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48年,在小巷里创造了一段传奇。
整理/本刊记者 曹珊珊
她是一名基层社区干部,扎根于社区,兢兢业业奋斗了48年。她曾帮助400户居民搬迁,自家却在1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一住就是10年;她曾帮17家企业扎根,上缴税费680万元,自己却出差坐长途火车,吃发霉的面包;她这辈子最高月工资890元,领了仅仅不到两年,15万元奖金却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助人近万元。她,就是长春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
谭竹青,1931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曾任长春市郊区大屯镇妇女主任,西新乡副乡长、妇女主任,自1956年起,她开始担任十委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二道洼子”摇身一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春人将十委社区称为“二道洼子”,即“都市里的农村”。该社区地理位置偏僻,三条胡同一条街,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处是破旧的棚屋,生活配套设施简陋,居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是人们口中“给钱都不去的地方”。那时的社区居民面临子女入托难、买早点难、出门行路难、看病就医难、孤寡老人生活难、待业青年安置难等一系列问题,而谭竹青所在的居委会穷得连办公用品都买不起。
谭竹青意识到,要建设好社区必须发展社区经济。大的生意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可以先从小的干,她决定开间社区小吃部,帮大家解决吃早饭问题。没钱、没物,她就带领社区里的一些退休职工和待业青年去河边挖沙子,去拆房工地拣碎旧砖头,和大家一起光脚丫脱土坯。那时人均工资30多元,她拿出了家里仅有的450元钱投入小吃部。为了省钱,她还把自家的锅碗瓢盆和饭桌几乎都拿到了小吃部使用,自己一家只能在炕上吃饭。不到半月,10多平方米的“如意小吃”部开业了,小吃部慢慢有了收益,马不停蹄,谭竹青就开始为居民解决下一个难题。
那时十委社区没有幼儿园,许多居民需要抱着小孩挤公交送到很远的幼儿园。1985年,谭竹青带着居委会准备盖间幼儿园,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建设用地紧张,不知道盖在哪里,后来是谭竹青主动提出无偿拆掉自家一半住房建幼儿园。幼儿园建好了,辖区的孩子们可以就近入托了,可谭竹青一家7口却蜗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长达10年。
没向国家要一分钱,没向银行贷一笔款,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谭竹青带领社区居民办起了麻花作坊、鞋厂、皮革厂、服装厂等17家企业,固定资产高达2000万元,年创产值千万元以上,上缴税费680万元,还让幼儿园、敬老院和菜市场也从无到有。国家给予她个人近15万元的奖金,她分文未取,全部用在了社区发展和救济困难户上。
4个孩子的“代理妈妈”
1995年,长春市妇联发起了“代理妈妈”项目,谭竹青主动加入。胡同里有个叫莹莹的女孩,母亲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亲靠蹬三轮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次交通意外,父亲受了重伤,家庭陷入了极度困苦,莹莹只能退学来分担家庭困难。看到同龄的伙伴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时,莹莹只能抱着书包躲在角落里哭。谭竹青知道后,赶紧来到莹莹家对她说:“孩子,别哭了!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安心地上学吧!”从那以后,谭竹青承包了莹莹的学费,帮莹莹置办每一样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每逢节日她就会给莹莹买漂亮衣裳,上门慰问,还会把莹莹接到自己家为她做饭吃……
社区居民邵素英多年来一直靠领低保金独自抚养女儿,然而女儿刚考上大学,邵素英就被查出患了骨癌。谭竹青知道后,来到邵素英家对她女儿说:“啥也别担心,鼓起劲儿念书去!招儿是人想出来的,想着往好里奔,日子就会越变越好!”此后,谭竹青每个月都从300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元救济邵素英母女。
社区里还有个外号“小霸王”的青年叫李刚。一次他因为打群架住进了医院,家人声明和他断绝关系。只有谭竹青提着吃的来看他,她安慰落寞的李刚,“好好养病,想要啥,姨给你买。”第二天,谭竹青又跑到医院,给李刚讲做人的道理,还对他说:“你从小没了娘,是个可怜孩子。你放心,今后你的一切姨都包下了。”一句话,让这个刀扎到骨头上都没掉一滴眼泪的“小霸王”抱头痛哭。后来,谭竹青为他介绍了工作,还筹办了婚事。受到谭竹青的教育,李刚全情投入工作,很快就成了生产骨干,还加入了共青团。
多年来,谭竹青先后成为4个贫困家庭孩子的“代理妈妈”,进行了上千次的家访,还援助了孩子们近万元,许多孩子亲切地称她为“谭妈妈”。去世前的10多天,她还带着病体,参加了打造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会议。
就这样,从青丝到白发,从腰背笔直到佝偻,谭竹青拖着自己的小马扎走街串巷,做细致入微的工作,让近4000户居民住上了楼房,协调安置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让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谭竹青用48年的朴实工作,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这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和天职。”
2005年12月3日,谭竹青于长春病逝,成千上万干部群众自发为她送行。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170多项称号。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编辑:申西