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人。

愛情是什麼?愛情可以是劉蘭芝對感情的忠貞不渝,如蒲葦一樣韌如絲;也可以如焦仲卿一樣自挂東南枝,像磐石一樣無轉移。愛情是什麼?愛情也可以如現在人們所說的:一房,兩人,三餐,四季。這也許就是愛情最樸素本質的模樣了,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愛情,都離不開兩個字“堅守”。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情是始于顔值,終于人品的,最終愛上的是這個人的靈魂,而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皮囊。本篇文章的女主人公池熠華将愛情最美好的模樣诠釋的淋漓盡緻,她忠貞,善良,堅強,上進,表現了中華民族勞動婦女的美好品德。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古詩《長幹行》有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很多人都很羨慕這種兩小無猜的感情,你知道我最窘迫的事,我同樣也知道你羞澀的秘密。在江西興國縣茶園鄉教富村,有個叫池熠華的小姑娘。池熠華小時候因為家中太貧窮養不活她,就把年紀小小的池熠華賣給了李才蓮家做童養媳,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彼此互相了解,互相鼓勵,共同成長,直到1928年他們相愛結婚了。新婚三天,奔赴前線

但在他們結婚的僅僅第三天,李才蓮便因為革命工作要和妻子分離。在面對新婚妻子池熠華時,李才蓮感受到了國家需要自己,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需要站起來,有國才有家,隻有國家好了,百姓的小家才能更好。是以縱使對妻子有千百般的不舍,李才蓮也毅然決然地奔赴前線,他知道這是他必須承擔的責任。而妻子池熠華面對丈夫的選擇,就算萬分不舍,但是也隻能選擇支援,因為她也同樣明白,當時還有很多和她同樣的妻子在面臨着這種狀況,要送自己的丈夫去往前線。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與君千裡,終須一别。盡管再如何依依不舍,也到了分别的時候。李才蓮離開前夕,對妻子池熠華叮囑道:“這一分别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見了,希望你好好照顧家裡,并且努力學習進步,并且等着我回來。”妻子滿口答應,一邊學習寫字,一邊等待着丈夫李才蓮回家。

等待的歲月總是漫長的,沒有丈夫李才蓮的日子是無比的煎熬。池熠華在想念丈夫的時候,就拿出丈夫給的那面鏡子看看瞧瞧,這樣就感覺丈夫依然在身邊陪伴這自己一樣。在這漫長的等待期間,池熠華因為太過于思戀丈夫李才蓮,就曾徒步幾十上百公裡去看望丈夫李才蓮,期間還曾表示希望留在丈夫李才蓮身邊陪伴着他。但是丈夫李才蓮考慮到戰場上情況兇險,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險,于是就狠心拒絕了妻子池熠華的請求,讓妻子池熠華繼續在家等待。等待落空,丈夫犧牲

也許是上天對這對新婚不到三天就分離的夫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剛開始的六、七年裡,妻子池熠華還能聯系到丈夫李才蓮,到了後面就突然斷了聯系,妻子池熠華是滿心焦急,她不斷寫信聯系相關部門,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丈夫李才蓮。而他們則安撫池熠華不要太過着急,并表示會尋找,一旦有消息将會第一時間聯系池熠華。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依然沒有丈夫李才蓮的消息,池熠華看着和他一起上戰場的兒郎們都一個一個凱旋,但是就是沒有丈夫李才蓮的身影,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池熠華就這樣從青絲等到了白頭。這苦苦的等待,一等就是幾十年年。新婚三天便分離的他們,妻子池熠華在家中癡等了他很久很久,她卻不知道丈夫早在22歲就已犧牲了。

1983年,池熠華終于等來了丈夫李才蓮的消息,苦苦等候那麼多年等來的确是一個噩耗,丈夫早在22歲是就已經犧牲了。這個消息無異于是晴天霹靂,池熠華幾乎接近崩潰,但是她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反正堅強起來,池熠華帶着對丈夫李才蓮的思戀和希望一起活下去,幫丈夫看着越來越強大的祖國,看着人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幸福,丈夫的願望已經實作了。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根據老人的侄子回憶講述道,池熠華每天起床過後,都要在門口駐足一番,似乎是在期盼丈夫的回歸。然後再洗臉,并拿出丈夫曾給的鏡子照着梳頭。到了最後的光陰,她将她珍藏已久的革命文物捐獻給了國家,在2005年的4月24日的那個春天與世長辭,去世時享年95歲。對于老人來說,盡管她跟丈夫結婚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但他們之間的愛值得她守望一生一世。結語

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像池熠華和李才蓮這樣的家庭因為戰争而産生悲劇。杜甫描寫“爺娘妻子走向送,塵埃不見鹹陽橋。”訴說了家人對出征的将士的不舍之情,再到《新婚别》的“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無乃太匆忙。”這不又是一個池熠華和李才蓮的真實寫照嗎?

戰争帶給人們的是離别,是苦難,是一個又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像池熠華這樣的感人故事,隻是我們還不知道,但是它卻是真實發生的事。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熱血換來了這樣和平安逸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日子,居安思危,隻有珍惜和愛好和平,像池熠華和李才蓮這樣的家庭悲劇才能減少發生,同時我們也知道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多麼的重要。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強盛起來經曆了很多很多,也是人民的共同努力換來了現在的景象。

新婚三天便分離,妻子家中守望一生,卻不知丈夫22歲就已犧牲

與此同時,我們在池熠華老人身上看到了的美好品德,對愛情的堅守,忠貞,堅強,善良,這種精神從古至今一直流傳。我們也在李才蓮身上看見了對民族大義的堅守,放棄了與妻子平凡幸福的生活,因為他知道沒有和平的國家,就沒有和平的生活,是以他選擇了“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呼籲和平,減少戰争,我們生在了和平的祖國,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資料:《長幹行》

圖檔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