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题/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图片声明/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皆是秦汉之交出了名的谋臣辩士,他们也必定都有一套自己的辩论方法。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中,尊卑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这三人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利嘴而让自己屡次化险为夷。

而他们面对的同一个对手就是——刘邦。一个说不上残暴却也又说不上宽容的君主。在他面前往往说错一句话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刘邦剧照)

1、随何的陈述反击

随何这个人在豪杰辈出、谋臣遍地的秦汉之际名声一点都不响亮。他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刘邦身边的一个传令小兵,俗称“谒者”。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高超的话术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是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英布、彭越、韩信三人成为左右战局的三枚重要棋子。当时刘邦刚从彭城败走,心里烦的不行,就对左右破口大骂。这时候随何就出现了,说自己能够说动英布。

然后随何就带了二十个人去英布那里。先是一番唇枪舌战,让英布心里渐渐偏向了刘邦,又是在项羽使者来的时候,杀掉了项羽的使者。迫使英布不得不发兵背叛楚国,转而支持刘邦。

而在项羽死后,刘邦设下酒局款待忠臣的时候,也可能是喝多了,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对着众臣就是对随何一阵的辱骂,还贬低他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甚至还说治理天下这帮书呆子一点用都没有。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项羽剧照)

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少有据理力争的,毕竟自己的工作掌握在人家手里,能忍一时就忍了。

但是在那样一个动不动就杀人的时代,随何并没有害怕,而是跪下反问了刘邦一句:“陛下当时你攻打彭城,所能动用的兵力不过五万,骑兵五千人,你能凭着这些兵力打下淮南国吗?”刘邦说不能。

然后就开始陈述自己用一张嘴攻下淮南国的试试,说自己的作用比这五万五千人还大。刘邦只能称是。

最后随何又反问一句,既然这样,陛下您为什么又要说‘治理天下用不着书呆子’这些话呢?刘邦只能找了个台阶,说自己正是在考虑怎么估算他的功劳。

其实随何的这一番话放在另一种情景之下就可能完全不管用了。但是这个场合是刘邦设立的宴会,各个大臣都在,假如刘邦听了这番话对随何做出点什么出格的举动,那其他大臣该怎么想呢?

随何聪明就聪明在这里,既出了自己的一口气,也让自己的功劳得到了应有的奖赏。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随何剧照)

2、蒯彻的临危不惧?

蒯彻是韩信为数不多的心腹下属。在韩信得到赵国,而刘邦和项羽正打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向韩信提议自立,坐山观虎斗,被韩信拒绝。

而他看到韩信这个样子也逃走了。

等到韩信因为响应陈豨的叛乱而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击杀的时候,最后说后悔当初没有听蒯彻的话。

这让刘邦知道了,立马就把蒯彻召进宫。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怎么看蒯彻自己都是一个必死的局面。但是蒯彻却偏偏活了下来。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韩信剧照)

面对刘邦质问的时候,蒯彻先是用狗来比喻自己,说是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然后表明自己那时候的态度,自己那时候是韩信的属下,不是刘邦的属下。再就是描述一遍当时群雄纷起,天下大乱的局面,说是当时候的天下每个人都想要当皇帝。最后询问刘邦,当时候的人都想当皇帝,只是没有你有能力,你要把他们都杀尽吗?

这些人主要是刘邦封的八位异姓诸侯王。当时的情况,吴芮病死,韩王信叛逃、韩信伏诛、张耳病死、臧荼反叛。就剩下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还有册封没多久的燕王卢绾。这还不包括手握重兵抵御匈奴却刚刚反叛的陈豨。

假使刘邦真的杀了蒯彻,那会造成什么影响呢?蒯彻的话传到这几位诸侯王的耳朵里,然后刘邦又杀了蒯彻,这不正表明刘邦决心要除掉这些诸侯王吗?

别忘了,这个时候匈奴刚刚兴起,对汉朝的北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如果剩下的诸侯王一起起兵怎么办?

这些都是刘邦该考虑的。

所以蒯彻这一番话就把刘邦给架了起来,心里想杀了他,但是却又不能杀,最后只能是将蒯彻放了。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蒯彻剧照)

3、陆贾的直言劝诫

陆贾从以前就跟随在刘邦左右,以能言善辩闻名于世。

当时赵佗割据南越称王,远离中原的纷争。天下平定之后,刘邦就想找个人去劝说南越王赵佗归降。也是凭借着惊人的话术,让已经久居蛮荒的原秦军将领赵佗向刘邦顺利称臣。

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论《诗》、《书》,但是刘邦根本就不喜欢这些东西,只要是陆贾一谈起这些,刘邦就破口大骂:“老子我是马上得来的天下,《诗》、《书》这些玩意儿对我来说有啥用?”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陆贾就先反问刘邦一句:“您是马上的来的天下,那您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这句话就是要让刘邦清楚的认识到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以前的规章制度未必适合现在。

然后就开始用商汤、周武王的例子来说,这两个人都是武力征服天下,但却是用仁义来守天下的。总结了一句文武并重才是治国之术。

然后夫差、智伯和秦国的反面例子来劝说。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亡国,秦国更是一味使用刑法而不知改变。

最后又假设一句,假如秦国夺取天下之后能够使用仁政来治理天下,那还有您陛下什么事呢?

刘邦听了之后很不高兴,但是经过反思又认同了陆贾说的话,让陆贾专门写了一本描述各国成败得失的书。

陆贾的这一番话其实就是常见的引经据典,用历史上已然发生的真实情况来劝说刘邦。而刘邦这个时候也正巧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里,顺理成章的就接受的陆贾的建议。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陆贾画像)

4、总结

以上三个人在和刘邦交锋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特殊的环境。在特定的环境里说特定的话才能起到效果。

就比如丁固在刘邦称帝之后向刘邦投降,当面就说出曾经差点活捉刘邦这点让刘邦难堪的旧事,自然是得不到好的结果。丁固在说完这番话就被杀了。

在面对领导的时候更是要注意场合和环境。不要再不合适的场合说不合时宜的话,加入这样做了,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从随何、蒯彻、陆贾三人的经历来看怎样对待领导的批评

当然,如果自己是在分不清楚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或者该怎么办的话,适当的保持沉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沉默并不代表着懦弱,面对领导批评的时候能够审时度势才是职场的生存之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