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上战争。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欧洲的超级大战中,由数以百万计的士兵组成的大规模军团,在广阔无垠的俄罗斯大地上展开了血腥的搏杀。而在这场血战中,苏联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却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在短短4年时间里,苏联便付出了2700万人的性命,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然而笔者却认为,苏联并不值得同情和怜悯,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亲手将武器递到纳粹手里。

1933年,纳粹通过选举,攫取了德国的政权。随后,希特勒立即建立了独裁统治,并用各种手段迫害德国共产党和左翼势力,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共高潮”。由于希特勒采取了明目张胆的“反布尔什维克”政策,苏德关系迅速恶化。实际在一战结束后,德国曾是苏联唯一的友邦,两国经贸关系非常紧密。

在纳粹上台前,苏联一直将德国作为打入帝国主义集团的一枚楔子。但是希特勒上台后,苏联开始担忧法西斯德国会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结成反苏统一战线。至此,苏联媒体开始向苏联民众大肆宣传希特勒反苏、反共的企图。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在更高层面,苏联领导人更是意识到,德国已经变成苏联最危险的敌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迄今为止,苏德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共同追求和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的,我们至今仍完全坚持这种原则。而另一方面,国家社会主义党所采取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同我们的原则背道而驰,他们的政策充斥着反动的欲望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图谋,同加强德苏友好关系相左。同样,我们也认为,这样的政策不会使德国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到了1936年,苏联对于纳粹的担忧已经上升到极点。一方面,英法等国对纳粹采取了绥靖政策,一再纵容德国人撕毁《凡尔赛条约》,想要祸水东引;另一方面,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共同反对国际共产主义,从东西两方面夹击苏联。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1936-1938年苏联大清洗时期,加在“托洛茨基分子”头上的一条罪名就是“勾结德国法西斯”,可见纳粹德国是被看做是苏维埃政权和苏联人民的头号外敌。

然而狡猾的希特勒并没有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就真的将矛头指向苏联。相反,德国对英法以及其仆从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尖锐,而德国与波兰已经处在战争边缘。为了麻痹苏联,德国开始频频对苏联示好。而苏联也几乎立即从极端紧张的状态下恢复了过来。

在1939年8月23日以前,苏联媒体仍纳粹德国口攻笔伐。但是1939年8月23日之后,苏联媒体和高层对德国的态度,却出现了一个180°的转弯,开始频频赞美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传统友谊”。那么,苏德之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原来在这一天,《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了。

如果说,英法纵容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是西方绥靖政策顶峰。那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象征着苏联对德国的绥靖到达了顶峰。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说是《互不侵犯条约》,实际已经等同于同盟条约。在这个秘密协定中,苏联和德国规定了两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德国许诺,只要苏联不干涉自己入侵波兰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一会支持后者将波兰东部、波罗的海三国、比萨拉比亚等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斯大林看来,这些地区都是当年沙俄从一战中“丢失”的土地。

与此同时,德国也频繁对苏联释放着“甜言蜜语”。德国人说“德意日组成的“反共产主义同盟””并非针对苏联(这实在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940年10月13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给斯大林写去了一封长信。信中表达了三国同盟想与苏联友好合作的愿望,且希望苏联参加这一同盟,以便德意日苏四大国能共同制定一项长期的政策,通过进行长久的利益范围划分,将本民族的未来发展纳入正确的轨道。也就是说,德国希望将苏联纳入瓜分整个世界的侵略主义同盟之中。

对于领土的贪欲,让斯大林“利令智昏”。似乎仅在一夜之间,德国就成了苏联的铁杆友邦。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当天,《真理报》便发表社论:

“苏德之间的敌视已到尽头,两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上的差别不应该也不会成为两国间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障碍。苏联和德国人民的友谊曾因苏德两国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而一度陷入绝境,而今两国人民的友谊应该得到发展和深化。”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得到苏联的保证后,德国迫不及待地于1939年9月1日发动闪击波兰的战役。而苏联随即趁火打劫,出兵占领了波兰东部,与德国瓜分了波兰。此后,苏联红军和德国党卫军还进行了“友好”的会师。

不久后,苏联又大兵压境,强迫波罗的海三国“自愿”加入苏联。随后,苏联又强迫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同时还割让北布科维纳作为“利息”。1939年11月30日,苏联又对芬兰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史称“冬季战争”。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又逼迫芬兰割让大片领土。

为了“报答”德国对自己侵略行为的默许,苏联为德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在苏德签约的17月里,苏联向德国提供了316万吨麦子,79.3万吨燕麦,棉花10.1万吨,木材94.2万吨,汽油86.5万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铜、铁、镍、碳酸盐等矿物。这些资源都极大地加强了德国的实力。而实际上,这些资源都被德国用于攻击苏联。

令人发笑的是,苏联一直到开战前17个小时,火车仍然在给德国运送资源。

苏联不值得同情:历史证明,幻想赢得侵略者的友谊是多么的愚蠢

更令人齿冷的是,苏联还将流亡本国的800名德国共产党送给了纳粹德国,用以继续赢得侵略者的信任。同样的,德国也投桃报李,把流亡于自己国内的苏共反对派遣送给苏联。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下,苏联和日本于1940年11月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了日本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并停止了对中国抗日的支援;而日本同样承认了苏联扶植“蒙古国”。

苏联对于侵略者的幻想,并没有真正赢得纳粹的友谊。所谓《互不侵犯条约》,不过是德国入侵苏联的缓兵之计。1941年6月22日,德国500万大军分三路闪击苏联,而苏联猝不及防,遭遇了惨烈的失败。而造成这一切的,完全都是苏联人咎由自取。他们背叛了信仰,和侵略者沆瀣一气,导致他们对于可能到来的侵略,毫无戒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