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大明第一任太子,宽厚仁爱却英年早逝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中,为了维护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往往会在生前就选定继承人,通过册立太子的方式来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我们翻看史书后不难发现,即便是皇帝册立了太子,也无法彻底避免围绕皇权所发生的矛盾冲突,造成局势动荡不安的例子比比皆是。

汉武帝因对太子刘据的猜忌而酿成父子相残的巫蛊之祸,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太子李建成从而夺得帝位,与这些血腥残忍的政治斗争相比之下,作为大明朝第一任太子的朱标则更像是一位备受命运青睐的幸运儿,他不仅是朱元璋最为宠爱的儿子且是长子,而且也得到了诸多兄弟的尊重臣服,即便是后来发动靖难之变的燕王朱棣,也不敢在他生前放肆,那么,朱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他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大明第一任太子,宽厚仁爱却英年早逝

生于乱世,家中长子

在元朝末年的天下乱局中,身世凄惨的朱元璋为了苟活当过乞丐、和尚,而当他投身到反抗元朝暴政时,也只不过是众多农民起义军中的一员而已,不过,胸怀大志的朱元璋终非池中物,在投身到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麾下后,朱元璋如有神助般笼络到一批愿意为他效命的亲信,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开始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奋斗。

就在朱元璋积蓄力量攻打元朝东南重镇集庆府时,后来的马皇后为朱元璋诞下了长子朱标,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惨童年后,伴随着朱标的降生,朱元璋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幸福,而朱标诞生不久后,朱元璋就攻克了集庆府,掌握了南京城,俨然成了一方霸主,这让朱元璋感到倍加兴奋。双喜临门的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溢于言表,甚至为了纪念朱标的出生,朱元璋还特意在当地的一座高山上,刻石纪念,留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铭文。由此不难看出朱元璋对朱标出生的兴奋,可以说,长子朱标从一出生就是对乱世中浮沉的朱元璋难得的安慰。

吴王世子,自小优待

作为家中的长子,在嫡长子继位的封建礼制下,朱标天然就具备了其他兄弟难以比拟的政治优势,而朱元璋更是对朱标早早地就寄予了厚望,朱元璋在正式称帝立国之前,自封为吴王,此时的朱标只不过还是一个年仅十岁的稚子,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将朱标立为吴王世子,可以说,朱元璋在很早以前就把朱标视为继承人来培养。

在天下尚未平定的动乱之年,朱元璋就对朱标的成长教育十分上心,不仅聘请儒学名师为朱标开蒙讲课,还为他精心设计安排各种锻炼才能的机会,朱标在年仅十三岁时就被朱元璋安排回乡祭祖,告慰祖上的同时让他沿途探察民间疾苦,增长见闻。由于自幼受到儒学思想教育,又受到朱元璋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优待,朱标逐渐成长为一位宽厚仁爱而又颇具才能的年轻人,积攒了较好的名声与威望,这就使得朱标成为大明朝第一任太子显得十分地顺理成章。

他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大明第一任太子,宽厚仁爱却英年早逝

大明太子,百般爱护

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早已把朱标视为唯一继承人的朱元璋刚登上帝位,就下令册封朱标为太子,而为了培养朱标治国理政的能力,对他百般爱护的朱元璋为朱标挑选了一批阵容搭配十分强大的辅佐班底。被选定为东宫太子的辅导人员的名单中,几乎汇聚了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多功臣勋贵。这其中既有李善长、刘伯温这样运筹帷幄的谋臣,也包括徐达、常遇春、冯胜这样能征善战的武将,不难看出,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恨不得把自己所能囊括的天下英才都指派给朱标来当辅导。

而从朱元璋指派如此强大的勋贵集团前往东宫教导太子也可以体察到朱元璋的另一层用意:让朱标从中与这些开国功臣培养感情、树立威信,为朱标的将来做好打算,在朱元璋的苦心经营下,朱标开始有了治国理政的能力,也在众多功臣中树立起了一定的威信。

监国理政,宽厚仁爱

洪武十年,朱标时年二十二岁,此时的朱标已经在诸多大臣的辅佐下具备了一定的治国才能,而朱元璋眼见天下已经太平安定,也有意进一步培养朱标的治国能力,于是下令今后一切政事都先由太子朱标处理,然后再向自己奏报,实际上给予了朱标监国理政的特权。面对父亲的大胆放权,朱标小心翼翼地接过了治国理政的权力,开始学习并协助父亲处理政务,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朱标体现出了与父亲朱元璋迥然不同的宽厚仁爱,朱元璋为了清除尾大不掉的勋贵集团,往往不惜大开杀戒,而朱标则时常与母亲马皇后一起劝导朱元璋不要株连太过。

朱元璋认为朱标是没有理解自己在为他继位扫清障碍的用心,曾让朱标拿起一条充满荆棘的藤条,暗示朱标,自己正是为了让他能够在自己死后得心应手地接过权力,才会不择手段地清除势力庞大的勋贵,然而,朱标却反驳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认为只要自己有仁君典范,天下自然会臣服,一度让朱元璋十分生气。

尽管朱元璋对朱标劝阻自己不要大开杀戒的行为不以为然甚至颇为恼怒,但在朱元璋心中,宽厚仁爱的朱标无疑还是接替自己的最佳人选,朱元璋憧憬着在朱标的治理下,自己辛苦开创的大明基业能够得到稳固发展,丝毫没有预料到意外的发生。

他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大明第一任太子,宽厚仁爱却英年早逝

巡视关中,爱护诸弟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萌生了迁都长安的想法,恰逢分封到关中的秦王朱樉因为被检举告发在当地有不法行径,于是朱元璋下令让太子朱标巡视关中,考察迁都长安的可行性,同时调查秦王的行为是否存在不当。朱元璋一生共养育了二十几位皇子,而与生于乱世的长子朱标不同,有些皇子一出生就养尊处优,没有见过民间疾苦,难免行事会嚣张跋扈,这也正是朱元璋会让朱标调查秦王的原因。

对早早被立为继承人的朱标来说,自己的众多弟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竞争对手之一,可是朱标却从未利用过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他们打击报复,反而对他们多有爱护,使他们免受父亲朱元璋的苛责,因而朱标在兄弟当中颇具威信。朱标前往关中巡视一番后,为朱元璋探察了古都长安的风貌变化,进献了详实完备的地图与考察报告。与此同时,朱标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到秦王的一言一行,替他向朱元璋说情调解,打消了朱元璋对秦王的疑心。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年富力强的仁爱太子却在经历了舟车劳顿的一场巡视后,不幸感染了风寒,让原本平稳的朝局发生了动荡。

不幸早逝,改变历史

洪武二十五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深受兄弟、臣民爱戴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七岁,不幸英年早逝的朱标,不仅阴差阳错地与皇位失之交臂,还使得大明朝的历史发生了令人感到唏嘘不已的改变。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把朱标视为继承人,对他百般爱护、精心培养,一心想把承继大明江山的重担交付给他,朱标的英年早逝不仅让朱元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也让朱元璋产生了后继无人的忧虑。

他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大明第一任太子,宽厚仁爱却英年早逝

由于从未预料到朱标会先于自己病亡,朱元璋早早地将自己的其他儿子分封为王,派往各地,再加上对其他儿子的教育与培养远远不如对朱标的上心,在朱元璋的心中也很难选择一位足以与朱标媲美的皇子作为继承人。于是,出于对朱标的偏爱,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作为继承人,然而,朱元璋明显忽略了朱允炆对于分封到各地的皇子相当微弱的威慑力,如果说他们对朱标还能够尊敬听命的话,他们对比自己小一辈的朱允炆能否保持忠诚显然是存在疑问的。

作为朱元璋最为宠爱的儿子,朱标短暂的一生得到了许多皇子梦寐以求都无法得到的关爱与呵护,而他宽厚仁爱的作风本来也有望让他成为继朱元璋之后的一位明君,只不过天不假年,朱标的英年早逝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接替朱标成为继承人的朱允炆最终在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变中一败涂地,连带着朱标的死后声誉也遭到了无情的抹黑,作为大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标的生前无疑是幸福美满的,但在他死后却遭到了诋毁与抹黑,不得不让人感慨历史的吊诡与无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