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提起國民黨第18軍,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土木系”、陳誠,當年,陳誠的第18軍成為老蔣手上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隊時,号稱“國軍五大主力”的其他4大主力部隊還沒成立呢。

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而在衆多的黃埔師生中,長期受信任的無疑就是陳誠了。

陳誠字辭修,他是老蔣的浙江同鄉,出身于浙江麗水青田。陳誠早年報考保定軍校,讀的是炮科,從保定軍校畢業後,陳誠被配置設定到浙江第2師,擔任了少尉軍銜的小排長。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黃埔軍校成立時,陳誠追随鄧演達來到黃埔軍校,擔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隊區隊長。此時的陳誠與老蔣并沒有太多交集。

傳說陳誠在黃埔時挑燈夜讀《三民主義》,被查夜的蔣介石發現,因而入了蔣介石的法眼,其實,陳誠真正被蔣介石賞識,得益于他出色的“三炮”。

黃埔“黨軍”成立後,陳誠擔任炮營第1連連長,在棉湖之役中,面對陳炯明叛軍強大的攻勢,陳誠紮紮實實地在老蔣眼前亮了一手,陳誠親自操炮,連開三炮,發發命中叛軍,一舉撲滅了叛軍的嚣張氣焰,扭轉了戰場态勢。

正是這一戰,默默無聞的陳誠開始受到蔣介石的青睐,直至後來竟然發展到“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的地步,是以,國民黨軍中有人戲稱:陳誠是靠“三炮起家”。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戰後不久,陳誠就升任了“黨軍”炮兵營營長、黃埔四期炮兵科大隊長;北伐時期先後任總司令部中校參謀、第1補充師第3團上校團長,在龍遊、桐廬戰役中立下大功後,升任第21師副師長,很快又接任21師師長,步入進階軍官行列。

四一二清黨時期,一直對陳誠提攜有加的鄧演達與蔣介石徹底決裂,陳誠把賭注押在了蔣介石這一邊,徹底背叛了“恩公”鄧演達。

從此,陳誠與老蔣開始了“榮辱與共”的一生。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陳誠作為老蔣的親信介石而受牽連,老蔣複出,陳誠自然也就鹹魚翻身,立即當上了老蔣的警衛司令。

陳誠剛一上任就大展手腳,不遺餘力地擴張自己的實力,不久,趁國民黨軍進行整編、警衛司令部被裁撤之際,陳誠所部與其他部隊合編為第11師,陳誠雖然隻是11師副師長,卻掌握了實權,不久就接任了11師師長。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随後,陳誠把大量黃埔弟子招攬進11師,并在11師中大搞“整軍”、推行“新政”,特别是在國民黨軍中破天荒地進行“人事公開、經濟公開、意見公開”,讓第11師的面貌煥然一新,部隊戰鬥力迅速提升。

中原大戰時期,陳誠率領他的第11師所向披靡,戰功卓著,老蔣對陳誠的“忠勇”贊賞有加,而陳誠則趁着老蔣高興,大把大把招攬人才,借機收編了許多雜牌部隊。

1930年8月,陳誠晉升為18軍軍長兼11師師長,他将在11師行之有效的那套方法推廣到了18軍,18軍很快就成了中央系中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隊,在陳誠的苦心經營下,18軍發展迅速,而這一切更讓老蔣對他刮目相看。

雖然當年憑借“三炮起家”,但是,陳誠真正的發迹地應該是第11師,再就是後來的第18軍,是以,在國民黨林林總總的各大派系中,以陳誠為首的一個嶄新的實力派系“橫空出世”,人稱“土木系”。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陳誠的派系之是以叫“土木系”,是因為“十一為土,十八為木”,這個命名實在太貼切了,第11師是陳誠的發祥地,第18軍則聚集了陳誠派系雄厚的軍事實力,畢竟,在那個年代,“有槍就是草頭王”。

第18軍巅峰時期曾經下轄8個師,遠遠超出一個軍的編制,到了抗戰時期,“土木系”的實力更是迅速擴張到7個軍。

第18軍中更是将星雲集,從18軍走出了5位一級上将、4位二級上将、4位參謀總長、2位海軍總司令、1位空軍總司令、1位勤聯總司令,不僅大大超出其他派系,即使在“中央系”中,也是勢力最大的一個分支,是以被稱為“王中王”。

不僅如此,陳誠不平凡的婚姻也加重了“土木系”的分量,1932年,陳誠和譚祥結婚,他們的證婚人是老蔣和宋美齡,而譚祥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闿的女兒,譚祥還是老蔣的幹女兒。

如此,陳誠和蔣介石的關系更加無人能敵:他是老蔣的浙江同鄉,出身于黃埔,還是老蔣的幹女婿,老蔣“用人之道”最看重的三大要素陳誠兼而有之,陳誠想不紅都難。

西安事變時,陳誠也被張學良扣留在西安,他對張學良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蔣公遇害,請早一點送我上路”,足見陳誠對蔣介石的忠誠之心。

“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土木系”養成記,黃埔教官3炮起家

相比之下,何應欽的表現就讓老蔣“傷透了心”,與陳誠的忠誠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别。是以,在老蔣的心目中,陳誠此時的權重已然超過了何應欽,盡管西安事變之後的何應欽依然身居高位,然“位高而權不重”,而陳誠則“如日中天”。

抗戰勝利後,陳誠追随老蔣,當仁不讓地成為内戰急先鋒,然而他的運氣卻開始走下坡路。

陳誠先在華東摔了跟鬥,被粟裕打得丢盔卸甲、疲憊不堪,又在東北被自己當年的學生打得一敗塗地、顔面掃地,落了個“常敗将軍”的名号,最後還激怒了衆多國民黨大員,聲稱要“殺之以謝天下”。

是所謂“物極必反”,陳誠和他的“土木系”縱橫天下幾十年,享盡了老蔣的格外“恩寵”,但是,随着蔣家王朝的衰敗,陳誠縱然有萬般手段,也難以改變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