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

在中国,亲情被看得尤为重要。俗话说:理不清的是家长里短,解不开的是骨肉血亲。在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毫无保留的应该就是自己的爸妈了。作为父母,每个人都想尽一切所能给孩子关爱;作为子女,我们也想用实际行动让双亲安度晚年。

但这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与妻离子散是出于万般无奈。无奈与骨肉分离,无奈无法陪伴成长,无奈无法伴他们老去。

尤其是在建国前期,国内战争不断,人们在战火连天中,有的为了逃命走散了,从此便各自天涯。而有的人为了保卫家园远走参军,不得不抛下妻儿,无暇顾及。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曾经有一名战士,自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父亲在他的印象中仅仅是当年留下的一张照片,尽管如此,他的样子依然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以至于多年以后,在报纸上看到总司令的照片,他指着说:这是我22年未曾相见的父亲,人们才恍然大悟。

到底是何原因让父子二人分别22年?儿子只能从报纸上知晓父亲的消息?

他是开国上将之子

邓贤诗是开国上将邓华之子。很多人只知道邓华的长子叫邓穗,其实邓穗是邓华和第二任妻子所生。他的原配夫人叫邱青娥,邓诗贤出生没多久,邓华便为国参军,所以邓贤诗自小就没有见过父亲。

邓华1910年生于湖南,小的时候,家里属于书香门第,邓华的教育不曾落下,自小读私塾、中学,后又进入华南政法学院。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15岁的时候,遵循父母之命,与邱青娥结为夫妻。其实当时的邓华也尚未成年,两人的感情也谈不上多深。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倒也过得和睦。

结婚后不久,妻子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邓华给他取名为邓贤诗。邓华在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七年,湘南起义,邓华离开了自己的妻儿参加起义。他离开的时候,儿子尚且年幼,为了让母子二人有个念想,他留下了一张照片。

可能就是这张照片,撑起了邓华在邓贤诗心中父亲的形象。

湘南起义结束后,邓华又跟随部队去了井冈山,先后在不同的党委组织里任干事。接连的战火,让邓华无法顾及远在家乡的妻儿,直至1938年邱青娥因病离世,他也未能见过她最后一面。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身在战争年代,总是身不由己。邱青娥去世后,邓华几度想要把儿子邓贤诗接到自己的身边照顾,但是因为种种战乱原因和居无定所,一直没能实现。邓贤诗也在乡亲的照顾下,独自长大成人。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缘故,长大后的邓贤诗也毫不犹豫地参了军。有些是总是冥冥之中自由天意,可能邓贤诗在加入部队时,也曾想过将来有一天可能与自己的父亲能在战场上相遇吧。

父子一别22年

土地革命结束后,随后爆发了抗日战争。邓华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到了战斗当中。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又带领晋察冀军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屡获战功,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政治委员。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本以为战争结束后,可以有时间寻找自己的儿子。可是紧接着解放战争又开始了,邓华不得不再一次奔赴战场。

在解放战争中邓华多次参战,不管的历练让邓华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先是成为了东北安保副司令,后又任辽西军区司令。解放战争胜利后,他担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夫人李玉芝。

尽管如此,他的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在家乡还有一个儿子,生死未卜。

同样,从小虽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怀的邓贤诗,年纪轻轻便懂得父亲的离开是在为国效力。也许是为了保持和父亲同样的步伐,成年以后的邓诗贤也早早加入了军队。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有时候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谁能想到曾经的一别既是22载光阴,谁又能想到在阔别20多年后,经历了枪林弹雨,父子二人都平安于世,仅通过一份报纸上的照片,便给邓氏父子二人搭起了一座相见的桥梁。

戏剧般的重逢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场解放战争便是在广东。时任广东15兵团总指挥的邓华,仅用了短短十二天的时间,便以胜利的结局结束了这场战斗。

广东解放战争的告捷预示着新中国的另一番新的景象。此场战斗的胜利也让全国的人民为之兴奋。国内多家报社相继报道,并把邓华司令员的照片附在了报纸的头条上。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邓贤诗作为一名战士,自然也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他看着照片上的人,不禁思绪万千。从身上掏出之前父亲走时留下来的老照片,他惊喜地发现,自己一直以为已经牺牲的父亲,此时已是开国上将。

激动的心情一时让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指着照片中的邓华说对自己的连长说:他是我22年未见面的父亲!

连长当地以为他在开玩笑,便笑着说:“别瞎想了,他是开国上将邓华司令员,怎么可能是你的父亲?”后来经过邓贤诗的一番讲述,连长也有些无法置信,若真如邓贤诗所言,那这件事必须要让邓华司令员知晓。

通过层层的上报,最终自己儿子通过报纸认出父亲的事情,传到邓华耳中。得知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而且也是一名战士,邓华激动万分。随即便赶到了邓贤诗所在的部队。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整整22年,邓贤诗看到眼前的父亲,早已不是当年照片上的模样,但却比照片上更加刚毅和威武。同样,邓华看到不曾得到自己一丝照料的儿子,心中愧疚万分。

人生能有几个22年,生在一个战乱年代,这对父子彼此错过了太多相伴的时光。好在新中国成立了,国内也安稳了,他们都在且经历坎坷彼此相认了,骨肉至亲,无论天涯海角分别多远,命运总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对方。

对于邓华来说,他是无比幸运的。大战的胜利安稳了广东人民的心,找回了儿子,安定了他的心。

小战士指着报纸上司令照片说:这是我父亲!连长:那是开国将军!

小结:

俗话说:戏剧源于生活。人生中有些缘分真的说不清也道不明。这有些巧妙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体会到骨肉亲情是不管多久都割舍不断的,它就像是一盏高飞的风筝,在高空中迎风而上自由追寻,但走的再远,总有一根线牢牢地牵着你,带你走向它所指引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战乱年代中,革命战士的自我牺牲和伟大。谁不想一家团圆和谐美满?谁不想儿孙环绕同享天伦?但时代不允许,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生在一个和平年代。珍惜眼前一家人都在的平淡生活。这些都是当年的抗战英雄,用破碎的家庭换来的。感恩他们牺牲小我,为我们抗争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从今天起,不要再为了一点小事而责怪父母、兄弟,不要想着如何才能摆脱爸妈的唠叨,独自一个人生活。要知道,那些失去父母的人是多想让被唠叨一次。

没有什么比“在一起”更值得我们去守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