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O被推遲,巨虧超240億的商湯科技成色幾何?

文/楊劍勇

商湯科技在港IPO之際,突遭變故,導緻被迫調整上市程序,已收到的申請款将悉數退還給所申請人。根據公開發售計劃,在全球共發售15億股B類股份,發售價範圍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預計募資淨額約56.55億港元(約7.3億美元)。隻是,這與此前傳聞的10億-20億美元有一定差距。另外,随着商湯科技全球發售及上市推遲,這家擁有超過3000位科學家所打造的AI獨角獸成色幾何?

IPO被推遲,巨虧超240億的商湯科技成色幾何?

首先,持續性虧損是最大難題之一,虧損不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虧損額也驚人。在過去三年半中,商湯科技虧損超240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虧損34.32億元、49.67億元、121.58億元、37.1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達242.7億元。當然,巨額虧損中主要源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

在這期間,商湯科技經調整EBITDA虧損淨額分别為1.5億元、11.55億元、7.07億元、5.78億元,三年半經調整虧損總額為25.9億元。商湯科技在送出申請資料中談到,自成立以來,已經連續産生經營虧損和淨虧損。并預計2021年錄得淨虧損大幅增加。同時無法在未來實作或繼續保持盈利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其它AI四小龍同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錄得巨額虧損。雲從科技披露的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虧損分别為1.81億、17.08億、6.9億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3.23億元,近三年半累計虧損29億元,而依圖科技在這期間虧損超72億元。

其次,人工智能競争日益激烈。伴随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行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競争态勢。不僅有華為、BAT重量級的巨頭,還有來自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細分市場的巨頭。對于AI獨角獸而言,商業落地能力以及巨額虧損是争議焦點,還要面對科技巨頭的競争。其中,商湯科技披露中指出,競争對手可能擁有更長的企業營運曆史,或将已經/将要獲得比我們更多的财務資源、更為先進的技術能力以及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及關系。

此外,随着我們向雲服務等領域擴張,競争對手,競争的基礎将有所不同,可能面臨更多的競争對手。競争加劇可能導緻銷量下降、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或失去市場佔有率。在筆者看來,人工智能賽道上的玩家們,終比拼的是技術落地能力,這也是衡量AI實力重要依據。在今年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筆者看到參展廠商更多聚焦AI落地場景。

作為全球第三、亞太第一的雲巨頭,阿裡雲其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衆多創新通過雲端助力全數智化得到廣泛應用。而百度智能雲憑借“雲智一體”的獨特能力,正在加速賦能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客服、智慧金融等各行各業,實作生産效率提升與生産模式變革。作為一家踐行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廠商的科大訊飛,全面展示了AI+城市、AI+教育、AI+醫療、AI+工業、AI+生活、AI+辦公等應用成果。

目前,商湯科技AI落地場景主要在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闆塊。收入來源主要是軟體許可、人工智能軟硬一體産品及相關服務,以及還提供結合人工智能晶片或人工智能傳感器,使得AI模型得以高效運作的軟硬一體産品及相關服務。其中,智慧商業與智慧城市是核心闆塊,兩者占總收入比例為86.8%。智慧城市業務覆寫城市由2018年的21個,增長到2021年上半年119城市。

最後,人工智能作為未來幾十年的科技趨勢,近年來,沒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熱的行業,帶來了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态勢。身處這條賽道上的商湯科技,同樣收獲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紅利。在過去幾年中,商湯科技營收實作了強勁增長。2018年營收規模為18.53億元,到2020年增長到34.4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6.4%。

另根據權威調研機構IDC早前給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包括軟體、硬體和服務在内的人工智能市場達到3275億美元。到2024年該市場總收入将達5543億美元,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7.5%。此外,在中國人工智能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佔有率中,商湯科技份額最高,位居行業榜首。截止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視覺模型。該模型擁有超過 300億個參數。

結束語

技術落地、持續的虧損、競争加劇等諸多因素,AI獨角獸上市之路也是極為坎坷,長期虧損蘊藏巨大風險,能否受到投資者青睐将面臨巨大考驗。畢竟自我造血能力尤為重要。而科技巨頭完善的服務、場景落地能力等諸多因素,在助力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的同時,也收獲着行業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并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政策被衆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