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导读:我们通常所说王朝周期不超过三百年指的是封建王朝,奴隶社会时代的夏商周三朝立国时间都远超三百年。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真么大的差异呢?这中间涉及到版图面积、宗教、社会制度、土地制度、治国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下文我们就主要原因做一下详细阐述。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夏商周直接统治的版图较小

夏商周时期输入我国古代王朝中最早的三个朝代,由于远古的生产力的关系所以统治范围较小。商朝核心统治范围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周朝核心在关中地区,直到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加上封国扩张才让王朝的影响力拓展开来。

也就是说当时王朝基本就是个版图、势力比最大的王国,其他无数的方国、诸侯都类似通过朝贡或者羁縻形式存在。周边为止的领土很多,根本不用你争我夺的打生打死;其次古代王国和诸侯都比较佛系,通常都是50里、百里这样的疆域就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楚国最早的封爵就是50里)。相当于诸侯在鸡犬相闻的情况下各过各的小日子。因此基本上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不是中央王朝实在弄的天怒人怨基本不会改朝换代。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社会制度和土地占有方式导致王朝更迭通常来自外力而不是由于类似封建王朝一样的土地兼并。所以三朝的立国时间很长。

奴隶社会普遍的构成方式是奴隶和奴隶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级管理机构。而封建王朝基本上是地主加自耕农的配置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社会制度与各级官吏和管理机构。

通常封建王朝国祚不超过三百年的通常规律如下:王朝中前期中央政府掌控大量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以可以保证平民和地主对土地占有处于一个合理的比例。这样一来平民收入、地主利益以及朝廷的赋税都处于一个完美的平衡,王朝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力蒸蒸日上逐渐进入巅峰状态。这个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是一百多年,此后一百多年通常就是埋下王朝灭亡的隐患的土地兼并阶段了。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王朝处于盛世,国泰民安就会催生人口数量的爆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虽然王朝版图随之扩张,但是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会增加太快。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日益枯竭的土地分配资源形成矛盾。当人均土地分配日益减少到一定程度,平民抗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降低。一旦遇到风险只能把土地典当给地主,从此沦为佃户。自耕农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税收基数,如果王朝自身没有办法扭转这个局面又想保证赋税不减少只能在较少的税收基数上拼命增加税赋。当农民不堪沉重的赋税时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廷统治就会被严重动摇。直到一个新的王朝崛起重新掌控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又是一个循环。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而奴隶社会基本不会存在这个现象,由于奴隶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而且基本不会占有什么生产资料。无论夏商周等王朝还是其他方国、诸侯实行的都是奴隶制度,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对待奴隶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夏商周三朝很少听到奴隶大起义,王朝的更迭也没有一例是奴隶起义造成的。而王朝的灭亡同来来自外部的方国的外力,商灭夏、周灭商都是如此。所以夏商周立国时间都远超过三百年。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在神权、宗法、血缘、礼法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夏商周立国时间较长

在儒家学说和几大宗教彻底成为主流之前,对于雷电等力量都被古人敬畏称神灵。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神权和礼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儒家也把礼法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而在这三朝与神灵沟通的祭司都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君权神授的理论也深入人心。

无论是出征、祭司以及婚丧嫁娶都会尽心占卜,所以夏商周三朝才有各自的《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前两部已经失传)。即便是诸侯和方国的首领也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造反冲击与君权神授的朝廷为敌。

其次周王朝建立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也是周朝立国八百年的重要原因。各诸侯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没有特殊情况你好意思叛乱?况且在分封初期各诸侯国并不接壤,大家的敌人都是彪悍的胡人。所以大家在亲戚的关系上只能互相帮助来扩大版图,周朝的影响力也随着诸侯的扩张达到更远的边疆。只有当彼此疆界接壤后才会发生兼并,所以这也是造成立国时间超出三百年的原因之一。

夏商周立国时间比较长,而后代王朝时间比较短吗?为什么?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夏商周三朝在宗教、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形成比封建王朝更长的立国时间。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