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甬派君有话说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甬派客户端联合推出专栏——《社科·宁波记忆》,对宁波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新的梳理,带你一起寻觅历史遗迹,回望甬城名人,欣赏民俗文化,让城市的根脉更加清晰可见,让城市记忆更加丰满弥久。

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本月,栏目将介绍宋代甬城名人望族、藏书楼和《三字经》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千年宋韵的流动与传承。

一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史氏宗祠。

四明史氏是南宋时期宁波地区最显赫、最负盛名的家族,自史浩到史弥远、史嵩之,史氏家族一门三代封相,两世封王。且史氏家族以诗书传家,是一个文化家族,除三相两王外,其家族还出了五尚书、七十二进士。史氏家族也是南宋宁波最有权势的家族,时有“满朝文武,班出史门”“一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之说,对当时南宋的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浩是史氏家族第一个宰相,孝宗皇帝继位,史浩以帝师身份封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久任相。史浩的主要事迹,一是他在南宋对金关系上,既反对高宗时的屈膝投降政策,也反对匆促北伐,主张先训练士兵、稳定内政,在有充分准备后再进行对金战争,是一个务实而稳健的宰辅。后来,孝宗在主战派官员的怂恿下,贸然发动对金兵战争,结果失败,最终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换取双方的暂时和平,事实验证了史浩对宋金形势的正确判断。

史浩为相,还因公正无偏、气度宽厚而获得后世称赞。他主张为岳飞昭雪冤屈,又驱逐秦桧党人,同时还向孝宗举荐了张浚、朱熹、杨简、陆游、叶适等一批人才。这些被举荐者或者不领情,或者怀疑他是笼络人心,但史浩仍然推荐不误。史浩这种不因私而害公的品质在南宋所有宰相中独一无二,直德秀评价他∶“方其柄国时,护公道如命脉,惜人才如体肤。在廷诸贤,持议间有不同,而包函容养,亡秋毫忿疾意。异时复还宰路,所荐进皆海内第一流,不以同异为用舍。”史浩后封魏国公,进会稽郡王、追封越王。

一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南宋石刻公园——史氏陵墓群。

史弥远是史浩第三子,南宋宁宗和理宗时的权相,擅权时间长达25年,是南宋擅权时间最长的权相,对南宋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宋金关系上,史弥远主张对金妥协,为此他伪造密诏,谋杀了主战的宰相韩侂胄,又贬黜多位主战派官员,最终导致南宋对金北伐的失利,被迫与金签订屈辱的“嘉定和议”。

在政治上,史弥远排斥异己,引朋结党,无所顾忌地擅权,造成了当时南宋政局的混乱。《宋史》在《史弥远传》中即评价他:“迨宁宗崩,废济王,非宁宗意。立理宗,又独相九年,擅权用事,专任俭壬。理宗德其立已之功,不思社稷大计,虽台谏言其奸恶,弗恤也。”道出了史弥远擅权的经过和原因。史弥远死后被追封卫王。

史嵩之是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史氏的第三任宰相。史嵩之最重要的事迹是对襄阳的经营。襄阳是南宋的上游屏障,在宋金关系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史嵩之入仕不久便自愿赴襄阳经营,他在襄阳大力屯田积谷,坚固城防,取得不少成效。其后,史嵩之在与蒙古联合灭金的军事行动中,于蔡州打败金兵,取得不俗战绩。此后又在南宋与蒙古的战争中指挥襄樊地区的战役,也取得一定战绩,并因此而封相。与史浩和史弥远相比,史嵩之偏武功,这在史氏家族是不多见的。史嵩之为相也具有专权贪横的特点,最终因为父亲死后,不肯守孝而打算起复招致弹劾,最终罢相。死后追封少师、安德军节度使,进鲁国公。

史氏三代为相,一门荣耀,是南宋时期宁波在文化发展上进入高度繁荣的反映。(资料来源: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宁波区域文化资源概览》“宁波事”卷,张伟、刘恒武编著)

一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编辑:俞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