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土地革命时期,闽东地区除了游击队、赤卫队、国民党正规军、地方保安团和地主民团以外,还有一股数量庞大、内部复杂,良莠不齐的武装团体,被统称为“大刀会”。这是一种群众性的,带着浓厚封建宗教迷信色彩的武装团体,一般以“保家防匪”为号召,常被地主利用,成为宗族械斗的炮灰,还受蒙骗与红军、游击队为敌。

大刀会虽然鲜有枪支,全凭梭镖作战,但是临阵前他们主要念咒语,喝符水,弄得一个个如醉如痴,打起仗来发了疯般搞集群冲锋,声势颇为骇人。

1932年,我军拥有的武装力量就曾多次吃过大刀会的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闽东游击区巡视员的叶飞,曾找了一些大刀会法师座谈。了解到大刀会徒众之所以勇猛冲锋,一是迷信“刀枪不入”的“法术”,冲锋时奔跑移动,不易被子弹击中,二是他们临战时喝下肚去的符水含有一定兴奋剂成分。不过,这种土法制作的兴奋剂药力不能持久,而且摔跤和冷水刺激都会让药效提前结束。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掌握“内情”以后,叶飞等人根据大刀会主要使用梭镖的特点,摸索出了与大刀会作战要领:选择水田或隘路摆开战场,不给大刀会徒众宽大正面,让其无法发挥集团冲锋的威力。战斗时采用三人一组时,排在最前面的人手持竹叉,后面两人使用步枪。采用五人一组时,前面两人持竹叉,后面三人配备两支长矛,一支步枪。短兵相接时,持竹叉的人叉住大刀会领头人的脖颈,阻止其前进,其他人用长矛、步枪反击。

这个打法和当年戚继光的“鸳鸯阵”有异曲同工之妙。采用这种战术后,我军拥有的武装力量在与大刀会对抗时再没吃过亏,获得了全胜不败的战绩。不过,大刀会徒众数量着实很多,而且很多都是贫苦百姓。与大刀会严重对立,对争取群众支持十分不利。

叶飞就琢磨着,地主与农民群众仅仅在“保家防匪”这一点上有共同利益,就能组织起大刀会。而代表广大工农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为什么就不能组织起保卫农会的红色大刀会呢?而且红色大刀会既可以吸引政治上中立的农民群众参加,也可以掩护农民群众中倾向革命的积极分子,还可以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武装力量。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叶飞这些想法,并非凭空而来。当时随着闽东地区农民运动的深入,一些大刀会成员已经参加了农会,甚至还有大刀会法师受到影响成为农会的会员,还有法师因表现进步而入了党。在得到了福安中心县委的同意后,叶飞就开始着手以大刀会的形式组织红色武装。这些武装对内来说,脱产的就是游击队,不脱产的就是赤卫队,对外则称为大刀会。

当时在寿宁县委工作的范浚,就是该县红色大刀会的发起人之一。范浚从他的家乡大安向西北区、东区、北区有农会组织的村庄去发展红色大刀会。具体办法是,先选择有工作基础的村子,抽调积极分子,自带粮食上山参加训练班,专门传授如何组织大刀会的技巧。训练一个时期后,再将学员分派到各村发展。到了1933年春,寿守的西区至东区、南区普遍成立了红色大刀会。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1933年七、八月间,福安南区也有了红色大刀会。闽东暴动时,我党武装力量包围霞浦县城三天三夜。其中,游击队只有百余人,红色大刀会成员却多达三千余人。此后,巩固的地区公开打出苏维埃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号,建立了赤卫队,但是仍然没有取消红色大刀会这种组织形式。

红色大刀会组织起来后,闽东地区大刀会内部关系变得错综复杂。1933年冬,福安中心县委所在地的柏柱洋地区,大多数大刀会是红色的,但是楼下大刀会控制在地主恶霸手里,山上的大刀会则中立。地主恶霸为挑拨红色大刀会与山上大刀会的关系,由楼下大刀会出面,向山上大刀会诬称叶飞是土匪探子。于是,不明就里的山上大刀会便绑了叶飞及区委书记施霖的肉票。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不过,叶飞当时的身份虽然尚未暴露,但是施霖可是反动民团悬赏缉拿的“头目”。发现惹到了共产党,山上大刀会一时不知该如何办是好,而楼下大刀会则乘机引诱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共匪头目”拿去领赏金。

这一招,显然是想挑动红色大刀会和山上大刀会火并。福安中心县委经过深入研究后,觉得还是以和平解救的方式为好,以利于日后争取山上大刀会。于是,他们请当地械斗的说和人当中介,上山去谈判。一方面公开承认叶飞和施霖是党员,如果这二人有闪失,必将踏平山上大刀会。另一方面,针对山上大刀会贪图赏金和爱面子的心理,又承诺可以交付与赏金相当的赎金,就当是“不打不相识”,大家彼此交个朋友。

叶飞碰到一支奇特军队,屡屡吃亏,后来用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全胜

既诱之以利,又胁之以威,这“双管齐下”的策略果然奏效。山上大刀会知道叶飞身份后,不仅爽快地释放了叶飞和施霖,而且还与我党订立了联防协议:互不侵犯,有匪情互相通报,协同保境安民。如此一来,山上大刀会反而成了红色大刀会的同盟军。

经过分化瓦解,打击首恶分子,争取广大成员,周墩、溪底、岭头等地的三十几个大刀会,绝大多数成员都被我党争取了过来。少数由地主控制的大刀会被孤立,并遭到红色大刀会重点打击,短时间内纷纷瓦解。闽东地区困扰多年的大刀会问题,遂告彻底解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