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韩即所谓三晋。从武、展来看,天子独尊的三晋分别代表了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与军事的最高水平。赵虽然是一国,但人口超过魏国,除了赵的封国北燕,其余八国都没有可能统一,被打到即亡国。晋的宗室不好说,毕竟各自为政,百姓几乎都处于社会动荡不安中。魏的爵位,可能是虢公、中行氏、太平国、侯爵,古代军事贵族一般以此爵位为尊,说出去听起来非常有面子。魏晋之间百姓趋向于以下国家为事实上的统一王朝:这两个五胡乱华之后形成的集权王朝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对于面对一些非对称的力量会打的难分难解,而这个非对称的力量其实就是宗室、朝臣和原住民。旧有势力与现有军力加起来,才能在新的统一王朝建立时迅速起步,同时保持对旧势力的制衡。北方宗室认同了魏晋融合得比较好,外族人因为语言文化不同也接受的魏晋文化,融合起来比较容易。虽然南北朝时北方的宗室变得不再能够动摇这个现有文明体制,但是北方的继承文化仍然影响着他们,使得南北朝时代新的融合朝代继承了这个接近历史文明中心的文化,起步起得非常迅速。
在所有的王朝中,五胡各个势力分布于北方各个大帝国之间。北方不仅有从五胡各个势力分部中形成的中华帝国,还有另外一个相对更加强大的北魏王朝。简单讲,从五胡乱华以来两宋是北方被重建起来最快的。至于南方正统之争,反正建国时间差不多,原住民一定也是北方的百姓,不过开国功臣(军功者)的次序肯定不如开国文官和开国贵族。
明朝是开国最短、大运河修得最快、国家结构设计最好的一个。不过朱元璋这个主要靠出身和家族渊源的运气赢得天下后,在很多事情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不仅是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朱元璋的元朝后期利用几十年的时间大量的吞并各个胡族的力量,消灭了多个旧的地方大藩。其实在文化上还是继承了上古和明初的各个中原势力,北魏、北周、南朝都有各自的上古中原势力。但南朝遗留下的是胡人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而明朝则继承了上古中原中原这个政治结构。这就导致明朝开国将近四百年间,多次犯下战略性错误。
首先明朝文官制度的不发达,再加上明朝崇尚功名,导致文官集团过于庞大,这在政治思想、行政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明朝内阁制以后,清朝的文官集团就会有比明朝更加严重的作用,再加上清朝这种浓郁的儒家思想、各个宗教势力的联合,清朝就相对稳定了。胡人一旦统一,文明程度如何是比起匈奴,更高一筹的,可以说更是中华的传统正统,这是两个有着比较近的宗教渊源的政权。
大家认可我的观点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