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辅助驾驶出车祸,车企到底该不该赔?

Hello大家好!

辅助驾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了,10万出头就能买到搭载辅助驾驶的汽车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要是开着辅助驾驶发生了车祸,到底算谁的责任?车企到底该不该赔偿?

辅助驾驶造成的车祸

频上热搜

2022年8月10日,浙江宁波机场高架路上,一辆小鹏P7高速撞上了前方停着的一辆汽车,车后方的一名工作人员被撞飞。

事后交警表示当时P7正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正赶上被撞的车辆违规停车进行作业,而车主说撞车前他的P7丝毫没有减速。

就在最近,据一位理想L9车主的爆料,当其在高速上以113km/h行驶的时候,右前方有车辆缓慢变道,但搭载了激光雷达的L9没有任何反应和刹停动作,最终车主自己踩了刹车,但还是因为刹车不及时,以100km/h的速度撞上了前车。

不过理想汽车CEO也对这起事故做出了回应,至于到底是谁的责任还有待最后的调查。但因为辅助驾驶而出现的事故频频冲上热搜却是不争的事实。

2021年某餐饮企业家驾驶蔚来ES8时,开启了NOP(领航辅助功能),结果也不幸出事故身亡。

至于特斯拉,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因为辅助驾驶功能而出现的事故和冲上热搜的次数,更是数不清了。

争议很大

但责任都是车主的

这些辅助驾驶造成的车祸虽然关注度很高,网友讨论的很热烈,但很少有人持续追踪事故的发展。一般来说作为热点新闻,网上的关注度几天也就过去了。

那车企到底有没有被判承担赔偿责任呢?据统计,从2015年以来发生的类似事故里,至今没有一起事故是由车企来承担责任的,所有的类似事故,最终都是司机承担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国家现有的法律里,还没有明确“辅助驾驶”的合法地位。根据现在的法律,司机才是具有驾驶资质的人,某套系统、某辆车本身,根本没有控制和驾驶车辆的资格。连驾驶资格都没有,就更别说承担责任了。

其实啊,虽然我们能区分带辅助驾驶的汽车和不带辅助驾驶的汽车,但在现行的交通法里,根本没有这种区分,一概是按传统汽车来划定责任的。

真拿车企没办法了吗?

那这么说的话,真拿车企没办法了吗?开自动驾驶出了车祸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吗?其实也不是,还是有办法的。

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看这些辅助驾驶的功能是否存在硬件或软件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些辅助驾驶功能本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却出现了质量问题,那车企当然就应该对车主进行赔偿了。

比如轰动一时的特斯拉刹车门,当时“刹车设备”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就成了争议的焦点。

除了硬件,软件上如果出现问题,消费者也可以向车企进行索赔。

第二个办法就是看车企的在宣传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的、夸张的引导。比如车企是否把辅助驾驶夸大为“自动驾驶”,从而对车主进行了错误引导。

或者4S店的销售人员,在介绍辅助驾驶功能时,是不是夸大了,从而让车主真的以为可以放松警惕了。

如果消费者真能证明这两条,那就很有可能让车企输掉官司,拿到赔偿。

车企规避责任玩得溜

不过呢,对于以上这两条,我们想到了,车企也早想到了。尤其是第一条,证明车企的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硬件或软件问题,这件事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即便是对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都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只有车企自己才真正掌握后台数据,消费者或者检测机构根本证明不了车企拿出的数据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想用车企自己提供的数据,证明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有bug,这件事逻辑上就讲不通。

这也是为啥特斯拉屡屡出现“加速门”、“刹车门”,但真正把特斯拉判输,让特斯拉赔偿车主的案例,我们至今还一个都没听说。

关于第二条,抓住车企过度宣传的把柄这件事,现在也越来越难了。在早期车企过度宣传的确实非常普遍,当时网上普遍都在嘲讽,这些车企们卖车前叫“自动驾驶”,出事后都叫“辅助驾驶”。

但随着辅助驾驶的事故越来越多,车企在宣传上都越来越谨慎了。现在几乎看不到“自动驾驶”的字样了。

这还不算,很多车企还在用户手册里,详细列举了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规范和警告。在小鹏P7的用户手册里,ACC+LCC(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辅助)这两项的使用警告就高达52条。

2020版小鹏P7车主手册

同样,在Model 3的车主手册上,也说明了主动巡航控制是个辅助功能,车主的手不能脱离方向盘,且注意力要一直放在驾驶上,随时准备迅速采取修正措施。

Model 3车主手册

实事求是的说,厂家的这些提示确实很有必要。不过我认为,这些话不应该只写在用户手册里,因为真没几个人会看。应该让每家4S店的销售都跟客户普及一遍。但是,销售提到辅助驾驶,说的可全是会让驾驶更轻松。

所以,车企把这些警告只写在用户手册上,不只是在提醒用户,也是为了规避责任。

真拿车企没办法了吗?

说了这么多,又回到开始的问题,现阶段辅助驾驶事故频出,车企真的可以置身事外,毫不担责吗?

一旦个体车主发生类似事故,需要直面车企要求赔偿的时候,那车主在车企面前是全方位的弱势,车企有法务团队,有的是时间,还是唯一掌握后台真实数据的一方,所以这时候消费者依靠的就只有法律了。

全国性的法律目前要想跟上智能汽车的发展还需要时间,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却比较灵活。比如去年8月深圳就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在交通事故中,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主依照规定进行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虽然规定车主要先进行赔偿,但这个条例也给了车主一个直接向车企索赔的法律依据,也算是一种进步。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去年,奔驰就已经官宣,当配备L3级Drive Pilot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上路时,只要司机开启了这套系统,那奔驰就将对汽车的运行承担法律责任。

奔驰的这个举动,给辅助驾驶系统造成的事故到底谁来负责,这个全世界的难题都开了一个好头。当然了这套系统目前只在部分路段被允许使用,奔驰也对这套L3的使用提出了很多限制条件,比如晚上不能用,雨雪天气不能用,时速超过60km/h时也会限制使用。

但不管怎样,奔驰率先在全球树立了榜样,那就是为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造成的车祸负责。

而只有这样,才能让车主们敢放心使用,用的人多了,也才能推动辅助驾驶的进步。

更难得的是,当辅助驾驶接管车辆后,奔驰还允许司机可以不目视前方,甚至可以分心看手机看电影等。只要在辅助驾驶系统发出警示提示接管时,能及时接管车辆就可以。

而这显然更符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初衷,如果开启了辅助驾驶之后,还必须时刻观察路况,把精力全部集中在驾驶上,那开启后反而比自己开还累,也就失去了辅助驾驶的意义。

写在最后

其实,现阶段国内的辅助驾驶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辅助驾驶越来越完善,甚至在高速上能应对绝大部分工况,但同时还要求司机必须保持注意力并随时接管车辆。

这就像让你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力,盯着一台几乎不出错的机器,我不相信正常人不走神。

或者换个说法,我之所以掏钱买辅助驾驶,就是为了走神的时候它能帮我踩脚刹车,帮我扶一下方向盘,但当我一走神的时候,责任却又全都是我的。

当然了,任何领域都一样,法律经常落后于社会发展,同时因为法律的不完善,事实上也为车企推广应用辅助驾驶提供了空间。如果一开始就要为此担责的话,估计没有一家车企敢于推广哪怕是L2级辅助驾驶。

但现在至少在L2这个级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很多车企的L3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了。搭载L2级辅助驾驶的车已经越来越多,再把事故责任一刀切的全部判给车主已经显得有失公平了。

所以我们寄希望法律能尽快完善,也希望看到更多像奔驰一样的车企,能主动为自己的辅助驾驶承担责任。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