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说起斯巴鲁这个品牌,大家对它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水平对置”、“全时四驱”这两个名词。但是,随着斯巴鲁旗下的车型广泛搭载了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可能会让您对斯巴鲁的安全性刮目相看。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如果您是第一次听说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相信您会联想到如今最火热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概念。不过,与无人驾驶所追求的“解放”驾驶者双手不同,EyeSight则是充当一个辅助驾驶者的角色,它的一切操作仍建立在驾驶者操控的基础上实现的。本次,车云研究院通过《CC-400A智能驾驶评测体系》,对于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进行了一番深度评测,那么,和其他品牌的驾驶辅助系统相比,Eyesight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Eyesight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目前很多入门级车型,都已经配置了自适应巡航功能。但是,斯巴鲁的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现发展至Eyesight Version 3.0),跟其他常见的辅助驾驶硬件有非常大的不同,它仅依靠双目摄像头实现了相同的功能。两个近似人类眼睛的立体摄像头,通过彩色CCD成像识别对象,可准确识别目标物体的距离、形状、移动速度等。除汽车外,还能识别出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多种目标。另外,彩色成像的Eyesight系统还能识别出前车的刹车行为。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所以,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提前预知碰撞事故风险、减轻伤害、为安全驾驶提供支持,还可以根据车辆情况,实现“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驾驶负荷”的辅助驾驶功能。其实用更直白一些的语言来说,这个系统就像一个驾校教练在你车上,它不仅能为你进行一些评估、提示和警告,也能在必要时对你的车辆进行干涉。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分享一下与用户直接相关的驾驶感受。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提供ACC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偏离修正辅助功能。ACC和车道偏离修正辅助功能的开关都能在方向盘上轻易找到,并不像我熟知的某些车型需要进入中控屏幕的多级菜单,才能关闭车道偏离修正功能。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斯巴鲁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当有速度相近的车辆从侧方插入你正在行驶的车道前方,Eyesightt驾驶辅助系统会在仪表液晶屏幕上显示该车辆,同时计算出两车的速度差,这时即使两车距离大幅小于设定的跟车距离,而Eyesightt驾驶辅助系统判断出前车的行驶速度更快时,它甚至不会对动力输出作出干预,很好保证了巡航过程的平顺。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而其他一些使用毫米波雷达自适应巡航系统的车辆,安装在正前方的雷达探测范围角度有限,对于距离相当接近并且突然插道进入前方的车辆,系统会判断距离太近,而进行自动刹车来规避碰撞和保持跟车距离,对乘坐舒适性造成影响。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我很喜欢,当前车离开当前车道,或者有新的车辆行驶进来,Eyesightt驾驶辅助系统都会轻轻嘀一声,告诉用户它换了一辆车来继续跟车。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再有,在下雨、夜间和逆光等非理想条件下,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都能很好工作,包括识别前车和车道。个人感觉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的极限是比较高的。

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在弯道/匝道中,它总是会跟丢前车然后忽然加速,能力比我们预想的还是要差一点。

斯巴鲁EyeSight能为用户带来什么?

日系车企向来是以技术驱动为主导的企业,比如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丰田的双擎、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同样,在辅助驾驶保证车辆安全的道路上,斯巴鲁也有着始终如一的“偏执”。

很多人认为驾驶辅助系统这几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升才被消费者普遍关注,而事实上,斯巴鲁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带有立体摄像头的驾驶辅助系统,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1999年斯巴鲁量产了搭载ADA系统的车型,ADA系统便是EyeSight系统的前身。2008年,通过立体摄像头的单体控制,构建防碰撞制动系统,名称最终确定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目前,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预碰撞功能、基本性能均大幅提升。

火眼金睛的老司机 体验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辅助驾驶技术,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做得确实不错。但是别忘了,跟其他所有的辅助驾驶一样,EyeSight 并不能替代人类的驾驶,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我想说的是,知道一个技术的极限和了解它擅长的地方,扬长避短,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