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PO被推迟,巨亏超240亿的商汤科技成色几何?

文/杨剑勇

商汤科技在港IPO之际,突遭变故,导致被迫调整上市进程,已收到的申请款将悉数退还给所申请人。根据公开发售计划,在全球共发售15亿股B类股份,发售价范围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预计募资净额约56.55亿港元(约7.3亿美元)。只是,这与此前传闻的10亿-20亿美元有一定差距。另外,随着商汤科技全球发售及上市推迟,这家拥有超过3000位科学家所打造的AI独角兽成色几何?

IPO被推迟,巨亏超240亿的商汤科技成色几何?

首先,持续性亏损是最大难题之一,亏损不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亏损额也惊人。在过去三年半中,商汤科技亏损超240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亏损34.32亿元、49.67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242.7亿元。当然,巨额亏损中主要源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在这期间,商汤科技经调整EBITDA亏损净额分别为1.5亿元、11.55亿元、7.07亿元、5.78亿元,三年半经调整亏损总额为25.9亿元。商汤科技在提交申请资料中谈到,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产生经营亏损和净亏损。并预计2021年录得净亏损大幅增加。同时无法在未来实现或继续保持盈利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其它AI四小龙同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录得巨额亏损。云从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亏损分别为1.81亿、17.08亿、6.9亿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3.23亿元,近三年半累计亏损29亿元,而依图科技在这期间亏损超72亿元。

其次,人工智能竞争日益激烈。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行业呈现出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不仅有华为、BAT重量级的巨头,还有来自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大讯飞等细分市场的巨头。对于AI独角兽而言,商业落地能力以及巨额亏损是争议焦点,还要面对科技巨头的竞争。其中,商汤科技披露中指出,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长的企业运营历史,或将已经/将要获得比我们更多的财务资源、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力以及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及关系。

此外,随着我们向云服务等领域扩张,竞争对手,竞争的基础将有所不同,可能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销量下降、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或失去市场份额。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玩家们,终比拼的是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在今年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笔者看到参展厂商更多聚焦AI落地场景。

作为全球第三、亚太第一的云巨头,阿里云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众多创新通过云端助力全数智化得到广泛应用。而百度智能云凭借“云智一体”的独特能力,正在加速赋能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客服、智慧金融等各行各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生产模式变革。作为一家践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厂商的科大讯飞,全面展示了AI+城市、AI+教育、AI+医疗、AI+工业、AI+生活、AI+办公等应用成果。

目前,商汤科技AI落地场景主要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收入来源主要是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以及还提供结合人工智能芯片或人工智能传感器,使得AI模型得以高效运行的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其中,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是核心板块,两者占总收入比例为86.8%。智慧城市业务覆盖城市由2018年的21个,增长到2021年上半年119城市。

最后,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几十年的科技趋势,近年来,没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热的行业,带来了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态势。身处这条赛道上的商汤科技,同样收获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红利。在过去几年中,商汤科技营收实现了强劲增长。2018年营收规模为18.53亿元,到2020年增长到34.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4%。

另根据权威调研机构IDC早前给出的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人工智能市场达到3275亿美元。到2024年该市场总收入将达5543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7.5%。此外,在中国人工智能之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份额中,商汤科技份额最高,位居行业榜首。截止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该模型拥有超过 300亿个参数。

结束语

技术落地、持续的亏损、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AI独角兽上市之路也是极为坎坷,长期亏损蕴藏巨大风险,能否受到投资者青睐将面临巨大考验。毕竟自我造血能力尤为重要。而科技巨头完善的服务、场景落地能力等诸多因素,在助力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也收获着行业红利。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并获得网易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奖,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