焦仲卿一样自挂东南枝,像磐石一样无转移。爱情是什么?爱情也可以如现在人们所说的: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这也许就是爱情最朴素本质的模样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爱情,都离不开两个字“坚守”。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情是始于颜值,终于人品的,最终爱上的是这个人的灵魂,而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皮囊。本篇文章的女主人公池熠华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诠释的淋漓尽致,她忠贞,善良,坚强,上进,表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美好品德。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古诗《长干行》有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很多人都很羡慕这种两小无猜的感情,你知道我最窘迫的事,我同样也知道你羞涩的秘密。在江西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有个叫池熠华的小姑娘。池熠华小时候因为家中太贫穷养不活她,就把年纪小小的池熠华卖给了李才莲家做童养媳,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彼此相互了解,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直到1928年他们相爱结婚了。新婚三天,奔赴前线

但在他们结婚的仅仅第三天,李才莲便因为革命工作要和妻子分离。在面对新婚妻子池熠华时,李才莲感受到了国家需要自己,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需要站起来,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好了,百姓的小家才能更好。所以纵使对妻子有千百般的不舍,李才莲也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他知道这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妻子池熠华面对丈夫的选择,就算万分不舍,但是也只能选择支持,因为她也同样明白,当时还有很多和她同样的妻子在面临着这种状况,要送自己的丈夫去往前线。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与君千里,终须一别。尽管再如何依依不舍,也到了分别的时候。李才莲离开前夕,对妻子池熠华叮嘱道:“这一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了,希望你好好照顾家里,并且努力学习进步,并且等着我回来。”妻子满口答应,一边学习写字,一边等待着丈夫李才莲回家。

等待的岁月总是漫长的,没有丈夫李才莲的日子是无比的煎熬。池熠华在想念丈夫的时候,就拿出丈夫给的那面镜子看看瞧瞧,这样就感觉丈夫依然在身边陪伴这自己一样。在这漫长的等待期间,池熠华因为太过于思恋丈夫李才莲,就曾徒步几十上百公里去看望丈夫李才莲,期间还曾表示希望留在丈夫李才莲身边陪伴着他。但是丈夫李才莲考虑到战场上情况凶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于是就狠心拒绝了妻子池熠华的请求,让妻子池熠华继续在家等待。等待落空,丈夫牺牲

也许是上天对这对新婚不到三天就分离的夫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刚开始的六、七年里,妻子池熠华还能联系到丈夫李才莲,到了后面就突然断了联系,妻子池熠华是满心焦急,她不断写信联系相关部门,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丈夫李才莲。而他们则安抚池熠华不要太过着急,并表示会寻找,一旦有消息将会第一时间联系池熠华。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没有丈夫李才莲的消息,池熠华看着和他一起上战场的儿郎们都一个一个凯旋,但是就是没有丈夫李才莲的身影,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池熠华就这样从青丝等到了白头。这苦苦的等待,一等就是几十年年。新婚三天便分离的他们,妻子池熠华在家中痴等了他很久很久,她却不知道丈夫早在22岁就已牺牲了。

1983年,池熠华终于等来了丈夫李才莲的消息,苦苦等候那么多年等来的确是一个噩耗,丈夫早在22岁是就已经牺牲了。这个消息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池熠华几乎接近崩溃,但是她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反正坚强起来,池熠华带着对丈夫李才莲的思恋和希望一起活下去,帮丈夫看着越来越强大的祖国,看着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丈夫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根据老人的侄子回忆讲述道,池熠华每天起床过后,都要在门口驻足一番,似乎是在期盼丈夫的回归。然后再洗脸,并拿出丈夫曾给的镜子照着梳头。到了最后的光阴,她将她珍藏已久的革命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在2005年的4月24日的那个春天与世长辞,去世时享年95岁。对于老人来说,尽管她跟丈夫结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之间的爱值得她守望一生一世。结语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像池熠华和李才莲这样的家庭因为战争而产生悲剧。杜甫描写“爷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诉说了家人对出征的将士的不舍之情,再到《新婚别》的“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这不又是一个池熠华和李才莲的真实写照吗?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离别,是苦难,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像池熠华这样的感人故事,只是我们还不知道,但是它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热血换来了这样和平安逸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日子,居安思危,只有珍惜和爱好和平,像池熠华和李才莲这样的家庭悲剧才能减少发生,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多么的重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盛起来经历了很多很多,也是人民的共同努力换来了现在的景象。

新婚三天便分离,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却不知丈夫22岁就已牺牲

与此同时,我们在池熠华老人身上看到了的美好品德,对爱情的坚守,忠贞,坚强,善良,这种精神从古至今一直流传。我们也在李才莲身上看见了对民族大义的坚守,放弃了与妻子平凡幸福的生活,因为他知道没有和平的国家,就没有和平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呼吁和平,减少战争,我们生在了和平的祖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长干行》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