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提起国民党第18军,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土木系”、陈诚,当年,陈诚的第18军成为老蒋手上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队时,号称“国军五大主力”的其他4大主力部队还没成立呢。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而在众多的黄埔师生中,长期受信任的无疑就是陈诚了。

陈诚字辞修,他是老蒋的浙江同乡,出身于浙江丽水青田。陈诚早年报考保定军校,读的是炮科,从保定军校毕业后,陈诚被分配到浙江第2师,担任了少尉军衔的小排长。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黄埔军校成立时,陈诚追随邓演达来到黄埔军校,担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此时的陈诚与老蒋并没有太多交集。

传说陈诚在黄埔时挑灯夜读《三民主义》,被查夜的蒋介石发现,因而入了蒋介石的法眼,其实,陈诚真正被蒋介石赏识,得益于他出色的“三炮”。

黄埔“党军”成立后,陈诚担任炮营第1连连长,在棉湖之役中,面对陈炯明叛军强大的攻势,陈诚扎扎实实地在老蒋眼前亮了一手,陈诚亲自操炮,连开三炮,发发命中叛军,一举扑灭了叛军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场态势。

正是这一战,默默无闻的陈诚开始受到蒋介石的青睐,直至后来竟然发展到“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的地步,所以,国民党军中有人戏称:陈诚是靠“三炮起家”。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战后不久,陈诚就升任了“党军”炮兵营营长、黄埔四期炮兵科大队长;北伐时期先后任总司令部中校参谋、第1补充师第3团上校团长,在龙游、桐庐战役中立下大功后,升任第21师副师长,很快又接任21师师长,步入高级军官行列。

四一二清党时期,一直对陈诚提携有加的邓演达与蒋介石彻底决裂,陈诚把赌注押在了蒋介石这一边,彻底背叛了“恩公”邓演达。

从此,陈诚与老蒋开始了“荣辱与共”的一生。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陈诚作为老蒋的亲信介石而受牵连,老蒋复出,陈诚自然也就咸鱼翻身,立即当上了老蒋的警卫司令。

陈诚刚一上任就大展手脚,不遗余力地扩张自己的实力,不久,趁国民党军进行整编、警卫司令部被裁撤之际,陈诚所部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第11师,陈诚虽然只是11师副师长,却掌握了实权,不久就接任了11师师长。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随后,陈诚把大量黄埔弟子招揽进11师,并在11师中大搞“整军”、推行“新政”,特别是在国民党军中破天荒地进行“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让第11师的面貌焕然一新,部队战斗力迅速提升。

中原大战时期,陈诚率领他的第11师所向披靡,战功卓著,老蒋对陈诚的“忠勇”赞赏有加,而陈诚则趁着老蒋高兴,大把大把招揽人才,借机收编了许多杂牌部队。

1930年8月,陈诚晋升为18军军长兼11师师长,他将在11师行之有效的那套方法推广到了18军,18军很快就成了中央系中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队,在陈诚的苦心经营下,18军发展迅速,而这一切更让老蒋对他刮目相看。

虽然当年凭借“三炮起家”,但是,陈诚真正的发迹地应该是第11师,再就是后来的第18军,所以,在国民党林林总总的各大派系中,以陈诚为首的一个崭新的实力派系“横空出世”,人称“土木系”。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陈诚的派系之所以叫“土木系”,是因为“十一为土,十八为木”,这个命名实在太贴切了,第11师是陈诚的发祥地,第18军则聚集了陈诚派系雄厚的军事实力,毕竟,在那个年代,“有枪就是草头王”。

第18军巅峰时期曾经下辖8个师,远远超出一个军的编制,到了抗战时期,“土木系”的实力更是迅速扩张到7个军。

第18军中更是将星云集,从18军走出了5位一级上将、4位二级上将、4位参谋总长、2位海军总司令、1位空军总司令、1位勤联总司令,不仅大大超出其他派系,即使在“中央系”中,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分支,因此被称为“王中王”。

不仅如此,陈诚不平凡的婚姻也加重了“土木系”的分量,1932年,陈诚和谭祥结婚,他们的证婚人是老蒋和宋美龄,而谭祥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女儿,谭祥还是老蒋的干女儿。

如此,陈诚和蒋介石的关系更加无人能敌:他是老蒋的浙江同乡,出身于黄埔,还是老蒋的干女婿,老蒋“用人之道”最看重的三大要素陈诚兼而有之,陈诚想不红都难。

西安事变时,陈诚也被张学良扣留在西安,他对张学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蒋公遇害,请早一点送我上路”,足见陈诚对蒋介石的忠诚之心。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土木系”养成记,黄埔教官3炮起家

相比之下,何应钦的表现就让老蒋“伤透了心”,与陈诚的忠诚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因此,在老蒋的心目中,陈诚此时的权重已然超过了何应钦,尽管西安事变之后的何应钦依然身居高位,然“位高而权不重”,而陈诚则“如日中天”。

抗战胜利后,陈诚追随老蒋,当仁不让地成为内战急先锋,然而他的运气却开始走下坡路。

陈诚先在华东摔了跟斗,被粟裕打得丢盔卸甲、疲惫不堪,又在东北被自己当年的学生打得一败涂地、颜面扫地,落了个“常败将军”的名号,最后还激怒了众多国民党大员,声称要“杀之以谢天下”。

是所谓“物极必反”,陈诚和他的“土木系”纵横天下几十年,享尽了老蒋的格外“恩宠”,但是,随着蒋家王朝的衰败,陈诚纵然有万般手段,也难以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