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和项羽经过了四年的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战胜了项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辉煌的汉朝。而项羽则自刎乌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这场战争,双方的统帅分别是刘邦和项羽。可是,在后世的人们口中,传颂的战神却是韩信。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是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造成了刘邦的优势,也是韩信的卓越指挥,使得项羽的常胜之军落得个失败的下场。没有韩信,刘邦是根本打不过项羽的。在军事上取得不了胜利,其他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就刘邦的个人军事能力来看,他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不过,按照当时的军事指挥排位,他应该是在一流战将的中游水平。用韩信的评价来说,刘邦的带兵能力也就是十万人。当然,这句话有着调侃的意味。不过刘邦的军事能力确实不能够算太高。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从刘邦的军事生涯来看,刘邦一生指挥的战役,胜多败少。他率领军队西入关中,一路上打败了无数阻挡的秦军。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直打破武关,占领咸阳。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他要面对项羽的主力。虽然屡次被项羽打得十分狼狈,但是还是坚守住了正面防线,使得项羽不能越成皋一步,为韩信的大迂回作战创造了条件。

只要不面对项羽,刘邦对抗项羽的手下一般都能够占上风。在项羽击梁的时候,刘邦大破成皋正面的楚军,使得楚军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在后来英布造反的时候,他也预计刘邦不会亲自带兵前来,所以才有恃无恐。结果刘邦亲自带兵平叛,打败并歼灭了英布这个原来项羽手下最强悍的将领。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从上面刘邦的军事生涯,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但是,《孙子兵法》云,“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就是说,能够打胜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因为打败的是比他弱的人。

刘邦就是如此。至少有两个人是刘邦打不过的。一个是项羽,另一个是章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为了免除刘邦这个后患,借口巴蜀也是关中之地,把刘邦封到当时秦朝流放囚犯的巴蜀之地。虽然刘邦心中不满,可是在项羽的高压下,也只得从命。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到了封地后,刘邦就想北攻关中。可是,项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他封了当年投降他,跟他一起入关的三员秦将为王,堵住刘邦的北进通道。这三个人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个人中,尤其是章邯是刘邦无法对付的。

刘邦只得老老实实的呆在巴蜀,眼睁睁看着手下人日益逃亡而徒唤奈何。在后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韩信说秦人对这三个王恨之入骨,可是,为了拿下章邯的废丘还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以至于韩信因为亲自指挥围攻废丘,使得刘邦只得自己亲自指挥五十六万大军攻打彭城。在彭城之战,刘邦的大军被项羽的三万铁骑打得大败,遭到了空前的损失。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可见,章邯并非是韩信为了宽刘邦的心所说的那么好对付的敌人。只要有章邯在,刘邦是无法北进关中的。

再说项羽。项羽比刘邦的军事能力强是众所周知的。刘邦所打的败仗,基本都是败在项羽的手下。彭城之战,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败在项羽的三万骑兵手下,损失几十万,连父亲和妻子都被项羽抓走,自己也险遭不测。在成皋前线,刘邦多次被项羽逼入绝境,只是依靠计谋才得以脱身。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就是到了最后的关头,项羽率领楚军撤退,刘邦率领汉军追击。在固陵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以少击众,大败刘邦。即便是处于困境,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而韩信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刘邦阵营的缺陷。用刘邦的话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里,刘邦很中肯的说出了自己与韩信的差距。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后,就首先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轻易的打败了章邯,夺取了关中。在彭城之战后,又是韩信赶到成皋前线,打破了楚国的追兵,稳定了战局。

在魏王豹叛变后,又是韩信采用木罂渡河,消灭了魏国。接下来,韩信和刘邦定下计划,以刘邦在正面吸引项羽主力,韩信进军北方,对项羽的侧翼采取大包围的战略。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韩信先打下代国,然后在井陉之战中,采取背水阵,一天之中就消灭了赵军的主力,灭了赵国。又通过恫吓,收服了燕国。通过袭击,打破了齐国。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半渡而击的战术,消灭了项羽手下最强的将领龙且,消灭了他率领的楚齐二十万联军。至此,楚国的败相已露。

在楚汉战争最后的垓下决战时,被自知不是项羽对手的刘邦招来的韩信,亲自指挥了最后的决战。面对项羽率领的楚军,韩信针对项羽的中央突破的战术,采取了厚集中央,两翼包抄的战术,终于一举打败了项羽。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在项羽失败之后,韩信采取重重包围,并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使得楚军失去信心。面对绝境,项羽被迫突出重围,自刎乌江,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刘邦无法对抗的敌人,在韩信的指挥下被轻而易举的打败了。由于有韩信在北方的奋战,使得刘邦能够依靠北方的资源壮大实力。也是韩信的奋战,使得项羽陷入了汉朝的战略包围,最后一蹶不振。

楚汉战争中双方的统帅是刘邦和项羽,为何后人却那么推崇韩信呢?

所以说,没有韩信,刘邦虽然也可能战胜项羽,可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当时的人民,会遭受更多的苦难。而韩信出神入化的战役指挥,也开拓了军事艺术的先河。这也是韩信对中国军事上的贡献,他得到后人的赞誉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韩信的军事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他的政治能力极差。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韩信一败涂地。他成为刘邦集团中第一个被吕后所杀的功臣,这也是后人同情他的一个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