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导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奉天子坐拥朝廷,孙权拥兵占据东吴,大汉已是名存实亡。汉室宗亲刘备在徐庶和司马徽的建议下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其感动决定下山辅佐刘备完成匡扶汉室的抱负。

诸葛亮之所以执意辅佐刘备复兴汉室。是因为诸葛亮对汉朝是有情节的,天下很多人也同样对汉室有感情,亡国之际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重塑王朝正是像诸葛亮这种有志之士最想做的,所以复兴汉室同样是诸葛亮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在当时只有刘备能完成。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一、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复兴汉室”同样是诸葛亮的心愿

诸葛亮出生于181年(

汉灵帝光和四年

),他是官吏之家出身,诸葛家族是当时的望族。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曾经在西汉时期做过司隶校尉,他的父亲诸葛珪也在东汉末年时期做过泰山郡丞。也就是说诸葛家曾是汉臣受过汉朝的俸禄,所以诸葛亮对汉朝是有很深的情节的。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诸葛亮是个文人,他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这些思想在诸葛亮的奋斗生涯中便可以看出:

忠义——儒家思想倡导“

忠君爱国

”,极其注重忠义。而诸葛亮就是个极其忠义的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对诸葛亮说:“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可见诸葛亮当时权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如果他想取代刘禅的帝位,那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名正言顺。然而,诸葛亮心里却从未有过半点非分之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完成对先主刘备的承诺:内修法度、外伐曹魏,数次北伐,屡败屡战。即便最后劳累而死,也不曾有半句怨言。

仁政民本——“

仁政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以民为本,而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理念中,一直渗透着仁政民本的思想。诸葛亮深知: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还将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这一政策对蜀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起到了正面的影响。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礼——“

”也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古代出身是很重要的,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刘备是汉室后裔,一直都以“

仁义

”著称,有打的又是“

匡扶汉室

”的旗帜。他的思想跟诸葛亮完全契合,对于像诸葛亮这类人来说,展示平生所学辅佐明主、平定中原是毕生的心愿,而刘备刚好跟他自己的理想一致。

二、只有刘备是真的想“复兴汉室”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当时独霸一方的有曹操、孙权等人,而刘备当时虽打响了名声但连一块自己的领地都还没有。但他有一个别人没有的武器那就是皇室身份。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从身份背景来看,刘备是汉室后裔。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有匡扶汉室的心愿,既然是复汉那必须得是正统,但在这些诸侯中只有刘备是汉室宗亲,而且他的身份已被皇帝认可,并且昭告了天下。

从复汉的志向上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是;而东吴本来就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偏安于一方,已然没有复兴汉室之心;三方之中只有刘备一心想匡扶汉室。

所以不管是从出身背景还是从复兴汉室的志向上看,三方之中只有刘备真的想复兴汉室的,如果是曹操或孙权统一天下可能就是改朝换代了,这样的话有背诸葛亮的理想,曹操身边的重要谋士荀彧就是死于这一点。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三、只有刘备能给予诸葛亮最大的信任,让诸葛亮才华得以施展

诸葛亮还在茅庐中时,平时里非常喜欢吟诵《梁甫吟》。常常拿管仲、乐毅来自比。凡是有才华之人,身上难免会有一些傲气。诸葛亦是如此,他既然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那必然不想于屈居人下。

就当时的背景而言,曹操早已下了招才令,广招天下名士,此时他身边已是谋士如云。如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贾诩等。诸葛亮虽然有才但太年轻,不了解他的人并不知道他的才能,也只有徐庶、司马徽这些与他接触过的人才了解。所以如果诸葛亮投奔了曹操,他对于曹操而言也只是众多谋臣之一罢了,曹操不会特别重视他。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孙权也是一样,他身边已经有了鲁肃、张昭、周瑜等,如果诸葛亮过去地位也一定在这三人之下。诸葛亮曾经出使东吴联刘抗曹时张昭曾劝他为孙权效力。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据裴松之注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原话:''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意思就是孙权确实是个明主,如果自己投奔孙权,孙权一定会受到孙权的礼遇,但不一定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张昭听完后就没再劝诸葛亮。因为就东吴内部局势来讲,孙策将江东交到孙权手里的时,内部政权基本已经稳定。孙权手下的得力干将基本都是长兄留给他的。

孙策离世时,曾交代孙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基本已经决定了周瑜和张昭在东吴的地位。除了他们俩还有鲁肃这样的大士族也是孙权的依靠。诸葛亮来基本就是往后排了。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但刘备不一样,刘备身边唯一的谋士徐庶也被曹操设计引走了,他急需要一位有才能的谋士与他共谋天下。刘备三请诸葛亮,足见他对诸葛亮的重视。

裴松之在注引《三国志》的时强调了一点:

原话是:“观亮君臣相遇,可谓希世一时,终始以分,谁能间之?”

诸葛难道不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吗?他为何还要去辅佐刘备?

意思就是诸葛亮与刘备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他们的关系在当时都很罕见。足以见得刘备是多么重视诸葛亮。而在后来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现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关系不是一般人可以离间的。

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没有完成心中的抱负,但他为了心中的大义、理想奋斗一生,不管身处什么样的险境都从未放弃,从未妥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